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 [2022-01-12]
本章是对农业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的分析。包括,原生和次生的工业化;农业剩余增加和手工业从农业中的分离;市场、组织和技术——手工业蜕变的条件;制度架构和自由主体的诞生;文化价值观的约東;六次生工业化理论模型;工业化与农民身份的转型等七部分内容。
[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工业化引起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不仅改变了、并不断改变着人地比例,从而触动了传统的农业家庭经营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供需总量和供需形式,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农业经营活动的效率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为对农业经营方式和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本章主要探讨关于政府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其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政府作用的一般性的分析;其次进一步提出区域差距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接着对区域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涉及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发展的政府政策和建议。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本章主要讨论关于产业升级与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演进方向的问题。首先从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入手,进行分析;其次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区域分工与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产业升级问题;最后对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与相关区域工业化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对于中西部工业化发展滞后的地区来说,作为不依赖本地资源而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欠发达平原农业区来说,相对于依赖本地资源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拥有更好的前景 。
[金融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中俄农业合作有深厚的基础,并已成为相互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2014年,中俄农业合作迎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两国建立了政府间农业合作机制、中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和俄罗斯制定了反制裁措施等。但是,中俄农业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介绍中俄农业合作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俄农业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中俄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民间合作平台、加强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2]
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呈现负增长。同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5%,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下降1.6%,进口额下降4.6%,这是连续5年增长之后的回落。在农产品贸易逆差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值继续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粮食生产十二连增条件下,谷物进口量同比增长67.6%,其中,玉米、大米、大麦和高粱进口量增长明显。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消费需求不足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是农产品对外贸易额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粮食价格持续、刚性上涨,与国际粮食价格较快下跌形成了显著的价差空间。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2-01-12]
纵览古今变迁,海商文化构成了宁波历史文化之主流。宁波依凭四明山,毗邻东海,其海商精神除备受浙东学术“尚气节、忧民生,重信义、轻名利”浸润,还与山、海密不可分。尤其是四明山,对宁波海商文化影响深刻,使宁波海商精神融入“仁”“信”“义”等中国传统思想精髓。因此,将宁波海商精神归纳为“四明精神”,不仅能概括提炼宁波的城市精神,而且能比较贴切地展示宁波海商精神的独特面貌,即“明智求新、明利重商、明勇至信、明义兼济”。为更好地挖掘、传承海商文化,宁波应进一步弘扬“四明精神”,助推“一带一路”,善待历史遗产,塑造城市特色,挖掘文化财富,潜心创新转化,从而成就宁波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2-01-1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规模化建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基地规模及质量逐步扩大与提升、产业化经营组织蓬勃发展、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促农增收作用明显。但也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等问题。“十三五”期间,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紧紧围绕草食蓄、苹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减损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加快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方式方法、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拓宽示范村镇市场开发空间和实施品牌战略。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