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全球朗姆酒市场报告(2015-2019年)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24]
Rum is a distilled alcoholic beverage made through the processes of fermentation and distillation. Rum is generally made from the by-products of sugarcane.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has pushed sales of premium rum brands across the globe. The global rum market is witnessing a CAGR of 2.5% during the forecast period. The non-premium brands dominate the market in 2014. APAC has the highest consumption of rum during the forecast period followed by North America and the RoW.
关键词:朗姆酒;发酵;蒸馏;工艺;副产品甘蔗;销售
-
2002.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闷黄过程中,黄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如叶绿素因湿热引起的氧化降解反应而含量锐减;儿茶素因氧化和异构化反应,其组分及比例发生明显改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亦有所变化等。这些变化为形成黄茶黄汤黄叶、醇爽口感等独特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文章对闷黄过程中,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和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工艺关键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综述,并对闷黄工艺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黄茶;闷黄;生化成分;微生物;影响因子
-
2003.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氮素营养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 kg·hm-2 的施氮水平下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春茶芽叶密度、百芽重等产量指标;有机肥比例高于25%的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春茶的品质指标,有机肥比例50%以上时效果更好。
关键词:施肥结构;茶园;氮素营养;茶叶产量;茶叶品质
-
2004.产多酚氧化酶茶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以愈创木酚、α-萘酚、没食子酸、L-酪氨酸和单宁酸等5 种酚类物质为底物,采用鉴别培养基筛选法从14 株茶树内生真菌中初筛获得4 株产多酚氧化酶的真菌。根据变色圈的大小、颜色深浅和摇瓶发酵的结果复筛获得产多酚氧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CSN-13。对菌株CSN-13 产酶营养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 种碳源物质中,以麸皮对菌株CSN-13 产多酚氧化酶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的5 种氮源物质中,以硝酸铵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茶水, 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对CSN-13 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0 g·L-1)、硝酸铵(15 g·L-1)、茶水(4 g·L-1)、KH2PO4(2 g·L-1)、MgSO4·7H2O(0.5 g·L-1)、无水CaCl2(0.075 g·L-1)、CuSO4·5H2O(0.01 g·L-1)。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CSN-13 在28℃下培养5 d,酶活力达到241 U·mL-1·min-1,比优化前提高8.5 倍。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13 及其发酵产酶培养基的研究为多酚氧化酶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多酚氧化酶;菌株筛选;培养基优化
-
2005.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GGE 图谱中发现许多公共条带,这些共有条带主要属于Pezizomycotina 门、Basidiomycota 门、Mortierellomycotina 门和Mucoromycotina 门;通过DGGE 的条带数和亮度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各项指标的比较,显示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茶树修剪物的降解产物和茶树本身固有的酚类物质对茶园的真菌群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茶树修剪物;PCR-DGGE;群落结构;多样性
-
2006.TF1与EGCG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规律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为了探究茶黄素单体(TF1)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生物体中的吸收规律,本实验建立了体外Caco-2 单层细胞模型,模拟小肠对TF1 与EGCG 的吸收,并研究了浓度和时间对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00 μmol·L-1 范围内,TF1 与EGCG 在Caco-2 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呈现表观渗透系数Papp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规律。但两者的外排率也呈现同样的规律,并且外排率上升的幅度均大于二者吸收率上升的幅度。由于TF1 与EGCG 在细胞单层模型中的Papp 均小于1×10-6 cm·s -1,说明两者都属于难吸收的药物,但是TF1 在Caco-2 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率高于EGCG。因其外排比均大于2,说明两者在细胞模型上的外排是被动转运。从吸收时间看,TF1 的外排规律与EGCG 一致。
关键词:TF1;EGCG;Caco-2细胞模型;吸收规律
-
2007.茶树花粉中丙酮酸脱氢酶(CsE1α)的定位分析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根据以往试验获得的CsE1α 的cDNA 全长序列,利用TAIL-PCR 克隆CsE1α 启动子。测序验证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该启动子片段长336 bp,含有2 个CAAT-box,2 个TATA-box,2 个GATA-box,1个LTR,1 个G-box 等顺式作用元件。构建载体转入洋葱内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启动子可启动下游报告基因,使荧光蛋白表达于整个细胞,表明所克隆的启动子具有启动功能。CsE1α 与GFP 融合蛋白瞬时表达表明CsE1α 定位于线粒体。本实验为下一步转基因拟南芥稳定表达,进一步研究CsE1α 基因的表达调控,探讨茶树花粉抗寒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茶树;丙酮酸脱氢酶;启动子;亚细胞定位;抗寒
-
2008.不同pH条件下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采用液态发酵的方式,结合不同的pH 条件,通过酶促氧化儿茶素生成相应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或茶黄素(Theaflavins, TFs)的单体物质来深入探讨TSs 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 的竞争性形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TSs 的单体物质能够持续生成,而且一直积累;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成的TSs 单体物质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很短,稳定性较差。不同pH 条件下,由于自身氧化还原电位值的高低,各个儿茶素单体之间被氧化而消耗的速率有所差别,而且基于生成TSs 和TFs 需要共同的儿茶素底物,因此两者的形成具有竞争性。pH=6 和中性条件下EGCG 和EGC 转化形成TSs 单体的量高于形成TFs 的量,而pH=5 水平下则相反。
关键词:儿茶素;聚酯型儿茶素;茶黄素;形成机理;竞争性
-
2009.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 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基本随着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腐殖质及各组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红壤最低。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酸比例最高(57.06%~79.76%),除高山草甸土外,各土壤中富里酸比例均大于胡敏酸。茶园土壤富里酸的色调系数(△logK)和光密度值(E4/E6)均大于胡敏酸,高山草甸土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K 和E4/E6 值最低,土壤腐殖化复杂程度最高;红壤的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K 和E4/E6 值最高,土壤腐殖质复杂程度及化学稳定性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碳、酚类含量、全氮、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pH 和含水率相关性不明显。可见,茶园土壤腐殖质均以胡敏素为主,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其余土壤为富里酸型。
关键词:茶园;土壤类型;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
-
2010.冲泡过程中西湖龙井茶黄酮苷类浸出特性及滋味贡献分析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5-07-03]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PLC 的茶叶黄酮苷类物质检测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西湖龙井茶中黄酮苷类物质在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并通过Dot 值(浓度与阈值的比值)分析黄酮苷类物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检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茶叶中11 种黄酮苷类物质;(2)传统冲泡条件下,西湖龙井茶中以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为主,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11 种黄酮苷类物质除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外,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的浸出速率较快,而杨梅素-3-O-鼠李糖苷(Myr-rha)和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的浸出速率较慢;(3)通过Dot 值分析,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和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的Dot 值均高于10,可能是茶汤滋味的重要贡献物质。
关键词:冲泡;西湖龙井;黄酮苷类;浸出特性;滋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