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0 篇 当前为第 443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421.桑沟湾不同养殖区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了2007年夏季桑沟湾不同养殖区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图谱,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总体上可分为4个区,湾外区、湾口区,湾中区和湾底区,分别与非养殖区、海带养殖区、综合养殖区、贝类单养与网箱养殖区行相对应;扇贝养殖区和牡蛎养殖区微生物相似性最高为94%,贝类单养与网箱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相似性最低为41%,仅在网箱区发现对含氮污染物有去除作用的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17个站位表层水样共获得30个优势菌群,选择比较明显的12条带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细菌种群的同源性进行比较(相似性92%~98%),结果表明,这12条序列所代表的细菌分属于变形菌亚门(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研究结果说明贝类单养和网箱养殖对环境的改变较大,海带养殖对环境的改变较小,综合养殖能减少贝类和网箱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模式。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桑沟湾;养殖区;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DGGE;Sanggou Bay;mariculture
  • 4422.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解释南极大西洋扇区的48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的多尺度振荡模态特征及其与环境振荡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82?2011年间的南极磷虾月均渔获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振荡表现出了0.5 a、1 a、1.5 a、2.5 a、7 a和11 a等多个周期,其中高频振荡对南极磷虾资源变动影响较大,低频振荡影响较小;3个亚区渔获率都为冬高夏低季节性振荡,48.1~48.3亚区最高值依次出现在5月、6月和9月,渔获率的最低值出现在1月;所有振荡周期中以1 a为最主要振荡周期(方差解释率为46.7%),南极磷虾年补充规模对其渔获率最为重要;其2.5 a振荡和海冰面积3.0 a;振荡有关;渔获率低频振荡周期与气候-海流系统振荡周期有关。海冰面积和渔获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4,位相差10个月)。海冰面积异常振荡会在8~11个月之后对渔获率和渔获率异常产生的正相关影响。磷虾资源的振荡是环境振荡和磷虾生物周期综合作用的反映。
    关键词:南极磷虾;渔获率;振荡模态;经验模态分解;南极大西洋扇区;Euphausia superba;catch rate;oscillation mode;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the Atlantic Sector of Antarctic Ocean
  • 4423.林木竞争对臭冷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并比较臭冷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分析林木竞争对臭冷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冷杉不同高度树干直径中,胸径是预测各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利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均会高估小个体样木(直径≤10 cm)的生物量,并且随着直径增大,预测误差也随之增大;臭冷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T/R)与树木年龄、单株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年均生长率及树高年均生长率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竞争增强,臭冷杉树干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枝叶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大,而粗根生物量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胸径年均生长率、树高年均生长率及单株生物量年均生长率均随着竞争强度增大逐渐减小,而T/R值并不受林木竞争的影响.
    关键词:生物量方程;T/R;生物量比例;林木竞争;臭冷杉
  • 4424.虾夷马粪海胆溶菌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本实验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溶菌酶(LYZ)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LYZ基因全长为912by,含有1个480by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9个氨基酸,其中第1-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肤,蛋白计算分子量为17.69kD,等电点为7.750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虾夷马粪海胆LYZ基因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purpuratus)和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的i型LYZ基因相似百分比分别为91.4%和59.3%,并且含有i型LYZ基因的保守序列DVGSLSCGP(Y)Y(F)QIK,所以推断本实验克隆的溶菌酶为i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以户actin为内标,对其在虾夷马粪海胆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发现LYZ基因在围口膜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齿间肌、管足、肠、体腔液、雄性性腺和雌性性腺。利用脂多糖(LPS)刺激虾夷马粪海胆,取刺激后不同时间的海胆体腔液,对该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的LYZ基因在LPS刺激后8h时表达量最高,12h时开始逐步回落,至36h时回落至对照组相近水平。本结果可为虾夷马粪海胆免疫学研究及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溶菌酶;基因表达;脂多糖((LPs);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lysozyme;gene expression;lipopolysaccharide(LPS)
  • 4425.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及贝类滴滴涕的残留与风险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 ~ 56.6 μg/kg(干重),平均值15.8 μg/kg; 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 μg/kg(湿重),平均21.7 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关键词:滴滴涕;表层沉沉物;海水养殖贝类;风险评价;福建沿岸
  • 4426.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3或高于0.69时,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则随着林地细碎化程度高低呈现正向变化趋势,当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67时,林地细碎化程度对林地产出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趋势.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细碎化;农户投入;林地产出
  • 4427.中国胭脂鱼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 DNA 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 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中国胭脂鱼DNA含量分别为5.50±0.24 pg和6.16±0.03 pg.(4)中国胭脂鱼为四倍体,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属于较原始的鱼类.
    关键词: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核型;Ag-NORs;DNA含量;Myxocyprinus asiaticus;chromosome;karyotype;Ag-NORs;DNA content
  • 4428.印楝油两性不育灭鼠颗粒剂对小鼠摄食系数与抗生育作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小鼠;印楝油颗粒剂;摄食系数;抗生育作用
  • 4429.金枪鱼围网模型试验结果与海上实测的比较评估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模型试验是测定渔具作业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模型试验结果是否能客观反映网具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性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进行比较评估。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标准化下纲沉降速度和沉降深度,并分析比较了海上实测数据和模型网具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标准化后的模型围网平均沉降速度(0.118~0.135 m/s)超过实物网平均沉降速度(0.142~0.153 m/s)80%以上;(2)标准化后的实物网平均沉降深度(150.11~167.14 m)为模型网的平均沉降深度(266.89~275.62 m)的57%~60%;(3)在不考虑各层水流流速的情况下,实物网平均沉降深度拟合值(171.93~179.69 m)为模型网平均沉降深度拟合值的64%~65%;(4)相较于其他水层,130 m水层的流速对于实物网的沉降深度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模型试验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实物网的沉降性能,以便为今后金枪鱼围网的沉降性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海上实测;模型试验;沉降速度;沉降深度;tuna purse seine;on-sea measurement;model net test;sinking speed;sinking depth
  • 4430.青海云杉(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对危害青海云杉的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齿小蠹及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系统进行研究,并成功鉴定出3种(拟)齿小蠹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光臀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2-甲基-3-丁烯-2-醇,74%-(-) -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3种成分组成;香格里拉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为2-甲基-3-丁烯-2-醇,99%-(+)-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95% -(-)-小蠹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2种成分组成.3种人工合成的小蠹虫聚集信息素已在害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监测中进行野外试验,并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青海云杉;齿小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结构鉴定;诱捕器
首页  上一页  ...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