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771.孟家窑矿工业场地及开拓方案设计比选
[采矿业] [2013-11-15]
根据兼并重组后孟家窑矿内外部建设条件,并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矿井的建设经验,对工业场地位置、井田开拓进行了设计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经济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即矿井工业场地选在井田东部边界,采用主副双斜井开拓方式.该设计方案比选可为类似兼并重组矿井的工业场地及开拓方案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孟家窑矿;工业场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布置
-
90772.压缩速度与压缩方位对大豆籽粒压缩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按照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协会ASAE S368.4DEC2000 (R2006)标准,使用Brookfield质构仪测定了黑龙江大豆籽粒(2011年产)的表观弹性模量、最大破坏力、最大破坏力能、破坏时的变形量.试验选定压缩速度为:0.02、0.1、0.5、1.0 mm/s,选定压缩方位为长轴(X轴)、中轴(Y轴)、短轴(Z轴).由质构仪软件,得到了加载载荷与对应变形量的关系曲线,运用spa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大豆的表观弹性模量、最大破坏力、最大破坏能、破坏时的变形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缩速度的增加,大豆籽粒沿长轴(X轴)、中轴(Y轴)、短轴(Z轴)压缩的最大破坏力增大,最大破坏能增加,压缩变形量增大,表观弹性模量减小.
关键词:压缩速度;压缩方位;大豆籽粒;表观弹性模量;最大破坏力
-
90773.金属离子Na+,Li+,Mg2+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的无水缔合物种的从头算量子化学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计算并讨论了Na+,Li+和Mg2+3种离子与SO2-4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结构以及阳离子的结合对v1-SO2-4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缔合物结构方面,阳离子数目越少,离子间斥力越小,越容易形成阳离子与硫酸根间距离更短、结合更紧密的双齿缔合结构;而当阳离子数目增加时,特别是当具有2个正电荷的Mg2+离子数目较多时,离子间的斥力使多离子团簇不稳定,易形成阳离子与硫酸根间距离更长的单齿缔合结构.有2种阳离子作用可影响v1 -SO2-4频率,一种是极化作用,可使v1-SO2-4频率红移;另一种是成键作用,可使v1 -SO2-4频率蓝移.当金属离子数目≤2时,阳离子的极化作用占主导地位,第一个阳离子能使v1-SO2-4频率发生红移,而当阳离子数目增多时,不同方向结合的其它阳离子可以削弱第一个阳离子的极化作用,因此导致多离子团簇中v1-SO2-4频率红移的减小.当阳离子数目≥3时,极化作用影响减小,成键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导致v1 -SO2-4频率更大蓝移的单齿缔合结构取代双齿结构,并使多离子团簇中的v1-SO2-4频率继续发生蓝移.
关键词:量子化学计算;硫酸盐;离子缔合物种;v1-SO2-4频率
-
9077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锌电解液中铜镉钴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直接同时测定锌电解液中的铜、镉、钴含量的方法.试样不经预处理,在3% (V/V)的HNO3介质中,以327.393 nm、226.502nm、228.616 nm波长的谱线分别作为铜、镉、钴的分析线,通过选择分析线和调扣背景点来消除或减少背景干扰和重叠干扰,采用基体匹配方法克服基体效应,用ICP-AES测定了冶炼厂锌电解液中的铜、镉、钴含量.该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可靠,样品的测定值与极谱法的测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在0.7%~1.3%之间,可用于锌电解液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控制分析.
关键词:锌电解液;铜;镉;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基体匹配
-
90775.三种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的除臭效能对比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环境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污染问题,以活性炭和石英微孔瓷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了脱硫剂的除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壳炭为载体所制备的脱硫剂除臭效能最佳,平均除臭时间为(34±3)min,但椰壳炭经改性处理后没有改善脱硫剂的除臭性能;椰壳炭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孔,孔隙内分布着小颗粒的氧化锌,活性组分氧化锌的负载量越大,越有利于脱硫剂除臭活性的提高.
关键词:负载ZnO;浸渍;除臭效能;ZnO supported;immersion;deodorization performance
-
90776.电化学氧化处理对PAN基炭纤维表面浸润性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硫酸铵为电解质,对炭纤维进行连续电化学氧化处理,利用反气相色谱(IGC)研究电化学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能变化,并联系SEM、AFM、XRD、Raman、XPS等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电化学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纤维沿抽方向表面沟槽加深加宽,薄弱层被剥除,晶格择优取向遭到破坏;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增多,氧和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80%和65%,提高了纤维与树脂的粘结性;纤维表面能提高了3.1倍,与树脂的浸润性得到改善;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ILSS达109MPa,已可充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关键词:炭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能;反气相色谱
-
90777.纳米填充浓度对LDPE/Silica纳米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3-11-15]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浓度对复合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浓度在0%~5%范围的纳米LDPE/Silica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和空间电荷分布.当LDPE内填充不同浓度的纳米silica后,复合介质内部的平均体空间电荷密度均得到有效抑制,且其平均衰减速度随填充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在填充浓度低于0.5%时比纯LDPE时要大,当填充浓度高于0.5%时,准稳态直流电导随着填充浓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结果表明试样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存在3种趋势:当纳米silica填充浓度为0%~0.1%时,试样内表面侧的异极性空间电荷量随填充浓度升高而下降;当填充浓度为0.5%~2%时,试样内表面侧积累同极性电荷,并随填充浓度升高而增大;当填充浓度高于2%时,同极性空间电荷量下降.最低空间电荷密度和准稳态直流高场电导对应的纳米填充浓度分别为0.5%和5%,表明在应用纳米颗粒对聚合物的绝缘性能改良时,为获得最佳的介电性能,应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填充浓度.
关键词:绝缘材料;纳米复合介质;低密度聚乙烯;纳米氧化硅;空间电荷;高场电导
-
90778.涤纶基表面磁控溅射纳米铜膜的电磁屏蔽性能
[纺织业] [2013-11-15]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将金属铜溅射到涤纶机织布表面;讨论了基材编织密度、溅射时间、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镀膜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材编织密度的增加,镀铜织物导电能力有所增强,当电磁波频率相同时,增加基材编织密度,样品的电磁屏蔽性能略微提高;延长溅射时间,导电涤纶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明显增强;等离子体预处理后,样品屏蔽效能提高.
关键词:功能性整理;磁控溅射;电磁屏蔽;涤纶;functional finish;magnetron sputtering;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polyester
-
90779.铁路避撞系统RCAS的关键问题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基于车-车通信的铁路避撞系统RCAS( Railway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使列车能周期地获取邻近区域的运行状况信息,若有潜在的碰撞危险则向司机发出警告并给出建议,从而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此系统独立于传统运营机制下的安全设备,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且具有提高效率的潜能,可缩短相邻列车的追踪间隔.本文详细论述RCAS的体系结构、定位算法、通信机制及碰撞检测机制,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展望将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铁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RCAS;避撞;列车控制
-
90780.系列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报道了一个简单、高选择性合成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在钯的催化作用下,以乙酸/乙酸酐或四氢呋喃为溶剂,芳香杂环化合物与烯基化试剂进行交叉脱氢偶联,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光学活性的烯基化芳香杂环化合物,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芳香杂环化合物;烯基化试剂;交叉脱氢偶联;X射线单晶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