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81.AC催化H2O2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活性炭(AC)优良的物化性质不仅利于反应物分子的扩散与吸附,还利于过氧化氢(H2O2)催化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进而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在AC-H2O2体系中,二者甚至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功效.综述了AC催化H2O2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AC-H2 O2、AC-Fe2+-H2O2(-微波/UV),以及AC作为载体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体系影响因素,探讨了它们的反应机制,并总结与展望了AC-H2 O2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活性炭;过氧化氢;吸附性能;催化性能;协同效应;activated carbon;hydrogen peroxide;adsorption;catalysis;synergistic effect
-
28882.基于CSP工艺下DC04冷轧板在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武钢CSP工艺生产的DC04钢板作为冷轧基材,经冷轧后,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工艺进行了退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DC04冷轧薄板在710℃退火3h后,再结晶基本完成,并且晶粒尺寸较均匀.在710℃退火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在710℃退火12 h后,有较强的γ取向线和较弱的α取向线,即获得了理想的退火织构.
关键词:CSP工艺;冷轧薄板;织构;再结晶;CSP process;cold-rolled sheet;texture;recrystallization
-
28883.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综述了4种空心微珠的类型、表面改性方法以及其作为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指出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作为吸波材料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新型的空心陶瓷微珠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空心微珠;吸波材料;表面改性
-
28884.银系列可见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综述了近几年银系列可见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影响银系列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概括并比较了部分催化剂的应用效果.最后针对银系列可见光催化剂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银系列可见光催化剂;影响因素;应用
-
28885.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入射角度的SiF3+对SiC表面的作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300K入射能量150eV时,以不同角度(5°、30°、60°和75°)入射的SiF3+与SiC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模拟中使用了用于Si-F-C体系的Tersoff-Brenner势能函数.模拟结果显示,入射SiF3+与SiC表面相互作用后会分解,分解率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分解产物除少量散射外,大部分会沉积在SiC表面,Si和F在SiC表面的平均饱和沉积量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SiF3+不断轰击SiC表面,SiC表面会形成Si-F-C反应层,且反应层厚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发现SiC中的Si原子较C原子更容易被刻蚀,与实验结果一致.当刻蚀达到稳定,入射角度为5°、30°、60°和75°时,C的刻蚀率分别约为0.026、0.038、0.018、0.005,Si的刻蚀率分别约为0.043、0.051、0.043和0.023.各入射角度下,产物分子种类主要为F、SiF和SiF2.F和SiF产物量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加,而SiF2产量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少.在入射角度等于5°和30°时,SixFvVz是主要的含C产物;而在入射角度等于60°和75°时,CF是主要的含C产物.在入射角度等于5°和30°时,SiF2是主要的含Si产物;在入射角度等于60°和75°时,SiF是主要的含Si产物.刻蚀主要通过化学增强的物理溅射进行.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SiF3+刻蚀SiC;分子动力学模拟;SiC
-
28886.原子层沉积氧化锌应用于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用原子层沉积法在钠钙玻璃上沉积氧化锌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表面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ZnO纳米颗粒为六角纤锌矿结构,颗粒的尺寸在30~60 nm之间;测得的ZnO薄膜厚度仅50 nm,符合缓冲层要求;薄膜在可见光区域透射率达90%以上;使用原子层沉积氧化锌薄膜作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缓冲层,TEM显示氧化锌层完好、致密地覆盖在CIGS层上,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完全可以替代有毒的CdS作缓冲层.
关键词:原子层沉积;氧化锌薄膜;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缓冲层;atomic layer deposition;zinc oxide thin film;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um solar battery;buffer layer
-
28887.新型碳三加氢催化-精馏耦合工艺的模拟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提出了一种新型碳三加氢催化-精馏耦合工艺,将催化反应段放置在丙烯精馏塔的提馏段.与传统加氢工艺相比,催化-精馏耦合工艺的特点是利用丙烯精馏塔将丙烯与丙炔和丙二烯(MAPD)进行分离,被提浓的MAPD在催化反应段进行加氢反应.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碳三加氢工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催化反应段丙烯的浓度降低,MAPD的加氢转化选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丙烯收率提高2.1%~4.5%,丙烯精馏能耗降低2.5%~5.6%;催化-精馏耦合工艺还具有很好的高加氢负荷性能及抗催化剂失活的能力,可以延长催化剂的再生周期4~5倍,且对于重质裂解原料有更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碳三加氢;丙烯精馏塔;催化-精馏耦合工艺;流程模拟
-
28888.双吡啶硫酮的合成改进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2-巯基吡啶-N-氧化物为原料,30%过氧化氢尿素加合物为氧化剂合成了双吡啶硫酮,最佳反应条件是:n(原料):n(氧化剂)=1:1.25,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75h.粗产物用乙醇重结晶,纯度为99.6%,收率为91.6%.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2-巯基吡啶-N-氧化物;过氧化氢-尿素;双吡啶硫酮;合成
-
28889.低介电常数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以SiO2含量大于等于95%的空芯玻璃微珠作造孔剂,通过控制造孔剂的加入量和调节造孔剂的孔径成功制备出低介电常数、高强度的多孔Si3N4陶瓷.结果表明,随着造孔剂含量的增加,试样气孔率增大,弯曲强度降低,ε和tanδ都相应降低,ε最低为1.77;在造孔剂加入量为10%时,随着造孔剂的孔径尺寸变大,试样的孔径变大,弯曲强度降低,试样的ε和tanδ也相应降低.当造孔剂含量为10%、孔径尺寸为80μm时制备的多孔氨化硅陶瓷ε为2.13,弯曲强度达到38MPa,适合作为宽频带天线罩的夹层材料.
关键词:多孔氮化硅陶瓷;低介电常数;气孔率;孔径
-
28890.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性质和微结构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超声处理的方法分别对管式纳米碳纤维( t-CNF)和鱼骨式纳米碳纤维(f-CNF)进行了表面化学处理.XPS结果表明,在混酸(浓硫酸+浓硝酸)和氨水中进行超声化学处理可以在CNF表面分别引入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2种不同微结构CNF的氧还原催化活性都遵循相同的趋势,即CNF-P<CNF-O<CNF-ON,且鱼骨式CNF的催化活性好于相应的管式CNF.这说明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性质和微结构都会影响其在碱性溶液中的氧还原催化活性,而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些.另外,t-CNF-ON和f-CNF-ON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关键词:纳米碳纤维;氧还原反应;微结构;表面性质;电催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