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 [2021-08-24]
本文根据基于量化评价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总结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的十条对策。
[综合,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8-23]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不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践的调研,系统梳理了当前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艺选择、实践模式和突出问题,从政府、社会、村民三个视角提出了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以治理效益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统筹“空间、资源、环境”,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商业模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治理意识的对策思考。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综合] [2021-08-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协调城市圈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节约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指导理念和推进途径。本研究从概念入手,分析成渝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在逻辑以及状况,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系,在借鉴国内城市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政策的基础上,从多元参与、府际协作、生态补偿等方面给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路径。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3]
环保投融资工具是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本研究将环保投融资概念和绿色金融进行对比分析,测算四川省2019年环保投融资规模,并估算未来生态建设资金需求,进一步整理全省环保投融资工具引导政策,对环保投融资工具优化提出维持财政资金力度、推动信贷规模增长、鼓励贴标债券发行、丰富保险应用场景、开拓股权融资工具、总量管理推动环境权益交易等政策建议。
[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3]
本研究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过程的分析思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设计了一套典型流域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立足于流域生态补偿实际,促进流域生态补偿的持续改进,并对新制定的政策予以科学指导。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8-20]
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本研究从调解风格、调解原则、调解实施主体、调解员、调解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方法和技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调解过程分为调解准备、调解员开场、当事人阐述、解决问题和协议阶段五个阶段,本文以其中的调解准备阶段为例对分阶段的调解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介绍。作为一项应用型研究,本研究成果将以调解员培训材料的方式进行转化应用。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8-20]
本报告紧扣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这一专题,围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分析所面临的若干不同认识和尚待明确的问题,重新温习了有关政策,对社会上少数人的某些疑惑进行了讨论剖析,同时重点就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改革有关政策的细化和补充完善以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促进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取得更大成绩。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8-20]
本报告评估了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最低工资制度功能定位,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内涵,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方法,规范最低工资标准程序,加快推进最低工资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综合] [2021-08-20]
面对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开始检讨“福利陷阱”问题,纷纷对就业援助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援助政策,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的力量参与就业服务项目,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公平和效率,建立了就业援助评估和监督机制,实施就业援助精细化管理,就业援助调整的中长期效果逐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结构不断调整,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借鉴国外就业援助的经验,对加强我国就业援助的制度化、精细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8-20]
2019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主体持续壮大、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