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91.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微观孔隙特征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场发射电镜、气体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对其内部微观孔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主要发育5种类型孔隙(基质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晶内孔隙、溶蚀孔隙)以及微米—纳米级微裂缝.泥岩孔隙主要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孔容为0.0018~0.0300 mL/mg,比表面积为0.91~31.02 m2/g,孔隙度较低,为1.20%~3.87%.岩石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伊利石及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绿泥石以及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高岭石含量相关性差,表明孔隙度的大小可能不受高岭石的影响.
关键词:微观孔隙;孔容;比表面积;孔隙度;泥岩;青山口组;松辽盆地
-
13392.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沉积充填特征与储层分布规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中央峡谷是平行于陆坡跨盆地发育的深水水道-天然堤体系。应用2D和3D地震数据,结合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的岩性、砂体类型和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认为距今10.5~4.2 Ma期间,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内发育5期次级水道充填,沉积了浅灰色砾质细砂岩、厚层块状/粒序细砂岩、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等,发育4种充填相,包括浊流、碎屑流、滑塌等重力流过程和半深海沉积。应用井-震对比并结合均方根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出4种砂体类型,分别为峡谷轴部砂体、天然堤砂体、侧向加积砂体和侵蚀残余砂体。砂体类型在纵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异性特征,即峡谷充填总体在底部-中部以砂岩为主,上部由粉砂岩构成,在不同次级峡谷充填内,同样是砂岩在下,向上渐变为粉砂岩的正旋回特征。另外,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具有分段性特征,第1-3期峡谷充填砂体,主要发育在峡谷中游;第4、5期充填砂体仅发育在峡谷中上游。中央峡谷充填砂体分布主要受母源区岩性、长距离及多次搬运、初始流体规模及流态、次级水道的改造与破坏、中央峡谷发育方式和盆地构造等因素控制。
关键词:中央峡谷;重力流;充填特征;储层分布;琼东南盆地;central canyon;gravity flow;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reservoir distribution;Qiongdongnan Basin
-
13393.油井套管对地磁场的影响实验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油井中的铁磁质套管受到地磁场磁化作用会产生磁化磁场,引起套管附近的地磁异常.通过对地磁异常的分析,可以判断邻井的方位.实验中利用套管在地磁环境中分别模拟了竖直井、斜井和水平井3种情况,研究了套管对地磁场所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套管对地磁场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邻井为斜井、水平井时,二者所引起的地磁场强度异常区域分布相似,且异常区域较大,所引起的磁工具面偏角异常分布也如此,在井的NW、SE方向磁场强度异常较大,在NE、SW方向磁工具面偏角异常较大;邻井为竖直井时,引起的磁场强度和磁工具面偏角异常区域较小,其分布与斜井、水平井不同,在南北方向磁场强度异常较大,在东西方向磁工具面偏角异常较大.通过磁场强度异常和磁工具面偏角异常的分布可判断邻井的方位.
关键词:磁化磁场;地磁场;地磁异常;套管;磁工具面偏角
-
13394.多分量地震全波形弹性反演预测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中国东部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主力油层先后进入高含水后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原油留存在地下.笔者依据中国东部油田原油及地层水的物性特征,分析并研究了流体黏滞性对饱和岩石剪切模量的影响以及黏滞流体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Krief模型和广义Gassmann方程的剪切模量分解及油、水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水分布预测.根据地震波场的矢量特性和东部油区陆相沉积地层特征,将全波形弹性波动方程反演方法应用于叠前多分量数据处理,获取深度域地层密度、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在大庆油田某油区2D3C地震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多分量地震数据全波形弹性反演和流体剪切模量可以比较好地识别油和水,预测剩余油分布.
关键词:多分量地震;全波形弹性反演;黏滞流体;剪切模量;剩余油
-
13395.苏里格气田Z30区块下石盒子组8段储层成岩演化与成岩相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通过镜下、成岩流体包裹体以及酸、碱性流体介质中各种成岩反应热力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有机质演化史、埋藏史,对苏里格气田Z30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简称盒8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和成岩相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A早期的弱酸性溶蚀阶段、早成岩A晚期—早成岩B期的酸性溶蚀阶段、中成岩A期—中成岩B早期的酸性溶解阶段以及中成岩B晚期—地层抬升过程中成岩后生的碱性交代和胶结4个成岩演化阶段,最终形成5种成岩相类型,即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绿泥石薄膜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高岭石及硅质胶结相、净砂岩高岭石及硅质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碳酸盐致密胶结相以及杂砂岩杂基充填致密压实相.其中,酸性溶解阶段是形成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性阶段,并使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绿泥石薄膜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高岭石及硅质胶结相和净砂岩高岭石及硅质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成为建设性成岩相.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成岩相;Sulige Gasfield;Permian;Xiashihezi Formation;diagenesis;diagenetic evolution;diagenetic facies
-
13396.胜利油田超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与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针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油藏条件,利用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20%、40%、60%蒸汽干度条件下反九点井网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实验.分析了单井及井组生产动态,并在蒸汽驱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氮气泡沫的方式改善超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汽窜较为严重,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蒸汽腔发育不均匀;边井生产效果较好,角井温度场发育较差,产液量和产油量较低,对井组贡献率较低.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有效提高蒸汽驱阶段的采收率,当注入油藏蒸汽干度从20%提高到60%,蒸汽驱阶段的采出程度提高19.86%.段塞注入0.093 PV的泡沫体系时,蒸汽汽窜得到有效抑制,边井产液量和综合含水均出现明显下降,角井温度场开始发育,角井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阶段综合含水下降7%,提高采收率15%以上.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和辅助氮气泡沫调剖工艺,超稠油油藏可以转为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蒸汽驱;超稠油;三维物模;泡沫;蒸汽干度;汽窜;含水率;蒸汽腔;steam flooding;ultra-heavy oil;3D physical simulation;foam;steam dryness;steam channeling;water cut;steam chamber
-
13397.南海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声学特性的关系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中国南海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气水合物)资源,研究其赋存区沉积物中气水合物的声学响应特征,对南海气水合物的调查和资源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型弯曲元探测技术和套管型时域反射技术(TDR),采用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南海神狐海域沉积物中气水合物形成的声学响应特征,发现在气水合物饱和度(Sh)为0~14%时,声波信号随气水合物形成而逐渐减弱,而当Sh>14%后,声波信号渐渐增强;气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纵、横波速度(vp、vs)随Sh的增加而增大,且vs在Sh>14%后增长速度加快.这些现象表明,气水合物在南海沉积物中可能先在孔隙流体中以微粒子的状态生成,对声波造成了较大的散射衰减,导致声波信号变弱,但对剪切模量的贡献不明显;当Sh高于14%后,微粒子数量的增多使气水合物聚集,并与沉积物颗粒接触,从而加快了vs的增长.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南海;声学响应;弯曲元;时域反射技术;gas hydrate;South China Sea (SCS);acoustic response;bender element;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
13398.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评价方法——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页岩油气是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资源,陆相断陷盆地的特点决定了页岩油气勘探的复杂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对济阳坳陷罗家地区页岩油气的剖析,初步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气评价方法.通过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确定页岩油气有利区,建立目标区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明确泥页岩时空分布;根据岩石结构、构造、成分及颜色等进行泥页岩类型细分,建立岩相分类标准,利用测井资料对优质岩相进行标定、追踪和预测;以地球化学分析和生烃模拟为手段,分析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参数,确定页岩油气生烃地化参数标准与油气赋存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分析、荧光观察等技术进行页岩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及发育特征研究,结合储集物性分析,进行储集性能评价;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建立饱和度模型,评价可动烃含量,开展含油气性综合判识;分析产能影响因素,结合岩石可压性,预测页岩油气产能和勘探前景.综合岩相、源岩、储集性、含油气性和产能等多因素分析,将罗家地区泥页岩划分为Ⅰ类(高孔高阻类)、Ⅱ类(中孔中阻类)和Ⅲ类(低孔中阻类)3种类型,并部署了渤页平1等3口水平井.
关键词:页岩;断陷盆地;岩相;含油性;可压性
-
13399.卡森模式流变参数非线性估计的改进算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通常对卡森模式流变参数进行非线性估计的求解过程相当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改进算法.该算法不仅将流变参数估计转化为求一元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而且还给出了目标函数搜索区间上界和下界的确定方法.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对一元目标函数进行计算的结果显示,其为搜索区间上的单峰函数,可采用二分法、黄金分割法及Fibonacci法等一维搜索法求解.改进算法计算稳定,无须设初始值,收敛速度快,且易于计算机编程.经实例计算验证,该算法所得的流变参数是基于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优估计.
关键词:卡森模式;流变参数;Fibonacci法;非线性估计;最小二乘法
-
13400.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石油套管柱抗挤强度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为了研究石油套管柱的力学性能,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和材料拉压比的影响,推导了石油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石油套管柱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与单轴抗挤强度的关系,并分析了材料的拉压比、中间主应力效应、径厚比、压缩屈服强度、荷载大小和荷载工况等因素对不同类型抗挤强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拉压强度不等特性(SD效应)对石油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均有显著影响,材料拉压比越大,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越小,双轴抗挤强度越大,而三轴抗挤强度与双轴抗挤强度的差值和材料拉压比的关系与外荷载有关;中间主应力效应对石油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也有显著影响,随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值的增加,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和双轴抗挤强度不断增大,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自承载能力和强度潜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径厚比、压缩屈服强度、荷载大小和荷载工况对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也具有一定影响.该结果适用于具有SD效应和中间主应力效应的材料,并将多种屈服准则下石油套管柱的单轴抗挤强度、双轴抗挤强度和三轴抗挤强度表达式分别统一起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为石油套管柱的抗挤强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石油套管柱;抗挤强度;SD效应;中间主应力;unified strength theory;petroleum casing string;collapsing strength;SD effect;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