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1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0 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3]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在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主要特点,结合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针对广州节能工作各主体、环节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探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广州节能工作效力和能源预警能力,并形成相关对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08-12]
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确与毛泽东时代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和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成绩已经充分证明,我们党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并不能得出“中国奇迹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因此不存在中国奇迹”的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选择的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永远不称霸”的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仍旧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的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不仅仅为中国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面貌,而且让世界分享了中国发展的机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农、林、牧、渔业] [2021-08-12]
本报告构建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经济带11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究了经济带内各城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优势和短板。研究发现:(1)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带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相对落后,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2市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的互补、提升空间。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2021-08-12]
“十三五”期间,崇左市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农业经济增长、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供给、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取得较显著成就,但目前在农业生产内生动力、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病虫害防治和产业融合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崇左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设施装备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农业以巩固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副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 [2021-08-12]
产业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紧密连接的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使农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打破原来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的局限,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化,使农业得到充分发展。再一个是把农民与加工流通企业的利益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一体化的利益体制,也就是说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获得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益,这样,使农民的利益争取做到最大化。
[农、林、牧、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8-12]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只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即第一产业),农产品的加工则归入第二产业,农产品的销售则属于第三产业。这种划分把农业限制在一个极其狭隘的概念和范围内,把农业仅仅当成一个从事原料生产的初级产品部门,其结果使农业产业内部的资源和应得到的利益向非农业系统外流,农业只能获得低值的原料价格,而加工销售的利润效益则为农产品加工、运销部门所得,致使我国农业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中的农业,是市场经济的大农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在组织上实行的是农工商一体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加工提出新的要求,而农产品加工从市场需求出发,又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已不再是农业生产的简单延伸或继续,更不是农副产品剩余后的一般性加工处理,而已经成为通过市场导向,由市场决定产品,由产品决定工艺和设备,最终决定种植(养殖)业原料的品种、数量、品质的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产业。
[制造业] [2021-08-1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深刻改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的资源基础和比较优势,重塑了全球价值链的制造环节,进而带动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调整,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也迎来重大变革。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重大挑战,同时又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此大背景下,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价值链调整的内在逻辑及其对我国制造业的深刻影响十分重要。
[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1]
工业化大生产推动了现代职业技能培训的出现。为了应对一直以来的“技工荒”困扰,作为主要工业化国家代表的德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从工业革命伊始就开始探索符合本国产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这些国家在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行多元化经费投入和高度重视立法。“工业4.0”时代,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开放型技能人才发展。借鉴国外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应该在打通职业技能培训环节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
[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11]
从世界范围看,从单纯追求就业数量增加到更加注重就业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国外经验比较,列举了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帮助弱势群体就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开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者保护、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等六项国外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措施,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8-11]
本报告分析智能化对劳动者素质转型和人力资本新的开发模式的影响。智能化背景下的产业和就业同步变革,人力资本的经济贡献进一步上升趋势明显。在这一趋势下,劳动者素质将成为工作场所效率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素质要全面融合数字化技能,重视思维和智力、多技能组合素质。目前,劳动者素质转型面临着技能群体差异化、技能错配、教育培训投资滞后、人力资本新社会化特征等问题。对此,职业培训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创新、产教融合、培训技术等多方面改革。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加快创新就业政策体系,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效率,建立培训联合体,加强技工教育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