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汽车购买意愿研究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发布日期:2021-04-20
为深入了解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AVs)的接受度,从AVs购买意愿的角度,基于感知利益-感知风险理论框架,相较于普通燃油汽车或电动汽车,引入技术兴趣和享受驾驶两个心理特征潜变量作为影响公众对AVs购买意愿的特有心理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对AVs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偏好陈述(SP)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利益和技术兴趣对AVs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技术兴趣对感知利益有显著正
-
论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对机动车保险市场的影响
来源: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4-15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的热度不断升温,各国政府和商业巨头积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与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将凭借安全性、便捷性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会对财产保险支柱性业务——机动车保险产生颠覆性冲击。本文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对机动车保险市场的影响,并给出相关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为解决此问题提供思路。
-
无人驾驶汽车的交通侵权归责路径探究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4-15
无人驾驶汽车能改善人类驾驶汽车带来的诸多问题,但仍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对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问题进行研究,在法律上明确界定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侵权的责任,构建其归责体系,有助于解决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追责问题,助推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发展。
-
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法律责任探析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4-10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的新产物,对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具有十分良好的作用。目前限制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无人驾驶技术,而是其发展必须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构建多元化的责任承担主体和多样化的归责原则,设立特殊的保险制度,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无人驾驶获得快速良好的发展。
-
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来源:装备机械 发布日期:2021-03-30
环境感知模块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将无人驾驶汽车当前行驶区域的周围环境情况传输至汽车系统,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下一步动作做出合理判断。从激光雷达感知技术、摄像机感知技术、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等方面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在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成果。
-
无人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研究
来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3-15
无人驾驶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无论处于何种水平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可能产生侵权。要解决无人驾驶汽车侵权问题需要认定承担责任的主体,学界对人工智能法律地位有工具说、电子奴隶说、代理说,主流观点认可其行为能力但无权利能力。基于无人驾驶汽车自主性特点,不能以传统归责原则处理侵权问题,应当具体结合其研发者、制造商、使用人、监管者等主体参与的实际情况来认定责任承担主体,将无人驾驶纳入法律明确规制,纳入保
-
无人驾驶汽车——基本概念、发展概况与体系架构
来源:电信快报 发布日期:2021-03-10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至今,已从最初设想走过了研发试验阶段,目前已进入逐步试点和小规模推广应用阶段。文章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和相关问题进行系统阐述。首先介绍无人驾驶汽车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别和分级标准。然后概述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进而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通用体系架构和系统组成进行说明。最后探讨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分析。
-
无人驾驶汽车的瓶颈问题及创新优化
来源:科技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1-02-05
无人驾驶汽车是提高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介绍了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成果、阶段性目标,并简单讨论了当前阻碍无人驾驶汽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最后对这些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可能的创新优化方案。
-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无人驾驶汽车速度估计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1-01-15
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容错控制对速度信息软测量技术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的无人驾驶汽车速度估计方法,以自适应系统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首先,基于无人驾驶汽车定位信息建立了包含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名义模型,并采用前向欧拉离散化方法将其转化为包含系统噪声统计特性的状态空间名义模型;然后,采用一系列典型值描述系统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得到一系列包含不同系统噪声统计特性的状态空间名义
-
无人驾驶汽车致害案的民事诉讼问题初探
来源:时代法学 发布日期:2020-12-20
近几年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迅猛,不少科技公司争先进行研究和测试,一些无人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无人驾驶技术引发公众兴奋的同时也带来了担忧,其在法律上的规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关于无人驾驶的立法内容还停留在测试方面,而真正影响公众利益的,是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时的安全责任以及事故出现后的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有鉴于此,就有必要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来讨论无人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