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81.微波-超声波联合再生活性炭及其用于处理含酚废水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利用微波-超声波联合工艺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并以苯酚溶液为含酚废水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超声波功率和时间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活性炭再生的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在适宜的再生条件下(微波功率400 W、超声波功率200 W、反应时间4 min),活性炭再生效率可达95.8%.研究了再生处理前后的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再生前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56.6 mg/g;再生后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层吸附经微波-超声波联合工艺处理的再生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率比单独使用微波或超声波处理分别提高了35%和200%.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微波;超声波;酚类废水
-
28982.系列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报道了一个简单、高选择性合成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在钯的催化作用下,以乙酸/乙酸酐或四氢呋喃为溶剂,芳香杂环化合物与烯基化试剂进行交叉脱氢偶联,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光学活性的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芳香杂环化合物;烯基化试剂;交叉脱氢偶联;X射线单晶衍射
-
28983.电化学氧化处理对PAN基炭纤维表面浸润性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硫酸铵为电解质,对炭纤维进行连续电化学氧化处理,利用反气相色谱(IGC)研究电化学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能变化,并联系SEM、AFM、XRD、Raman、XPS等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电化学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纤维沿抽方向表面沟槽加深加宽,薄弱层被剥除,晶格择优取向遭到破坏;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增多,氧和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80%和65%,提高了纤维与树脂的粘结性;纤维表面能提高了3.1倍,与树脂的浸润性得到改善;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ILSS达109MPa,已可充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关键词:炭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能;反气相色谱
-
28984.一步法制备L10相FePt纳米颗粒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乙酰丙酮铁(Fe(acac)3)和氯铂酸(H2PtCl6.6H2O)分别作Fe源和Pt源,三缩四乙二醇(TEG)作溶剂和还原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作表面活性剂,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单分散的FePt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FePt纳米颗粒形状近似球形,分散性较好,平均颗粒粒径约为5.5nm.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显示所制备FePt纳米颗粒矫顽力为37.64kA/m,这意味着FePt 纳米颗粒部分转变为面心四方相(L10相).
关键词:FePt纳米颗粒;制备;表征;L10相
-
28985.三种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的除臭效能对比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环境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污染问题,以活性炭和石英微孔瓷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了脱硫剂的除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壳炭为载体所制备的脱硫剂除臭效能最佳,平均除臭时间为(34±3)min,但椰壳炭经改性处理后没有改善脱硫剂的除臭性能;椰壳炭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孔,孔隙内分布着小颗粒的氧化锌,活性组分氧化锌的负载量越大,越有利于脱硫剂除臭活性的提高.
关键词:负载ZnO;浸渍;除臭效能;ZnO supported;immersion;deodorization performance
-
28986.MnMoO4·H2O纳米棒生长过程的原位热动力学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298.15 K下采用现代微量热技术监测了微乳液法原位合成MnMoO4·H2O纳米棒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微量热曲线.该曲线显示,反应开始瞬时放热,有一个尖锐的放热峰,在随后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一个强的吸热峰和放热峰.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MnMoO4· H2O纳米棒的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了表征.结合微乳液的特性和量热曲线,讨论了MnMoO4·H2O纳米棒生长过程中的形貌演变和热动力学信息.整个生长过程包含微乳液的碰撞凝聚、反应成核、结晶和生长过程.经计算,反应成核过程、晶化过程及晶体二次生长过程的速率常数分别为6.35×10-3,7.18×10-4和9.16×10-5 s-1.生长速率小于成核速率,这有利于纳米材料的形成.
关键词:微量热法;热动力学;MnMoO4·H2O纳米棒;微乳液;原位生长
-
28987.废弃棉短绒生物模板制备纳米SiC纤维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纺织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棉短绒为模板,经过溶胶法浸渍形成棉纤维/氧化硅复合体,再经碳化、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SiC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XRD显示最终产物的组成相为β-SiC,SEM和TEM分析显示SiC纳米纤维的直径在20~200 nm.通过对碳/氧化硅复合体碳热还原生成SiC纳米纤维的各步反应的热力学分析,推论SiC纳米纤维由SiO与CO间的气-气反应生成,并推导出其生长机制属于气-固生长.为重新利用棉短绒、变废为宝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棉短绒;纳米材料;纺织材料;模板法;溶胶-凝胶法;cotton linter;nano-material;textile material;template method;sol-gel method
-
28988.3xxx系罐身铝合金第二相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简述了3xxx系罐身用铝合金中含有的主要第二相,阐述了均匀化过程中各类第二相粒子的演变规律,并分析讨论了其对各加工过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第二相在形变过程中的破碎,初生相与析出相对再结晶的影响以及在减薄拉深过程中第二相粒子发挥的作用.总结了现有研究中一些不完善和存在争议的地方,同时对如何通过共晶相转化来控制这类粗大第二相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罐身铝合金;第二相;加工过程;影响
-
28989.8-苯胺-1-萘磺酸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合反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合成了新型催化剂8-苯胺-1-萘磺酸钛配合物,并应用于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合反应中.分别考察了助催化剂种类[甲基铝氧烷(MAO)和三乙基铝(TEA)]、降冰片烯浓度、Al/Ti摩尔比、聚合温度和聚合压力对催化活性与共聚性能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对所制备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以MAO为助催化剂时,共聚催化活性更高,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可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PDI≈3)的共聚产物,其共聚反应机理为加成聚合.另外,随着降冰片烯浓度的升高,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单元的摩尔比呈线性上升趋势,所得共聚物的熔点随之降低.
关键词:8-苯胺-1-萘磺酸;钛配合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合反应
-
28990.新型混合价态钒锗簇合物[Ge6V6ⅤV9ⅣO42(OH)6(H2O)]的合成与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型混合价态钒锗簇合物[Ge6 V6ⅤV9ⅣO42(OH)6(H2 O)]·6(1,6-DAH)·21H2O(1)(DAH=己二胺),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价键计算、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磁性分析对其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结晶属于六方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a=b=1.98418(6) nm,c=4.63450(3) nm; V=15.8015(12) nm3,Z=6.该化合物中的[Ge6 V6ⅤV9ⅣO42(OH)6(H2 O)]簇可看作由3个{Ge2O7}二聚体取代{V18O42}簇中的3个VO5四方锥单元衍生而来.价键计算和XPS分析表明,化合物1中的钒原子处于混合价态.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关键词:水热合成;混合价态;钒锗簇;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