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341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3401.天然气汞含量作为煤型气与油型气判识指标的探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虽然天然气汞含量作为判识煤型气和油型气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被很多学者所接受,但在勘探实践中应用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对该指标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探讨该指标的适用性,笔者对天然气中汞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首先通过煤中汞含量、煤的产气率以及煤粉热释汞实验,分析认为天然气中的汞主要来自于气源岩,尤其是煤,只有当地层温度达到一定数值以后,气源岩中的汞才会在热力的作用下大量被释放并随生成的天然气一起运移并聚集到气藏中,气源岩类型和地层温度共同决定了天然气汞含量的高低.其次,笔者对全国8大盆地500多口天然气井开展了天然气汞含量检测,并对其中部分气井进行了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检测.统计分析表明,当天然气汞含量大于30 μg/m3时,可基本判断该天然气类型为煤型气;当天然气汞含量介于10~30 μg/m3时,其为煤型气的几率较大,在结合其他地质资料的情况下也可比较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但当天然气汞含量介于5~10 μg/m3,甚至更低时,天然气汞含量只能作为判识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辅助参数.
    关键词:天然气;煤型气;油型气;汞;判识;指标
  • 13402.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沙地块分布,东部深水区盆地不甚发育。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盆地经历了古近纪的裂谷作用和新近纪的拗陷及新构造作用。南沙地块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压阶段。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渐新世以来长期处于挤压状态。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晚中新世末以来处于挤压造岛阶段,导致南海封闭和俯冲带盆地发育。南海深水区盆地烃源岩发育层系多,包括白垩系、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其中白垩系-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南沙地块,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分布在大陆坡,呈现中央时代老、周缘时代新的格局。烃源岩类型主要是海陆过渡相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和海相泥岩,主要盆地现今为热盆-超热盆,历史热流值更高,十分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南海深水区主要生烃凹陷呈“C”型沿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大陆边缘-南部大陆边缘和南沙地块分布,发育10多个面积大、基底顶面埋藏深度大、地层厚度大、资源潜力大的凹陷,其中部分凹陷已被证实为富生烃凹陷。南海深水区储集体主要有大型深水扇体系、生物礁、三角洲相砂岩等。深水区盖层优良,多为厚层泥岩。圈闭类型有大型构造圈闭、生物礁、大型地层岩性圈闭。深水区油气大多为晚期生排烃,晚期聚集、近源成藏,普遍具有“下生、中储、上盖”的优越成藏组合。深水区油气勘探策略是尽快优选最有利的生烃凹陷及其最优的区带和目标,尽快发现一批骨干大油气田。
    关键词:深水区;边缘海构造旋回;沉积盆地;生烃凹陷;储层;勘探领域;中国南海;deep water area;tectonic cycle of marginal sea;sedimentary basin;hydrocarbon-generating sag;reservoir;explorationarea;South China Sea
  • 1340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长庆油田对渗透率为0.3~1 mD的超低渗透油藏已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考虑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实际,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称为致密油,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一深湖相区,以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的延长组6段(简称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纳米级孔喉系统广泛发育是致密油储集体连续油气聚集的根本特征,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中大多数连通的孔喉直径大于临界孔喉直径,满足油气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条件.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储集层类型:①致密块状砂岩储层;②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③油页岩型致密储层.鄂尔多斯盆地长6和长7油层组致密油分布广泛,初步预测致密油总资源量约30×108t,其中长7油层组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8t,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9×108t,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11×108t.致密油资源是长庆油田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 000×104t并长期稳产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致密页岩油;致密油;致密油储层;资源潜力;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13404.黄河口凹陷BZ35/36构造高硫原油特征及运聚方向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6构造沙河街组、东营组及BZ35构造东营组产出中—重质高硫原油,其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黄河口凹陷其他构造所产原油有显著差别.通过姥/植比、伽马蜡烷、C24Te/C26TT、C29 20S/(20S+ 20R)、C29pp/(ββ+αα)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分析,认为上述2个构造所产高硫原油与紧邻黄河口凹陷东部的庙西凹陷高硫低熟原油具有亲缘性.庙西凹陷的高硫低熟原油由NE向SW方向充注,黄河口凹陷的低硫成熟原油则向相反方向充注,由于2个凹陷均有较强的生烃潜力,处于2个凹陷油气充注路径上的BZ36、BZ35构造聚集了来自黄河口凹陷与庙西凹陷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与同类型高硫原油的类比,初步认为该类型高硫低熟原油的母岩形成于干旱强还原及生物繁茂的盐湖.
    关键词:高硫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气充注;油源;黄河口凹陷
  • 13405.水平井安全和危险钻井方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在理论推导水平井井壁应力公式基础上,根据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水平井井壁稳定控制方程,提出了水平井井壁安全和危险方位的确定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确定任意应力条件下水平井的安全和危险方位.算例研究表明,应力模式决定着水平井的安全和危险方位,研究结果能够为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平井;井壁稳定;安全钻井方位;危险钻井方位;Mohr-Coulomb准则
  • 13406.讨论《启动压力梯度真的存在吗?》一文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低渗透储层是否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已经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以及低渗透油藏开发理论中的热点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诸多争论.其中将同一渗流问题放在稳定和不稳定两种不同渗流条件下进行讨论的研究,就令不少研究者费解.而利用探边公式计算流体波及到边界的距离,并将表皮效应错误地与启动压力梯度相联系,从而提出在低、特低渗透储层渗流中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低渗透;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毛管压力;表皮效应
  • 13407.基于空间矢量的点坝砂体储层构型建模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曲流河点坝砂体构型建模方法.传统基于目标的方法是在建模的初始阶段定义网格,而基于空间矢量的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直接在研究区内投放空间矢量定义的构型要素.该方法借鉴了计算机图像学中矢量图形存储的思路,采用了基于实数集的点、线、面所限定的体来定义构型要素.由于在模拟阶段模型不定义网格,因此模型不受网格尺寸的限制,模型模拟结果可以刻画不同规模层次的构型要素.并且由于在模拟过程中只是对构型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定义参数进行调节,与传统的基于目标的模拟相比,更易满足井的条件约束,模拟收敛速度更快.笔者以中国东部油田某区块点坝砂体构型建模为例,给出了本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建模流程.
    关键词:储层构型;随机模拟;矢量存储;目标模拟;曲流河;点坝;侧积层
  • 13408.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准确识别和精细定量评价是自然界水合物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基础,而地球物理测井则是除地震和钻探取心外最有效的原位识别和评价方法.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是最早应用于水合物储层识别的井内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者仍是目前水合物测井的主要方式,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如环电阻率、方向电阻率、多极声波测井等;同时,其他如井内成像、密度、电磁波、核磁共振等测井方法也被综合用于识别水合物储层.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水合物系统测井方法已从单一的测井识别发展到运用各种先进的随钻和电缆测井评价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合物储层物性的阶段,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常规油气系统的水合物系统测井评价理论体系.该套体系对均质孔隙填充型砂质水合物储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对于非均质性泥质储层(如裂隙、薄层、互层、富泥质)及胶结或骨架支撑形式的水合物储层应用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此外,钻井过程中井眼冲蚀和钻井液侵入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水合物测井识别和评价结果.通过了解不同测井方法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水合物测井技术的发展应侧重提高水合物地层识别和评价的准确性,开发复杂条件下水合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修正所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和校正实际的测井结果.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准确性
  • 13409.川东北地区典型海、陆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基于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和GC/MS/MS分析,揭示了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区探井及露头剖面中发现的典型海、陆相原油(油苗)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烃源岩分析资料探讨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普光构造带的新清溪1井和元坝构造带的元坝9井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原油饱和烃呈姥鲛烷优势(Pr/Ph>1.5);三环萜烷很少,ETR值低于1.2;芳烃中芴系列含量高;经与相关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确认两者油源均来自本层位湖相烃源岩.但这两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类化合物丰度相差悬殊,表征两者油源岩性质有所不同.大普光构造带的川岳84井二叠系原油Pr/Ph值(0.82)较低,三环萜烷丰富,含有C26降胆甾烷,油-岩对比认为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相烃源岩.江油二郎庙飞仙关组、长兴组油苗呈显著的C29甾烷优势,24-异丙基-/24-正丙基胆甾烷比值较高(1.1),C30甲基甾烷中以3β-、2α-甲基甾烷为主,C26甾烷中27-降胆甾烷占优势,芳烃中缺少三芳甲藻甾烷,且全油碳同位素很轻(-34.1‰~-34.6‰),表明源于寒武系—震旦系烃源岩.
    关键词:原油;生物标志物;芳烃;碳同位素;川东北地区
  • 13410.中国煤层气地面井中长期生产规模的情景预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采用情景分析这一基本方法分析了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情景因素,认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规模呈国家需求与技术进步双要素单向增长趋势,存在较低规模、基准规模、跨越规模3类可能的基本情景.根据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并参考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进一步筛选出单井产量、钻井总数、投产井比例3个关键要素,对今后20年期间中国煤层气地面井产量进行了情景设计和模拟分析.研究认为,在技术较大进步情景下,未来4个五年计划末期的全国地面井产量规模可能分别为113×108 m3、252×108m3、452×108 m3和624×108m3.这种情景的实现,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提高煤层气井增产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大煤层气基地产能建设的力度.
    关键词:煤层气;地面井;生产规模;情景要素;情景分析
首页  上一页  ...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