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国食品行业新闻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12-15
时光飞逝,一晃又到年底了。转过头看一看,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真有点多,让我们好好总结一下,有哪些利好的消息,有哪些令人痛心的事件,还有哪些挫折与磨难,也好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后提高。
-
中老年居民保健食品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西7个城市的数据调查分析
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日期:2018-12-15
文章对广西7个城市的中老年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中老年民众对保健食品风险认知基本状况,以及在个体特征、知识理解、健康意识、信任信心、消息来源几个方面的影响。采用风险认知的6个维度测量风险认知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多元阶层回归分析对保健食品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老年民众对保健食品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个体属性(教育)、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信任信心(政府、企业品牌)、信息来源(专
-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来源:中成药 发布日期:2018-12-10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BEH C18柱(2. 1 mm×100 mm,1. 7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含0. 4%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in;柱温30℃;样品室温度10℃;检测波长200~400 nm。利用保留时间及光谱图做定性分析,对检出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17批样品中1批检出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胶及以其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的氯霉素
来源:色谱 发布日期:2018-12-08
建立了同时适用于蜂胶及以其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中的蜂胶经乙醇溶解,以4%(质量分数)乙酸铅溶液沉淀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成分,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去除不含此结构的黄酮类干扰物,并以甲基叔丁基醚为提取溶剂,有效减少样品中极性干扰物和保健食品辅料(如聚乙二醇、甘油等)的共提取。试样溶液经HPL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线性范围为0. 20~50. 0μg/L,相关系数为
-
液质联用法筛查降压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添加的54种化学药物
来源:药物分析杂志 发布日期:2018-11-3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降压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54种非法添加的化学药物。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后,采用Agilent Poroshell EC-C_(18)(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RM)检测。结果:所有化合物在定量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
杭州市居民保健食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社区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8-11-28
目的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需求不断增长。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居民保健食品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居民保健食品需求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指导居民科学选择保健食品提供依据,同时为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方法 2016-02-24-2016-03-05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杭州市选择3个辖区中6个社
-
互联网保健食品监管研究
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 发布日期:2018-11-28
近年来,互联网保健食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鱼目混珠、虚假夸大宣传、部分进口保健食品未经合法注册等问题。互联网具有即时性、虚拟性、跨地区性等特点,为应对挑战,应通过推进智慧监管、建立信用体系、加大地方和部门协调力度、实施国际相关产品认定、对监管法律和政策进行协调等途径改善互联网保健食品监管。
-
多糖类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及功能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11-25
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营养均衡,推动了保健品行业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对多糖类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及功能进行分析,在多样化的保健品中多糖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功能因子及功能是保健食品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生理活性部分。
-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探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11-2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和保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高度的重视。保健食品作为近年来人们用于养生、调节身体机能、延年益寿等目的的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保健食品为了起到明显的保健作用和功效,其产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也越来越多,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现状,从而系统分析和探讨其非法添加物的检
-
基于网络搜索快速鉴定抗风湿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非那西丁及小檗碱
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发布日期:2018-11-23
目的鉴定抗风湿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个未知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HPLC-DAD)技术进行抗风湿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筛查时发现2个可疑色谱峰,采用UPLC-MS/MS技术获得其准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图,然后通过网络搜索分析初步确定可疑成分,最后与对照品比较检测,最终确定2个非法添加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在抗风湿类保健食品中检出盐酸小檗碱,中成药中检出非那西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