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21.基于有限元模型的电动汽车PMSM参数分析及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拥有输出转矩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在应用电机的新领域也以永磁电机作为首选。然而国内外对PMSM控制策略的仿真大多采用的是电机的d-q模型,其电机参数是恒定不变的,并忽略了电机设计参数带来的影响。为了考虑电机设计参数带来的影响,并观察到电机参数的变化,本文对PMSM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联合仿真平台实现了电机控制策略的设计,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PMSM的d-q数学模型,并分析了PMSM数学模型无法考虑电机参数变化的问题。搭建了PMSM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电机有限元模型对电机磁路和磁场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机有限元模型考虑电机设计参数、可以显示更多电机暂态参数的优势。2.分别对PMSM电感参数、反向电动势以及铜耗、铁耗的参数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上述参数的变化的因素以及上述参数对PMSM控制的影响。基于电机有限元模型对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3.对基于转子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将有限元模型参数的分析和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结合了起来:依据铜耗、铁耗对电机控制的影响,设计了一种考虑铜耗、铁耗的电机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电磁转矩的补偿;依据电感参数变化对电机控制的影响,设计了一种考虑电感参数变化的MTPA电机控制策略。对PMSM的联合仿真进行了研究并搭建了PMSM的有限元联合仿真平台。将电机的有限元联合仿真结果与电机d-q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联合仿真模型可以观察到更多电机参数;基于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上述两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这表明有限元模型对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联合仿真;;有限元模型;;矢量控制
-
6522.慕课背景下深化汽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慕课教学方式在世界教育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高等教育和汽车英语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以及推动作用。在此阐述了,慕课将深化汽车英语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及在改革的评估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慕课;;汽车英语;;改革思考
-
6523.汽车维修行业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近年来,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直接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与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汽车行业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汽车维修行业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全面推进汽车维修行业向前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维修行业;;问题;;措施
-
6524.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整车资质取得路径分析及建议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广西汽车集团是广西大型的汽车企业之一,已拥有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等汽车生产资质,但尚未获得新能源乘用车整车资质。在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审批收紧及加严的背景下,公司获取新能源乘用车整车资质的难度在加大。文章通过对国家有关汽车政策法规文件进行分析解读,对目前国内所有获得乘用车资质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集团的情况采用排除法提出适合集团自己的申请路径。
关键词: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整车资质
-
6525.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交易机制及车主选择行为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交易机制展开研究,并对该机制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构建消费者购车决策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和常规动力汽车两种车型的购车成本进行分析,得出均衡碳价,并对消费者购车选择行为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若长期市场碳价期望值高于均衡碳价,高碳价带来的收益能够弥补两种车型之间成本差额,理性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反之,则倾向于购买常规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碳排放交易也会对消费者行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消费者行车选择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消费者行车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预算的增加促使消费者增加行车总里程,同时,尽可能买入碳排放额以满足私家车的使用意愿,增大私家车的里程占比;强烈的用车倾向和较高的初始碳配额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并且对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个人碳排放交易机制;;购车模型;;行车模型
-
6526.一种汽车撞击桥墩撞击力设计值的能量简化算法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随着跨线桥越来越多,桥墩被汽车撞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公路、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关于撞击力设计值规定中的不足,总结了既有研究资料关于撞击力特性和计算方法,介绍了利用冲量原理计算等效静力的简化脉冲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的能量简化算法:首先通过简化脉冲法计算的等效静力值和撞击点等效位移反推撞击过程中桥墩变形吸收的能量,其约为撞击总动能的20%~30%;总结了汽车工业中车身变形吸能计算方法,根据相关经验发现车身变形吸能占总动能的70%~80%,佐证了能量转化的比例;最后确定撞击动能传递到桥墩系数γ=0.25,以简化公式0.25mv~2=F~2/k计算等效静力,并通过一个算例进行了验证,供工程设计选用。
关键词:桥墩;;汽车撞击;;撞击力;;等效静力;;简化脉冲法;;简化能量法
-
6527.基于线控全轮转向驱动协调的轮毂电动汽车操控稳定性控制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当前,传统集中式驱动燃油车动力源的电机化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这种对传统车辆底盘结构的简单继承,整车控制效果改善较为有限。相比之下,采用分布式独立驱动、转向、制动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下称轮毂电动汽车),各轮转向角、驱动力矩独立可控,从根本上改变了底盘的牵引控制方式。这种分布式驱动结构给车辆运动和控制带来全新可能,在主动安全性和动力学品质上更具优势,因此被业界誉为汽车的终极驱动形式。然而,这种结构和动力学特征的颠覆性改变,也使得整车操控稳定性成为一个全新的问题。轮毂电动汽车各轮之间缺乏确定约束关系,由此产生的差动转向效应会产生横摆力矩干扰,致使当前主流的DYC稳定性控制系统失效。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7120)“基于隐马尔可夫的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控稳定性关键问题研究”,和深圳市基础研究资助项目(JCYJ20170302142107025)“全轮转向轮毂电动起汽车节能与操纵稳定性关键问题研究”,开展了线控四轮电动汽车全轮转向和全轮驱动协调控制研究,处理了转向、驱动系统因结构属性模糊带来的运动冲突问题。围绕上述研究目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试验平台搭建从四轮独立转向、驱动、制动的全线控(X-by-Wire,简称XBW)电动汽车试验平台的功能和课题组研究需求出发,设计、装配、调试了整车试验平台;为了解决悬架系统与电动轮的适配问题,提出、设计、分析了一种全新的中心转向悬架系统;同时,基于ADAMS/view建立试验平台的整车虚拟样机,完成试验平台的稳定性分析。(2)全线控轮毂电动车仿真平台开发仿真平台开发主要包括轮毂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抽象、执行器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平台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对针对当前研究不足,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了考虑车辆垂向运动在内的19自自由度非线性时变耦合轮毂电动汽车仿真平台,以及考虑执行器动态响应特性的非线性动态执行器模型。(3)整车稳定性控制策略设计从稳定性控制理论入手,对轮毂电动汽车稳定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高冗余和控制的非线性特点,确定了以五层运动控制为核心的整车分层集中式稳定性控制结构,降低了车辆解耦控制难度。此外,考虑到“人-车-路”闭环控制的需求,建立侧向加速度动态反馈矫正的横纵联合控制驾驶员模型,并对整车的特殊驾驶模型进行了设计分析。(4)转向和转矩协调控制研究将转向与转矩协调问题分解成运动跟踪控制和执行器分配控制。其中,运动跟踪通过统筹广义控制力协调驱动系和转向系的运动冲突;执行器分配控制则专注于广义控制力在轮胎力上的实现,解决系统执行器冗余问题。在跟踪控制中,设计了滑膜运动控制器,同时基于车辆状态综合稳定域完成驾驶员行为监测。分配控制则将轮胎力的分配问题归纳为多约束下的LQP极值优化问题,实现轮胎侧偏力和纵向力的解耦。此外,考虑到系统过约束问题,制定轮胎力混合求解策略。上述研究内容,初步实现了全线控四轮独立轮毂电动汽车操控稳定性控制,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做了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轮毂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驱动转向协调控制;;滑膜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分配
-
6528.探究报废汽车回收逆向物流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内汽车保有量逐步增加,其发展背后面临报废汽车不断扩大的严峻局势。从严格意义上讲,汽车寿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报废是汽车产品回收再利用的关键环节。与德国、法国等国家不同,国内报废汽车废旧钢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报废汽车的逆向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如何解决好报废汽车回收逆向物流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社会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对报废汽车回收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有力推进报废汽车物流管理迈向制度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轨道。
关键词:报废汽车;;回收;;逆向物流
-
6529.混合动力汽车冷却风扇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围绕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精确控制和节能问题,研究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机的冷却需求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与动力装置冷却方式的关系,提出一种结合工作模式设计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策略。应用模糊逻辑和基于规则的方法,建立以最小温差和最低油耗为目标的冷却风扇控制模型,并与整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结果显示,结合工作模式设计的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相比常规控制策略能使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工作模式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下降更慢,同时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并提升了燃油经济性。
关键词:冷却风扇;;工作模式;;模糊逻辑控制;;燃油经济性
-
6530.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定价策略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9-23]
针对宁波电动汽车市场充电价格单一、错峰充电行为并未普及的现状,以充电价格和用户充电行为习惯为切入点,挖掘充电站运营数据,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分时定价和分区域定价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分时和分区域定价模型,采用Multi-agent仿真优化算法,运用ANYLOGIC仿真软件,优化充电价格,并实现区域电动汽车充电站实时运营状态的仿真与监控。
关键词:充电站;;定价策略;;数学模型;;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