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1.富有机质Woodford页岩孔隙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通过高温热模拟实验加热未成熟的露头样品,获得5个不同成熟阶段的页岩样品,然后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测试这5个页岩样品的纳米孔隙,从而研究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大量纳米孔隙,孔隙度随着热成熟度增高而增加,完全不同于基质孔隙度的演化规律.随着成熟度增加,有机质不断转化为油气,基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过程中的物质平衡理论计算的孔隙度增加量与测试的孔隙度增加量吻合.因此,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随着成熟度增高而增加,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热降解过程有关.
关键词:孔隙演化;富有机质页岩;成熟度;热模拟;页岩气;pore evolution;organic-rich shale;maturity;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hale gas
-
13352.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在大面积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中,通常局部发育相对优质的有效储层.在对比分析四川盆地广安须家河组气藏及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石盒子组八段和山西组一段气藏基础上,主要从沉积分异和成岩作用2方面研究了有效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得出以下认识:物源体系和水动力环境差异造成的沉积非均质性强烈影响成岩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基础,高能复合水道中的“粗岩相”利于有效储层的形成;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致密化的主要机制,以粗粒级的石英颗粒为主的砂(砾)岩,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并作为后期成岩流体运移的通道,但在煤系地层酸性成岩环境中,较纯的石英砂岩容易发生石英次生加大,从而显著降低了砂(砾)岩的孔隙度;自生黏土矿物可能会降低储层渗透率,但自生黏土矿物环边能阻止石英次生加大而保存原生孔隙;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质量的主要机制,受长石等易溶矿物的分布、成岩流体性质和流体通道的共同控制.
关键词:致密砂岩;有效储层;粗岩相;硅质胶结;溶蚀作用
-
13353.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起裂压力的预测模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目前水力压裂起裂压力的预测模型均针对螺旋射孔的情形,忽略套管对井周应力场的影响,已不适用于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起裂压力的预测.定向射孔时,井周末产生微环隙,以此建立了套管井井周应力的解析模型.以渤海BZ25-1油田A1井为例,将该井周应力解析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其最大误差仅为2.3%.同时,结合Hossain模型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套管井定向射孔时孔眼的起裂压力和起裂角的预测模型.考虑流体渗流和套管的共同作用,采用水力压裂的渗流与变形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该模型得到的起裂压力与数值计算的误差仅为2.9%,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指导定向射孔水力压裂的设计.
关键词: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起裂压力;井周应力;模型
-
13354.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在油气勘探决策中,判断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表现出的开启或封闭性特征十分重要,但一般很难从众多影响断层启闭性的地质因素中筛选和确定有效的最佳参数.以东营凹陷南坡东段王家岗油田为研究区,根据断层两盘储层内是否发现油气及油气藏的成因关系,判识断层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的启闭性.基于断层带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流体行为,提出利用断层连通概率评价断层带整体在活动期间作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可能性.通过典型断层油藏精细解剖,按照一定密度在断层面上逐点进行启闭性判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断层连通概率与各种量化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利用相关系数评价了这些地质参数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前人提出的各种启闭性量化参数与断层连通性的关系趋势与定性认识相一致,但反映单一地质因素的参数难以确定断层在运移过程是否作为运移通道,而包含两个或数个地质因素的综合参数,如泥岩涂抹因子(SGR)、断层面正应力参数的效果明显改善;断层开启系数(FOI)与断层启闭性的关系最密切,是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参数.
关键词:油气运移;断层启闭性;量化参数;断层连通概率;王家岗油田
-
13355.塔中隆起北坡顺托果勒区块志留系储层油气充注历史——以顺9井流体包裹体分析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斜坡带的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第1期成藏时间为417.5~409.5 Ma;第2期成藏发生在335.0~231.5 Ma,属于海西晚期,是该井区最主要的成藏期,油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上奥陶统烃源灶;第3期发生在20.1~19.7 Ma,属于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源可能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天然气成藏时间为23.5~15.3 Ma,气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
关键词:塔中隆起北坡;志留系;顺托果勒低凸;油气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
-
13356.油井水泥浆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界面离子扩散阻碍机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对泥浆转化为水泥浆(MTC)固井液水化离子可扩散进入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机理已有研究,但对油井水泥浆水化离子不能扩散运移进入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机理尚未清楚.采用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从油井水泥浆与MTC固井液离子组成的差异性入手,对油井水泥水化离子向多功能钻井液泥饼扩散运移的阻碍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井水泥浆中Ca2+的质量分数远远大于MTC固井液中Ca2+的质量分数,在油井水泥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界面生成了CaCO3、CaSO4和Ca(OH)2,而MTC固井液中Na+的质量分数则大于油井水泥浆中Na+的质量分数;Na+可改变泥饼中活性颗粒表面的(
关键词:固井二界面;油井水泥;泥浆转化为水泥浆;多功能钻井液;离子浓度;扩散运移
-
13357.柴达木盆地涩北多层气藏合采物理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为了研究气田存在的多层合采问题,更有效地分析各气层的产能特征和动态储量,通过将多个不同物性的岩心组“并联”组合,形成了多层合采模型,模拟分析了多层气藏合采时储层物性差异、压力差异、气井配产等现象对合采的影响,为研究多层合采的生产机理和动态提供了技术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层间物性差异越大,各小层在不同时期的产气贡献差异越大,并且这种差异随气井的配产增加而增大,其中相对高渗层早期产气贡献大,相对低渗层产气逐渐上升,其产气贡献主要体现在晚期;不同压力气层进行合采容易产生“高压层向低压层倒灌”,对于因储层物性差异在生产中形成了层间压力差的多层合采气井,应避免关井而产生层间压力波动,从而造成储层破坏.
关键词:涩北气田;多层合采;物理模拟;产气特征;层间干扰;Sebei gas field;commingled producation;physical simulation;gas production feature;interlayer interference
-
13358.热复合化学方法改善极强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机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胜利油田极强水敏性稠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金家油田,储量在2 000×104 t以上,该类油藏水敏指数在0.9以上,单纯注蒸汽热采开发效果差,无法实现有效动用.笔者针对以上矛盾,开展了热复合化学方法开采技术研究.利用金家油田真实岩心开展了不同驱替方式条件下热复合化学方法岩心驱油效率评价实验,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研究了蒸汽+高温防膨剂、蒸汽+高效驱油剂、蒸汽+高效驱油剂+高温缩膨剂不同驱替方式下岩心黏土矿物组分变化、黏土在孔喉分布状态、孔喉半径分布规律、驱替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高温驱油剂+高温缩膨剂的热复合化学驱替方式可促进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变,同时溶蚀部分高岭石,大幅度提高油藏孔喉渗流通道,形成大的“热蚯孔”,大幅度提高敏感性稠油油藏的渗透率和驱替效率.
关键词:强水敏;稠油油藏;热采;热复合化学驱;电镜分析
-
13359.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混凝土外罐施工期间温度裂缝预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以160000 m3大型预应力液化天然气(LNG)全容罐混凝土外罐为研究对象,在利用ANSYS软件建立精细化LNG储罐混凝土外罐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按实际结构施工顺序与时间,模拟了LNG储罐混凝土外罐全部混凝土浇筑过程,获得了在变温条件下,由水化热作用产生的混凝土外罐早期温度场分布;在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条件下,采用增量法计算了混凝土外罐的早期温度应力,确定了随时间及配筋率变化的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进而对LNG储罐混凝土外罐施工阶段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对温度应力影响显著,在150 d的模拟时间段内结构温度应力呈现持续增长状态;第1浇筑段的LNG外罐温度应力明显大于其他浇筑段的温度应力,且该浇筑段的罐壁在模拟期内将产生竖向裂缝,扶壁柱处将产生局部环向裂缝.该结论可为同类工程施工建造开展相应的抗裂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LNG储罐;温度场;温度应力;裂缝;有限元分析;大体积混凝土;LNG tank;temperature field;thermal stress;crack;finite element analysis;mass concrete
-
13360.HCZ模型在多峰预测中的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新区块投产、规模化开发调整和三次采油方案的实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双峰或多峰的产量变化模式,而传统的HCZ模型属于单峰预测模型,不能用于双峰或多峰的产量变化预测.在单峰HCZ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多峰产量变化模式的HCZ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不同峰期的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峰值时间及峰值产量等指标,并进一步提出了模型常数的确定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多峰HCZ预测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关键词:油气田;多峰;产量预测;HCZ模型;可采储量;oil and gas field;multiple peaks;production prediction;HCZ model;recoverable reser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