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22]
在当前油价较低的情况下,国外油服公司仍然保持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其专利布局与主要业务市场紧密契合,业务遍及全球主要油气产区。国外油服公司专利申请比较系统,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进行全面的布局,其中以斯伦贝谢的专利布局最为全面,哈里伯顿近5年增速迅猛,年申请量超过斯伦贝谢。三大油服公司的授权专利占比50%左右,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基于国内外技术现状,充分结合国内企业技术需求,建议建立突围式的专利布局,加强专利监测预警,借鉴、优化改进与组合相结合,实施关键技术外围包绕、差异化技术布局的策略。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2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9]
6月29日,中国石化智能运营中心(石化智能云生产云)上线启动。这是中国石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一次重大提升,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跨业务、跨板块贯通,将有效增强中国石化全产业链协同指挥、运行优化、异常监测和应急预警能力。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石化在这个方面已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中国石化加快信息和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创新,持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与石化产业深度融合,为公司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发展新经济赋智赋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7]
原油价格同比、环比上涨,成品油价格下调:2021 年7、8、9 月Brent 原油均价分别为 74.3、70.1、74.9 美元/桶,波动区间为65.2—79.5 美元,2021Q3 均价为73.1 美元/桶, 环比上涨5.8%,同比上涨68.6%,收于78.5 美元/桶。2021Q3 汽油、柴油价格累计上 调3 次,下调2 次,累计汽油、柴油价格累计下调50 元/吨、50 元/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7]
核心结论:今年以来,PPI 持续上行主要由上游行业涨价引起,但PPI 向CPI 的 传导受限,核心CPI 仍然显示未形成全面通胀,我们对PPI 和CPI 各项指标进行 拆解,探讨PPI 向CPI 传导受阻的原因,我们发现,本质上还是因为影响核心CPI 上行的需求方向的动力不足,CPI 难以出现全面上行。但从下游部分行业来讲,需 求出发的传导链条相对通畅,比如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影响下的医疗物资、东南亚回 流的低端出口等,大内需条线如地产后周期、大消费的传导基本偏弱,价格传导不 畅,行业涨价分化的结构性趋势较为明显。今年以来全球的政策不约而同地忽略了 通胀的影响,也反映了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不会驱动货币政策明显趋严,我们不认为 明年一季度经济会出现严重的滞胀情况,也大概率不会出现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双 杀的情形,在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股市和债市我们仍然保持 乐观。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4]
由于难以将高成本向下游传导,甲醇陷入供需两弱局面,但是煤炭供应紧缺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缓解,成本对于甲醇价格支撑强劲,四季度甲醇仍将高位运行。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4]
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压力与日俱增,华尔街投资机构正掀起新一轮原油期货买涨潮。截至10月12日,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价徘徊在80.87美元/桶附近,盘中一度创下过去7年以来最高值82.18美元/桶。“如今,越来越多华尔街对冲基金正涌入买涨原油期货阵营。”一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数据也证明对冲基金的“疯狂”。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当周,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大幅增加对WTI、布伦特、汽油、取暖油、柴油期货期权的多头头寸,令多空比例涨至6.76:1。其中,对冲基金持有的WTI取暖油净多头头寸达到47898份合约,创下过去3年以来的最高值。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10-12]
双碳、双控背景下,煤化工企业无疑压力山大。在9月24~26日于陕西榆林举办的2021中国(榆林)煤化工技术交流会暨煤化工产业双碳双控高端论坛上,业内专家就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给出了路径和方案。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1]
9月以来,甲醇期货快速拉涨,主力合约已接近3300元/吨,创出近三年新高。一方面,原料端天然气与煤炭价格高企,成本端支撑强劲;另一方面,能耗“双控”政策对甲醇走势也带来较大刺激。近期内地甲醇跟随煤价大幅上涨,叠加库存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心态坚挺,出货顺利。港口走势稍弱于内地,在期货拉涨的情况下,港口价格跟随上行,下游以刚需采购为主,但港口与期货基差波动幅度有限,也侧面反映出港口现货端的强势。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0-11]
一方面,成本端整体维持高位振荡走势,对沥青继续形成支撑;另一方面,现货市场大概率延续去库存态势,沥青盘面利润有望得到修复。成本端走势偏强对沥青形成支撑,但供需面相对弱势,使沥青生产利润持续被压缩。未来,供需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的预期,沥青市场有望延续去库存逻辑,并将驱动生产利润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