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 [2021-09-15]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托管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并以陕西省长安区的土地托管工作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本文发现,土地托管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同时也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认为,土地托管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成为可能,这种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形式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使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向更加丰富多元的主体方向发展。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9-15]
本文主要探讨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以陕西省大荔县农村为例,分析冬枣产业转型的社区动力机制。本文发现,一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在地方产业发展中负有“农业治理”的职责,小农户也可依靠社区组织和集体资源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并分享收益,推动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以村庄整体推进的农业转型。
[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业] [2021-09-15]
本文主要探讨农业转型中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与调适,并以陕西省H县的经验材料为例加以分析。本文发现,在当地以红提和时令水果为主要方向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基本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体、辐射带动小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分析了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有力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09-15]
本文主要探讨农民合作社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并以陕西省眉县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本文认为,农民合作社不仅重塑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而且促进了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当前农民合作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践形态,不利于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有机衔接的发展路径。这急需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加快农业社会化体系的建设,最终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1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化学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阶段、化学工业体系的结构调整阶段、化学工业体系的结构优化阶段和化学工业体系的结构提升阶段。然后对我国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作了评价与分析,主要从工业效率指标、工业结构指标和工业环境指标三方面,对总体效率、技术先进性、国际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以及环保方面进行衡量,每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又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两种。提出了提高我国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建议,我国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改善化学工 业所处的资源和环境状况,还需要化学工业集约化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装置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汽车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1-09-1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历程,然后对我国汽车行业现代化水平作了分析与评价,主要从汽车工业的总体效率和资金效率、技术先进性、国际化程度、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几个方面, 对汽车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合工业现代化测评结论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建议,要改变政府对汽车工业扶持的对象和方式,加强对汽车工业的创新激励,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全国性的要素和产品市场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1-09-14]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十五个重点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需解决的问题。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 [2021-09-14]
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1995年全国煤炭产量要达到12.3亿吨,2000年达到14亿吨。从统配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达到规划目标的难度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煤炭出矿价格背离价值,致使煤炭企业陷入经济困境,各方面都缺乏建矿管矿的积极性,生产后劲严重不足。多年实践证明,煤炭价格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煤炭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统配煤炭价格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煤炭价格改革方案及具体措施,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3]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到2002末,已累计探明储量2725亿吨,保有储量2574亿吨,分别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寺、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煤产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勘探设计、矿井建设、生产经营、加工利用、煤机制造、教育科研、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同、平朔、阳泉、西山、晋城、潞安、汾西、霍州、华晋、太原煤气化等大型矿区和一大批地方煤矿。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生产煤矿3826个,生产能力51337万吨/年,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8个,生产能力13194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370个,核定生产能力7294万吨/年;乡镇煤矿3368个,核定生产能力23318万吨/年。全省现有在建矿井244处,建设规模15237万吨/年,其中:设计能力在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28个,建设规模8820万吨/年。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3]
煤炭工业在经历1997年下半年~2000年三年多的特殊困难时期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煤炭经济回升;2002年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煤炭产销两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初以来,煤炭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