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31.中国首个超千米水深气田将建成投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6]
关键词:水深气田;建成投产
-
13332.石化汇编-第655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5-16]
报告从战略性分析、环境信息、竞争对手情报、资讯信息快报、市场行情与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石油化工行业进行了分析评论。
关键词:石油化工;战略性分析;环境信息;竞争对手情报;资讯信息快报;市场行情
-
13333.全井钻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三维井眼全井钻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将大长细比全井钻柱离散为绝对节点坐标梁单元,讨论了梁单元格式,并研究了井口、钻头处边界以及钻柱与井壁的接触/摩擦模型,给出了包含绝对节点坐标梁单元的钻柱系统运动方程.采用向后差分法求解微分-代数方程组,全面计算分析了全井钻柱系统的受力变形、摩阻扭矩、耦合振动、涡动、动力屈曲等力学特性,可在钻柱动力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全井钻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绝对节点坐标法;耦合振动;涡动;full-hole drillstring system;multi-body dynamical model;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coupled vibration;whirling
-
13334.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的几个问题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细粒沉积岩在沉积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看似“简单”而往往被忽略;同时受超微观实验条件的限制,细粒物质的沉积、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学界乃至于地质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随着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细粒岩沉积学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细粒沉积岩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和需要进一步深入之处.未来的研究应当综合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地层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高精度的观察手段、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实验模拟等方法,探索理论突破与方法创新,规范细粒沉积岩相关概念及术语,建立系统、科学的细粒沉积岩分类方案,明确细粒物质沉积、成岩动力学过程,建立针对深水细粒物质的研究规范.在研究中应当重视学科交叉及科学研究与工业价值间的关联,使得细粒岩沉积学这一薄弱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服务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关键词:细粒物质;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层序地层;埋藏成岩转化;fine-grained sediment;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edimentary dynamics;sequence stratigraphy;diagenetic alternation in burial
-
13335.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形成机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简称孔一段)-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简称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的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层沉积.综合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物性及黏土矿物资料,并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对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储层具有多重碱性成岩环境和酸性成岩环境作用特征.压实作用中等偏强,热压实效应明显.胶结物类型主要包括碳酸盐、铁碳酸盐、石膏、硬石膏和自生石英等,胶结作用在砂体边缘强,砂体内部较弱,砂体中部胶结物含量由断块下部向断块上部逐渐增加.溶解作用主要为碱性环境下形成的石英溶解和酸性环境下形成的长石、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溶蚀孔隙含量由砂体边缘向砂体内部逐渐增加,由断块下部向断块上部逐渐降低.交代作用主要为碳酸盐、硫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颗粒及石英加大、铁碳酸盐交代碳酸盐.红层储层经历了早期碳酸盐及石膏胶结、早期石英溶解→长石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解、自生石英胶结→晚期碳酸盐及硬石膏胶结、晚期石英溶解→晚期少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溶解的成岩演化序列.多重碱性及酸性成岩环境交替演化和上升流作用机制控制了储层的发育.
关键词:红层;成岩作用;成岩环境;成岩序列;形成机制;古近系;东营凹陷
-
13336.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隙,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可将晶间微孔分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3种类型.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区域晶间微孔面孔率为5.2%,形成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雏晶的区域面孔率增加9.5%~13.6%;长石发生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的区域,面孔率可增加6.5%~10.1%;而伊利石充填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隙,仍可保留22.3%的晶间微孔型储集空间.结合英台断陷勘探实例,认为晶间微孔发育的火山岩可作为天然气的有利储层.
关键词: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成岩作用;Songliao Basin;Yingcheng Formation;volcanic rock;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diagenesis
-
13337.井下钻柱信道的声传播特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基于钻柱信道的随钻数据声波传输方式能够满足现代钻井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的要求.在声传播特性分析模型建立基础上,采用传递矩阵计算方法,对不同钻柱组合的声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钻柱信道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窄频带多波段通信.钻柱信道的几何结构、物理参数和信号频率对信道传输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信号频率和传输距离的增大,接收信号衰减程度增大,同时信道的声传输性能还受钻柱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密度的联合作用影响.对于周期性钻柱,当钻杆长度增大时,通带中心向低频偏移,通带和阻带变窄;当接头横截面积减小时,通带变宽,阻带变窄,一个频带周期内通带中心向频带中心频率偏移,距离频带中心越近,其偏移量越大.对于非周期性钻柱,结构和物理参数差异的增大,会引起钻柱信道频域特性的显著变化,声传输性能显著下降.信噪比是影响井下信息声传输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同时为了实现声波遥测,声传输方式的通信工作频率应尽量选择低频.
关键词:钻柱;声波;传播特性;结构差异;声信道
-
13338.搅拌测量法测定油水混合液流动特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对于非均匀混合(乳化)、不稳定的油水两相体系,传统的黏度计无法测量其黏度.通过搅拌可以维持油水两相的均匀混合状态,并且搅拌轴的扭矩反映了流体的当量黏度.基于这一原理,建立了搅拌测量油水混合液流动性的方法,包括搅拌桨叶类型的选择、根据搅拌轴扭矩确定一定搅拌转速下的黏度、根据搅拌转速及流体黏度确定搅拌槽的平均剪切率.针对单相原油和油水混合液,将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同轴圆筒黏度计和试验环道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应用该方法,对高含水油水混合液在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的流动性进行了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规律性.
关键词:搅拌测量法;油水混合液;流动性;当量黏度;剪切率
-
13339.非连续介质力学模型预测煤层井眼稳定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煤层为割理、裂缝发育的非连续介质,井壁失稳是煤层气钻井难题之一,目前利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预测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为此,针对煤层为非连续介质的特点,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煤层坍塌压力的离散构元模型,进而推导出用地应力、割理间距、割理倾角、井眼尺寸、面割理黏聚力和面割理摩擦角等弱面参数表达的坍塌压力、破裂压力非连续煤层数学方程,并定义了方程中与井眼液柱压力、坍塌压力相关的井壁稳定系数.分析表明,井壁稳定系数为正时,可以采用提高液柱压力稳定井壁;否则,不可单一采用提高液柱压力稳定井壁,还需要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另外,坍塌位置对井眼尺寸较敏感,而坍塌压力受井眼尺寸影响较小.
关键词:煤层;井壁稳定;构元模型;坍塌压力;尺寸效应
-
13340.基于流场计算的天然气集输管线CO2腐蚀预测模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含CO2天然气管线典型管件(弯头及T形管)的腐蚀情况,在根据de Waard腐蚀模型预测管段平均腐蚀速率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计算了管道内的流场,分析了流场参数对管段腐蚀速率的影响,进而结合颗粒冲蚀模型,对已有的de Waard腐蚀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流场作用下的CO2腐蚀模型.应用该改进的CO2腐蚀模型研究现场实际工况表明:影响管线腐蚀的主要流场参数为介质流速、湍动能和相分布;弯头腐蚀最大位置位于弯头部位迎流侧偏向流场下游位置;T形管腐蚀最大位置位于沿内部斜向合流部位.改进模型计算出的管线重点腐蚀位置和腐蚀速率,与现场工况的壁厚检测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该改进腐蚀模型的正确性.这种基于流场作用下改进的CO2腐蚀模型为天然气管线腐蚀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CO2腐蚀模型;弯头;T形管;流场;计算流体动力学;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