[汽车制造业] [2018-10-04]
2018 年 A 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从板块风格来看,沪深 300 为代表的大盘股表现较以中证500指数为代表中小盘股更好。风格更接近中证500的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更为震荡,上半年振幅高达 71.29%,一季度微跌后开始反弹至 3 月 14 日达到上半年高点,二季度表现稳定,三季度加速下跌,在 8 月 31 日达到低点(统计截止日期为 2018 年 8 月 31 日)。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8-10-03]
新能源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趋势。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液冷及相变材料冷却(直冷)等,液冷技术在国外量产新能源汽车中应用成熟。国内新能源车中风冷和液冷技术并存, 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的趋势下,风冷难以满足精密的温控要求。随着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降低,预计液冷将成为未来国内多数主机厂新能源车采用的动力总成系统热管理方式。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0-03]
8 月 Wind 汽车及零部件指数整体下跌 8.6%,跑输沪深 300 指数 3.4 个百分点。SW 汽车整车指数下跌 7.2%,其中,SW 商用载客车指数下跌 9.9%, SW 乘用车指数下跌 6.9%, SW 商用载货车指数下跌 5.7%。SW 汽车零部件Ⅲ指数下跌 9.5%,SW 汽车销售指数下跌 5.3%。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8-10-03]
8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 20%,A0 和 A 级在纯电动乘用车占比达到60%,新能源汽车确定进入消费时代。金九银十旺季到来,中游排产保持高景气,板块进入中长期投资布局时点,但是短期行情或受补贴政策扰动。展望十月及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确定无疑,但是产业链面临价格持续下跌风险,行业优胜劣汰加剧,建议配置各行业龙头企业。
[汽车制造业] [2018-10-03]
2018 年 8 月,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情绪较为低迷,沪深两市表现不佳,沪深 300 下跌 5.21%,中信一级 29 个行业仅石油化工上涨,其余行业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汽车行业下跌 8.37%,在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9 位。从细分行业来看,7 个子行业(中信三级)在 2018 年 8 月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客车行业以 9.66%的跌幅领跌。截至 2018 年 8 月 31日,汽车行业(中信一级)除资产重组且主营业务已经发生重大变更的贝瑞基因有 178 只个股,其中仅 12 只个股上涨,ST 嘉陵以 10.40%的涨幅领涨,斯太尔以 41.07%的跌幅领跌。
[汽车制造业] [2018-10-03]
今年汽车市场累计增量来自于上半年,下半年受到乘用车消费低迷拖累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转为负数,7、8 月同比下降 4.02%、3.75%。各细分市场需求均有转弱,7、8 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 5.30%、4.55%,客车市场需求由上半年过渡期结束前抢装透支,同比下降 6.63%、 9.16%,货车市场增速快速回落至 4.75%、2.7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9-26]
限电改善不仅对存量项目利润边际改善效果明显,对行业更重要的意义是将未来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区域重新带回三北地区。2018H1风电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26.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8%。新能源运营商也显著获益于限电改善,上半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5.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9-25]
维持汽车行业“增持”评级。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跟踪短期量价数据,但对长期的需求和现金流预期的把握存在偏差,以及对整车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研究明显不足,我们基于对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目前市场忽视了中国整车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上升,我们从三维竞争力(整合集成能力、供应体系水平、关键零件技术)视角建议增持中国寡头整车公司。1975 年至1990 年,日本车企丰田和本田股价累计涨幅达498%和302%,背后是竞争优势(产品优势)的不断催化,其价值源自核心竞争力。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9-25]
今年 3 月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乘用车需求超预期的好,而我们认为未超预期,今年需求将弱于去年,且季度增速差异较大、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最近几个月的批发和终端销量增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在目前这个时间窗口判断乘用车处于本轮周期的什么位置、何时介入是比较有意义的问题。
[汽车制造业] [2018-09-25]
当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演变为两种不同技术路径时,技术路线的差异使产业链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产业链的变化又使得价值链发生潜移默化的转移。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当“三电”为代表的动力系统逐渐代替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后,汽车的产业价值链开始朝着“三电”转移。同时,动力系统引起的变革也将带动其它部件朝着电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