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4-08-27]
随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上市以及爱美客、华熙生物、丸美股份、福瑞达等企业陆续布局胶原蛋白,胶原赛道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市场对于胶原材料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明晰。因此我们推出胶原蛋白专题系列报告,着重分析以下问题:胶原蛋白未来究竟还有多少空间?如何看待动物源/重组胶原蛋白的成长潜力?如何看待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成长性对比?本篇为该系列中的第二篇,主要回答以下两部分疑问:1、重组胶原蛋白如何崛起?2、重组胶原蛋白为何率先从中国崛起?
[医药制造业,金融业] [2024-08-21]
社融脉冲小幅回升,新增政府债券回落但仍为正,新增人民币贷款少增收窄。7 月 M1 跌幅继续走阔,M2、社融存量同比回升,超额流动性维持稳定。7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7708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2342 亿元,结构上,新增政府债券回落但仍为正,新增人民币贷款少增收窄,表外三项转正。贷款结构方面,居民新增短贷少增收窄,新增中长贷同比转正。企业贷款方面,企业新增中长贷少增大幅收窄,企业短贷少增走阔,票据同比新增走高,信贷结构相对小幅好转。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2024H1 国产人白批签发增速高于进口。人血白蛋白 2024H1 批签发同比增长 9.59%。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 2024H1 批签发 1705 批、同比增长 8.81%,2024Q2 批签发 473 批、同比增长 21%;进口人血白蛋白 2024 年 H1 批签发 1802 批、同比增长 5.01%。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分析:品牌力不可忽视,家用器械成为医药盈利能力最强板块;现状:2023年板块净利率(整体法)23%,处于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最高水平;2019-2023年,家用医疗器械板块净利率持续提升,且始终处于医药生物(申万)板块净利率排名前三;原因:家用器械不可忽视“品牌力”:(1)产品持续高端化,带来高毛利率;(2)线上渠道占比高、客群共性,新品快速放量;(3)“品牌力”影响下,产品放量形成规模效应,拉动净利率提升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血制品为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抢救及某 些特定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重要作用,鉴于其特殊性和极高安全性要求,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紧平衡状态。2023 年中国市场规模超 500 亿元,预计 2030 年 增长至 950 亿元,CAGR 达 9.6%,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中国血制品人均使用量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 1/4,且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未来随着血浆供给量的增加,临床认知度提升,中国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AD疾病负担沉重。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2016年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研究,全球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由1990年的2020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4384万人(+117%),患者数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病例数达到238万人,是全球第7大死因;2016年中国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达到1043万人(发病率+5.6%,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死亡 病例数47.7万人,患者病例数/死亡数占全球~1/5,疾病负担沉重。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ESMO全称为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欧洲内科肿瘤学会),是全球领先的肿瘤医学专业组织。ESMO 拥有来自全球168个国家30,000多名肿瘤学领域成员,深耕肿瘤学前沿进展传播和肿瘤医生教育。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会议。来自100多个国家的700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胸部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创新药产品在ESMO、WCLC发布的临床研究结果,被认为具备权威性,是注册上市乃至上市后推广的根本依据,也是在境内外完成对外授权的价值判断依据。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常态化、有兜底的集采逐渐成为市场共识,以价换量、国产化率提升逻辑走通。1)范围基本全覆盖,自2019年以来,国内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品类逐渐完善,目前除主动脉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等产品外,高值耗材领域基本实现全部集采;2)降幅逐渐温和,以国采为例,从20年冠脉支架的93%到23年人工晶体的60%。3)以价补量逻辑逐渐走通叠加部分产品续约提价:以冠脉支架为例,2020年全国首次集采平均降幅达到93%,价格下降到出厂价以下。2022年续标价格平均涨幅为25%,虽然价格仍然维持在700-800元之间,但量的增长幅度明显,首年意向采购量平均涨幅为222%。4)国产化率提升:根据威高骨科招股书,2019年仅排名前三位的外资厂商强生、美敦力、史赛克合计份额为59%,集采后国产品牌份额为90%,国产化趋势十分显著。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2023年以来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实现质的突破,一方面多款创新药获得美国FDA批准,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另一方面国内创新药企业实现了多笔license-out交易,且合作方包括了多家国际头部大药企,创新药出海迎来质的飞跃。目前中国创新药进入海外市场有以下模式,(1)自主进行临床研究,并自行搭建销售团队,负责海外市场推广;(2)自主进行临床研究,但将海外市场销售权益对外出让,获取销售分成;(3)在创新药研究早期就进行对外授权,与合作方联合开展临床研究,并由合作方负责销售。从业绩兑现概率和经营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通过合作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是现阶段中国制药企业较为理想的选择。
[医药制造业] [2024-08-20]
我们预计2030年 基础人工泪液和干眼处方新药市场规模有望各自突破 100 亿元。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明显影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 5.5%—33.7% 不等;亚洲人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种,我国干眼发病率约 21%-30%,总患者群体超 3 亿人,其中约 40% 为需要考虑抗炎治疗的中重症患者。数码产品使用是干眼潜在危险因素,干眼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干眼总患病率预计将 持续增长;随着居民眼病诊疗意识持续提升,我国干眼市场空间有望长期持续高速扩容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