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11-16]
全球电动化加速,“整车-锂电池-材料”龙头集中化趋势持续,长期来看,中国锂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具备全球竞争力,显著受益,看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投资逻辑将从“价-量-质”演变。建议从盈利能力强的爆款车及全球锂电巨头产业链龙头进行配置。短期政策尚未落地,但板块估值低位仍具修复动力,短期重点关注优质龙头个股:新宙邦、当升科技、璞泰来、宁德时代、恩捷股份;长期。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1-15]
2018年6月12日,新补贴政策正式开始执行。a.乘用车方面,补贴对应的参数提高,引导车型向高端化发展。近几个月,A00级车型销量占比明显下滑,A级车型销量占比提升明显。产量仍旧有着不错的表现,没有受到过多新政策影响。b.客车、专用车方面,补贴大幅下滑,技术参数要求提升明显,导致过渡期商用车抢装明显,新政实施后,产量出现了下滑,但9月数据有好转迹象。c.整体上新能源汽车产量仍在逐月增长,行业已经充分消化了补贴下调的影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11-15]
我们认为电动车板块已深度回调,预期低,目前行业内库存不高,客车已起量、专用车10月开始起量、乘用车逐月稳步增长,且19年补贴政策有望年底出台,并带动四季度抢装行情,因此我们继续看好电动车龙头行情,中游龙头有望引领反弹行情!推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锂电中游的优质龙头(新宙邦、璞泰来、当升科技、星源材质、杉杉股份;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核心零部件(汇川技术、宏发股份);优质上游资源钴和锂(华友钴业、天齐锂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11-15]
从2018年三季报来看,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总体业绩承压,但各细分板块分化趋势比较明显,其中锂电池材料、电池设备、低压电器板块表现相对较好。我们建议沿着政策边际改善明显、技术进步红利较大、盈利质量较高与确定性较强的思路,把握细分板块与龙头标的投资机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1-14]
2018Q1-Q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速为+54%/+28%/+25%,增速不断下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6%/+16%/-12%,受到毛利率下滑的影响,2018Q3整体扣非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由于补贴退坡及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行业整体承压,龙头企业的优势已经显现。短期来看,宁德时代及负极材料板块业绩有望维持稳定增长;中期来看,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随着补贴退出及市场放开,以中上游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汽车制造业] [2018-11-14]
仂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赸预期,客车平稳,与用车低二预期,此外乘用车中高端化的结极发化也赸预期。展望明年,预计补贴迚一步退坡,但对中高端的支持赺势预计延续。建议继续重规公交寡头化,乘用车高端化,核心元器件紧缺化,关注驱劢电机、劢力电池、热管理、智能座舱、轱量化、高压模块、充电模块等增量器件系统的核心龙头公司。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11-14]
在补贴退坡背景下,2018~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后的政策红利期,也是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动能换挡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受到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把握关键影响因素未来预期的基础上,分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大领域剖析未来三年的市场演变趋势,利用基于主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加以模拟,结合国家发展规划,最终预测得出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00万辆、150万辆和200万辆。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1-1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只有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尊重市场规律,开发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报告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2017年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和专家打分,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相比2016年有小幅提升,竞争力指数排名由2016年的第四位升至2017年的第三位,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指数直观且宏观地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11-14]
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动能开始转换,整车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动力电池行业优胜劣汰加速,2017年累计配套量约364亿Wh,占全球动力电池配套量的60%以上。驱动电机行业发展热度不减,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9%。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客车增长乏力,纯电动货车高速增长,私人消费份额持续扩大,市场逐步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截至2017年12月,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车桩比近3.5∶1。私人充电桩建设速度快于公共充电桩,运营商逐步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无线充电及大功率充电逐渐开始应用,互联互通取得初步成效。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充电难问题仍未根治。国家发力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在全球排名第三,但产业基础仍旧薄弱。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迅速,新型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趋于形成。2017年以来产业政策导向为稳定、升级、合规、开放、环保,2018年及未来产业政策导向为技术环保、公平开放、优胜劣汰,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1-12]
据中汽协统计,9 月份,我国汽车销量约为 239.4 万辆,同比下降 11.6%。其中,乘用车销量为 206.0 万辆,同比下降 12.0%,商用车销售 33.4 万辆,同比下降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