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1.汽车转向节铸件专用冒口补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本文针对原有汽车转向节存在问题,设计新的铸造工艺,结合工厂实际生产的情况,采用模拟软件对工艺系统进行反复多次模拟分析,在汽车转向节铸件上使用定制化的保温发热冒口补缩系统,将工艺出品率从35%提高到70.5%,铸件合格率从不足80%提升到95%以上,单吨铸件成本比原工艺降低1500元以上。
关键词:球墨铸铁;;转向节;;模拟分析;;冒口补缩系统;;出品率;;成本
-
6502.汽车悬架系统弹簧钢60Si2MnA的断裂失效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用箱式电阻炉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弹簧钢60Si2Mn A脱碳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脱碳层深度增加,加热温度1 000℃时,脱碳层最大,而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脱碳层增加速率变缓。调质处理后试样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夹杂物和脱碳层的存在导致了试样断裂失效。
关键词:弹簧钢60Si2MnA;;断裂失效分析;;脱碳层;;夹杂物;;加热温度
-
6503.阻尼连续可调的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汽车悬架是车身与车轮之间的传力装置,用来缓冲路面冲击、衰减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振动等,是保证乘客乘坐舒适和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利用磁流变控制技术实现了阻尼实时连续可调,抑制汽车各方向及其之间相互耦合的振动,改善了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且具有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能耗低、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以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中的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汽车悬架控制器、汽车悬架状态检测、整车协调控制策略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和滞回特性的现象,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型参数识别,建立了Bouc-Wen现象模型正向动力学模型,由输入电流和阻尼器活塞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阻尼力;为了实现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BP神经网络逆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实现了由期望的阻尼力反求控制电流,解决了执行器的控制的问题。依据路面变化对汽车振动的影响,建立了连续振动路面及冲击路面两类典型输入的时域模型。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可控的二自由度1/4车、四自由度1/2车及七自由度整车的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针对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方法中模糊规则过度依赖专家经验的缺点,使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通过二自由度1/4车半主动悬架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对汽车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四自由度1/2车半主动悬架的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对车身垂向振动、俯仰(或侧倾)运动以及垂向与俯仰(或侧倾)耦合振动的减振效果。为了获取汽车悬架参数的状态值,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汽车悬架状态检测系统,并根据汽车悬架的状态值与传感器的观测值建立了状态方程与观测方程,采用离散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及车体的垂向、俯仰、侧倾等性能参数进行估计,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估计方法可实现汽车悬架状态参数的实时、有效估计。为了提高对车身三个方向振动及其耦合振动的控制,以及实现中性转向,设计了带力协调器的整车协调控制策略和转向控制策略,实现将车身3个方向的期望调节力协调分配至四个磁流变阻尼器。连续振动路面输入和冲击路面输入下的整车仿真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相比于未引入力协调器的半主动悬架,整车协调控制的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更好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同一路面下随车速增大,半主动悬架性能指标的改善效果越明显;但悬架性能随着车速增大而恶化,不利于汽车平稳行驶,故仍需合理控制车速。不同等级路面相同车速下,路面等级的变化对悬架性能指标有一定的的影响,但相对于车速对悬架性能的影响而言,其影响较小。
关键词: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协调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
-
6504.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意图识别转矩补偿控制策略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通过车体冲击度对驾驶员驱动意图进行识别,并结合车辆的加速度确定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驱动转矩补偿系数求解方法,在满足驾驶员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转矩补偿系数对电机补偿的发动机迟滞转矩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工况的驱动意图识别转矩补偿控制策略。利用硬件在环平台在NEDC工况下对所制定的转矩补偿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油耗条件下,所制定的转矩补偿策略与没有加入驱动意图识别的转矩补偿策略相比,电池SOC增加了2.1%。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意图识别;;转矩补偿;;控制策略
-
6505.新能源汽车充电路径规划与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建立和完善充电站网络。但是,新能源汽车不同于燃油汽车那种“即加即走”的能源补充模式,车辆充电时间较长;同时,目前充电站的数量较少,使得驾驶员时刻都要关注充电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并开发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路径规划与服务系统,对解决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对于充电站信息获取、充电路径推荐等需求,设计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路径规划与服务系统结构,包括数据感知层、服务支撑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感知层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剩余电能;服务支撑层负责为车辆提供电能预警、路线规划和充电站消息推送等服务;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信息推送、路径规划和充电站管理等可视化交互服务。(2)针对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充电站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充电站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电能消耗模型设置预警规则;然后给出充电站排队时间和充电时间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路网模型、充电站排队时间、车辆充电时间等参数,基于Dijkstra算法实现车辆充电路径的规划。其中,针对传统Dijkstra算法在解决复杂稀疏路网地图时时间和空间资源占用较多,且搜索结点的重复计算使得路径规划时间复杂度较高等不足,在标点法的基础上从存储结构和搜索过程中结点数据结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使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从O(n2)降到O(nlogn)。同时,基于Spark对优化后的算法进行了并行化,进一步降低了路径规划的计算时间。(3)针对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充电站信息获取问题,通过拓展和改进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模型,将车辆行驶中所在区域范围和充电站排队等级的变化函数作为订阅约束谓词,构建了一个动态更新订阅模型。以树形结构组织订阅约束,提出了基于订阅树的充电站消息动态更新匹配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获取的充电站位置、充电站排队时间等信息实现了充电路径的动态规划和推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充电站信息获取与路径规划中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性能分析。(4)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路径规划与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Web和Android APP两种方式分别为充电站管理者和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电站管理和充电站推荐、路径规划以及相关服务,其计算服务通过Spark集群平台提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路径规划;;最短路径算法;;消息推送;;服务系统
-
6506.FDI对我国汽车行业出口影响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近20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FDI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主要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FDI和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首先,文章对我国引进外资与汽车产业出口情况进行概述。其次,从技术溢出、汽车产业结构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角度对两者进行规范分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996年-2016年FDI和汽车产业出口额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通过OLS回归法建立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计量关系。
关键词:汽车产业;;FDI;;出口;;发展作用
-
6507.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我国自主品牌的车企的影响力和竞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面对合资品牌的车企竞争下,我国自主品牌车企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应该结合自主品牌汽车的实际情况,引入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地进行开拓,力争让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当中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结合当前新的发展形式,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策略思路
-
6508.增强现实技术在汽车维修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本课题通过研究增强现实中的多模态交互方式,构建增强现实系统的结构模型,选取HoloLens增强现实眼镜设备作为开发对象,对汽车维修辅助系统进行设计实践。本课题首先对增强现实技术、多模态交互技术和汽车自主维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三个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其次,从多模态信息的呈现类型、多模态交互的特点与优势两个方面对多模态交互理论展开研究,提出多模态整合用于降低用户认知资源竞争的方法。研究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对显示技术、注册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实现原理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主要特点选取相应的使用场景。最终,基于以“任务”为交互的核心线索,以“时间”为各模态间联系的纽带的思想,构建多模态增强现实交互模型。针对汽车自主维修领域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用户的特征描述、维修场景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建立用户模型,明确系统的信息架构与功能。设计实验对用户在增强现实下的视觉分配机制进行探究,记录用户实验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对注释频率和视觉停留百分比两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增强现实下界面信息元素布局的原则。最后,选取汽车维修技术手册为案例,从信息架构和交互方式两个方面完成汽车维修辅助系统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提出面向任务构建多模态增强现实模型的方法,为增强现实技术在其他领域应用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参考。运用眼动实验分析增强现实下信息元素对人视觉注意力分配的影响,适用于指导其他界面信息布局的设计。
关键词:增强现实;;多模态交互;;视觉资源分配;;汽车辅助维修
-
6509.“一带一路”背景下江铃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多份文件,强调要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在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希望通过实施“一带一路”能够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更好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能过剩问题的缓解。现阶段,世界各个新兴市场以及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呈现出落后的局面,尤其是以汽车为代表的商品欠缺,这为我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潜在竞争对手不断涌入,这也说明未来汽车行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而分析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了其在汽车制造业应用的观点;然后借助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江铃汽车行业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讨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接着,通过SWOT分析模型,明确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江铃汽车的战略选择与规划;最后提出了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新背景下江铃汽车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江铃汽车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为我国其他制造型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战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江铃汽车
-
6510.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当前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汽车维修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技工院校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需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对原有教学中的不足进行积极改进,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促进汽车维修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汽车维修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