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385 篇 当前为第 201 页 共 239

所属行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2001.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11-03]

    以中茶108 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 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总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在90%时,茶树根部对硒的累积总量最高,达到0.527 mg·kg-1,而在土壤含水率50%时,根部硒累积总量为0.301 mg·kg-1,两者差异极显著。在不同pH 值的培养条件下,72 h 内各处理叶片均达到富硒水平,处理间叶片硒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处理28 d后,各处理间叶片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pH 值3.5 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关键词:土壤硒含量;土壤水分;pH 值;茶树硒累积
  • 2002.茶丽纹象甲白僵菌广东分离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11-03]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 序列分析,明确了从广东英德茶园中采集到的一株寄生茶丽纹象甲的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并命名为Bb1-1。为明确该菌株的生防潜力,以本实验室保存的2 株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XJBb3005 和XJBb3008)为参考菌,研究了菌株Bb1-1 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并测定了该菌株在25℃、29℃和32℃下对茶丽纹象甲的毒力。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和抗紫外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 3 个菌株产孢量大小顺序为XJBb3005>Bb1-1>XJBb3008;但Bb1-1 具有最强的耐热力。在25℃下,3 个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都超过93.94%;但在高温(29℃和32℃)下,菌株Bb1-1 对茶丽纹象甲的杀虫毒力优于两个参考菌株,处理7 d 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91%和80%,LT50 分别为3.83 d 和5.28 d。鉴于菌株Bb1-1 耐热力较强,且在高温下对茶丽纹象甲成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毒力,将在今后该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白僵菌;广东分离株;鉴定;生物学特性;毒力
  • 2003.茶树根系Actin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采用SSH 技术分析了VA 菌根处理后福鼎大白茶根系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了差异序列,序列比对显示,在下调表达序列中可能包含了10 种未知功能的基因;在上调表达序列中可能包含了5 种可能的基因。采用RACE 技术获得了Actin 基因全长序列,Actin 基因长1 606 bp (GenBank, 登录号KJ946252),具有1 131bp 开放阅读框(1st~1 131st),编码377 个氨基酸。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ctin 蛋白分子量约30.69 kD,等电点为5.27,定位于细胞核等亚细胞区位。研究还显示,Actin 在不同品种中表达无显著差异,对非生物性胁迫响应也较弱。
    关键词:茶树;Actin;基因克隆;表达
  • 2004.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对烘青绿茶苦涩味量化分析及其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进行探讨。以不同嫩度烘青绿茶为原料,采用量化感官分析方法及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汤滋味分属性(包括苦味、涩味、鲜味和醇味等)和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烘青绿茶嫩度的下降,其茶汤苦味、涩味和鲜爽味强度呈下降趋势,整体滋味品质也显著下降。通过分析茶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滋味Dot 值,发现烘青绿茶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EGCG 和咖啡碱;而涩味的主要贡献物是儿茶素和黄酮苷,其中儿茶素以EGCG 为主,包括EGC 和ECG,黄酮苷以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为主,包括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山柰酚-3-O-半乳糖苷(Kae-gala)、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山柰酚-3-O-葡萄糖苷(Kae-glu)等。Dot 值分析表明氨基酸对烘青绿茶鲜爽味没有显著贡献。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烘青绿茶苦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为茶叶品质提升和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烘青绿茶;苦味;涩味;滋味贡献物质
  • 2005.控释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茶园土壤无机氮含量、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氮素利用效率和茶叶中氮磷等主要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土壤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控释肥处理土壤中无机氮变化幅度较小,而且比较稳定。与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单施或与普通氮肥配施,茶叶产量分别提高7.5%和15.2%。施控释氮肥对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值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控释氮肥能促进茶树对氮、磷等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茶树新梢氮素利用率,其中新梢氮素利用效率(NUE),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比普通氮肥高5.38 个百分点,比单施控释氮肥高2.39 个百分点,新梢氮素偏生产率(PNE),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比普通氮肥处理高1.16 kg·kg-1,比单施控释氮肥高0.57 kg·kg-1。与普通氮肥相比,单施控释氮肥每年每公顷增加纯收入0.93 万元,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增加纯收入2.01 万元。本研究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增产、增效明显。
    关键词:茶树;控释氮肥;产量;品质成分;氮素利用率;矿质元素;经济效益
  • 2006.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EST-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利用5 对EST-SSR 引物对千家寨内7 个海拔梯度的野生茶树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 信息指数(I)和Nei 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1.33 和0.66,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千家寨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且随着海拔梯度的递增,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低—高—低的分布,并在海拔2 100 m 处达到最大值;野生茶树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1.84,群体分化系数(Fst)为0.12,且基于AMOVA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有16.3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表明野生茶树群体间属于中度分化,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野生茶树本身的遗传特性和不同海拔居群所处生境的异质性是其现有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野生茶树;海拔梯度;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EST-SSR
  • 2007.红茶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法—预防性给予不同地区不同剂量的红茶(剂量为成人每日饮用量的5 倍、10 倍和20 倍3 种),观察小鼠体重、血脂、相关酶及肝脏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对照组相比,红茶剂量组能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脏丙二醛(MDA)、肝脏指数;极显著(P<0.01)升高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脂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上升,小鼠体重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肝脏病变程度得到了相应的减轻,说明红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减小肝脏因高脂饮食所带来的损伤。
    关键词:红茶;血脂;肝损伤
  • 2008.基于EST-SSR的祁门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利用24 对EST-SSR 引物对祁门种群体66 个单株和安徽1 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祁门种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4 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69 个,平均2.88 个;引物多态性含量PIC 为0.18~0.85,平均值为0.47;杂合度观测值(Ho)在0.09~0.96 之间,平均值为0.41;杂合度期望值(He)在0.23~0.76 之间,平均值为0.50;群体内的Shannon 指数I 为0.39~1.50,平均0.89。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 法进行聚类,在相似系数平均值0.50 处可将参试的67 份材料划分为六大类,其中第Ⅰ类含有44 个祁门种群体单株及安徽1 号,占总数的67.16%,是祁门种的核心类群。
    关键词:祁门种群体;EST-SSR;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
  • 2009.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 d 和39.62 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 d 和2.41 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 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 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 d 和0.265 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关键词:茶尺蠖;人工饲料;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
  • 2010.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设计及试验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9-19]

    针对目前红茶发酵设备与发酵工艺结合不紧密而造成的发酵温湿度不稳定、难翻拌、缺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文章描述了机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发酵筒、翻拌装置和隧道加热等装置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其关键参数值。该研究进行了发酵性能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湿度大于90%、发酵时间3.5 h。与传统发酵相比,香气、滋味等有明显提高,感官品质总分高于传统发酵2.1 分。本研制机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地满足优质红茶的发酵工艺技术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工夫红茶;发酵机;设计;试验
首页  上一页  ...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