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乘员舱个性化热舒适智能空调决策系统设计
来源:汽车工程 发布日期:2024-06-24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乘员舱空调系统的智能化和舒适性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舒适理论的个性化智能空调决策系统设计方案。首先,针对汽车乘员舱改进了基于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action)理论的热舒适性计算方法;进一步,利用人体画像技术实现了乘员舱驾乘人员的热舒适性特征提取,并在专家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构建
-
汽车仪表板静爆试验常见问题解析
来源:汽车维修技师 发布日期:2024-06-20
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PAB)是一种被动安全约束系统,可以防止副驾人员在碰撞事故中与车内饰件产生碰撞,是整车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通过对PAB的静态点爆试验分析找出仪表板系统的关键设计要素和关键工艺要素,希望能够为仪表板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艺制造提供帮助。
-
汽车防撞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及系统设计
来源:汽车维修技师 发布日期:2024-06-20
本文探讨了一种汽车防撞信号处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利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接收信号进行自适应,噪音消除为提前报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体系的构建与探究
来源:汽车维修技师 发布日期:2024-06-20
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必然之举。本文以重庆市汽车专业为典型样本,综合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法、走访座谈等方法,聚焦产教融合、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黑箱”,凝练“名师引领、双高助力”的中高职贯通一体化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和启示。
-
基于快速控制原型的汽车线控转向控制器研究
来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发布日期:2024-06-20
为了提高线性转向控制系统控制性能以及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基于快速控制原型技术搭建RCP测试平台,对比不同控制策略对线性转向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执行电机的数学模型,依据其动态特性逐步设计优化PD控制器、串级三闭环PID控制器以及模糊PID控制器,分析3种控制器的阶跃响应性能。基于dSPACE设计搭建RCP快速原型控制测试平台,分别对控制器的跟随性能进行半实物仿真实验,对比分析控
-
汽车轻量化设计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5
汽车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其品质对燃油消耗及排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开展汽车轻量化设计研究,能够降低油耗、减少排放及强化车辆的动态特性和操纵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实现汽车的电动化、混动化。该文概述汽车轻量化设计,指出汽车轻量化设计问题,并提出汽车轻量化设计优化策略,以提升汽车轻量化设计水平。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中电机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机作为电动助力转向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析电动助力转向器中电机的关键零部件,包括转子与定子、永磁体、轴承及其组件,并探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中电机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电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体性能。
-
汽车车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策略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5
当前,汽车逐渐变成移动的信息中心,车载网络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车载网络不仅连接车辆内部的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还与外部的基础设施、其他车辆甚至互联网直接交互,进而大大增加了潜在的攻击面。因此,加强对汽车车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防止数据泄露,保护用户隐私,还可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该文介绍汽车车载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分析汽车车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并提出
-
自动检测技术在汽车涂装表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大众标准化 发布日期:2024-06-15
在汽车制造时为了确保汽车的外表形象,必须对其表面的涂层质量进行深入检查。车身喷漆时车身表面涂装的灰点、脏点等质量问题,对车身外观、生产成本、一次报交合格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精度进行评估,寻找减少缺陷漏检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车身表面质量,提高制造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
环境感知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4-06-14
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环境感知技术,能够快速的识别和获取周边的环境信息,从而提升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保证汽车的驾驶安全。然而,环境感知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环境,仍然存在着环境感知上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应采用的对策包括开发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通过与时俱进的改进传感器技术,突破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困境,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