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特色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方向)协同育人为例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6-11-30
文章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1"协同育人为例,研究分析了两校协同育人的特色,探索了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
浅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导致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加强思政课的有效性,势必要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将大学生思政课提升到日程上。重点通过对我院思政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实践研究
来源:机械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不能顺利对接的现象,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台达集团中达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台达机械班"为例,从校企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企业文化四方面探讨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解决校企深度合作难题的途径,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新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和企业招聘高素质员工的双赢。
-
心系下岗职工;开创技能培训新模式——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株洲化工集团培训电工为例
来源:职业 发布日期:2016-11-30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满足了服务社会、扩大高职院校办学影响力的需要。本文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株洲化工集团培养电工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的新模式。
-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方式探究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毕业设计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型教学环节,而毕业设计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选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用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及对策
来源:企业导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本文以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为论述突破口,分析当前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探索
来源:化工时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新常态背景下,化工产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据此提出应从实践环境建设、双创平台搭建、名师带徒、创新课程开发、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激发与培养。
-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亚太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工科中属于一门通识课程,尽管不同专业对其要求不同,但是随着各行进一步融合发展,对高职毕业生日后工作涉及的机械制图要求都一直在提高,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能独立地进行测绘、徒手绘制草图、计算机绘图等,而徒手绘图能力又是整个制图过程中最基础的能力,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1]。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制图》进行探讨。
-
浅谈汽车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来源:科教导刊(上旬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机械制图"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汽车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
基于“3W1H”教学模式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6-11-30
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授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开展。通过分析机械制图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重点阐述如何对课程进行单元分解或模块设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模块)中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导师等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