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自动化产线的机械结构设计
来源:自动化应用 发布日期:2024-06-10
随着线束市场的不断扩张,研发一条能够实现全自动多工艺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产线,对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自动化产线应具有自动放卷、自动清扫、自动加工、自动下线以及线芯损伤检测等关键功能。给出了该生产线的总体结构设计、放卷设备设计、裁切设备设计、下线设备设计、辅助机构设计与元器件选型。经验证,该生产线实现了线束产品的自动化加工,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和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技术创新及对搅拌摩擦焊行业的影响
来源:汽车工艺师 发布日期:2024-06-1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驱动电动机技术不断创新。深入探讨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技术的创新趋势,以及这些创新对搅拌摩擦焊行业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旨在为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碳中和背景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老字号品牌营销 发布日期:2024-06-10
广东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省,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拥有较多的政策支持,研发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不能忽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仍然面临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上游新材料产业较弱的劣势。因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以自主品牌企业为重点
-
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控制及优化系统设计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发布日期:2024-06-10
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会导致电网负荷和电压偏移量过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优化,保障电网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和充电习惯进行分析,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技术,设计了一种有序充电控制及优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充电需求和电网负荷情况,通过智能化控制算法和优化策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的有序管理。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对车辆
-
安徽制造“双翼齐飞”
来源:安徽经济报 发布日期:2024-06-08
一直以来,在安徽这片活跃的沃土之上,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今年以来,安徽制造业再次焕发新的活力,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人瞩目。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698.9亿元,同比增长2
-
新能源汽车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以比亚迪为例
来源:现代商业 发布日期:2024-06-08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的健康披露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本文结合国内外ESG信息披露标准,以践行“双碳”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为例,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层面分析其ESG信息披露现状,探究选择性披露等“漂绿”行为,得出推进强制披露、完善统一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形成健康生态、发展数字智能、加强人才培养等启示,以
-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
来源:科学技术创新 发布日期:2024-06-08
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电机转速进行了仿真实验。该系统使用STM32芯片,通过处理转子的位置、转速等信息,将设定转速与实际转速的偏差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量,利用输出信号改变电机电压,进而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使实际转速实时跟踪设计转速。从仿真结果来看,实际转速与设计转速的误差维持在±5%以内,电机转速稳定,符合设计预期。
-
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山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4-06-08
燃料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高效的动力源,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车用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简述了聚电解质隔膜的应用情况,为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
加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发布日期:2024-06-07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阶段性调整阶段,出口面临内忧外患,全球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日本汽车产业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布局、全产业链海外协同发展、加强国内外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了生产、品牌、技术、服务、标准等“走出去”。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可借鉴日本经验,注重出口与对外投资相协同,加速从中国制造和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的全球化进程。
-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策略解析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4-06-05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在这一趋势下,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也需要相应调整与升级。文章旨在探讨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解析,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