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找到报告 1730 篇 当前为第 18 页 共 173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71.八角茴香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的触杀和驱避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杀虫剂,以3种有机溶剂采用冷浸法对八角茴香干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剂量越高,试虫死亡速度越快;用148.63 μg/cm2剂量处理72 h后,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试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7.85%、90.98%和94.44%;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长角扁谷盗成虫72 h后的LD5o分别为28.21、23.51和19.23 μg/cm2,触杀效果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剂量越高,其驱避作用越大;在各提取物剂量为123.46 μg/cm2时,对长角扁谷盗处理72 h后的平均驱避率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高,达73.22%,驱避等级为Ⅳ级.
    关键词:八角茴香;长角扁谷盗;触杀;驱避;Illicium verum;Cryptolestes pusillus (Sch?nherr);contact toxicity;repellency
  • 172.2种臭黄荆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驱虫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四川大竹所产的2种臭黄荆叶为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了解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性能及功效,并以臭黄荆叶为原料进行杀(驱)虫性试验研究.其中,样品A叶型较短,边缘呈锯齿状.样品B叶型较长,边缘平滑.结果表明臭黄荆叶A/B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红没药醇、1-辛烯-3醇、罗汉柏烯、α-石竹烯、β-紫罗兰酮、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柏木烯、α-古芸烯,其中大多成分都具有抑茵作用或抑制害虫作用.2种样品都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样品A对对赤拟谷盗的驱避、触杀、种群抑制以及熏蒸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样品B.
    关键词:臭黄荆叶;挥发性成分;杀(驱)虫试验;赤拟谷盗;premna leaf;volatile compounds;insecticide experiments;tribolium Castaneum
  • 173.交联大豆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利用六偏磷酸钠与大豆多糖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交联大豆多糖,并对交联大豆多糖的结构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多糖分子的羟基通过与六偏磷酸钠形成酯化键而交联起来,交联大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566 000左右增大至1 540000左右,黏度由55 mPa·s增大至70 mPa·s.通过考察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分散稳定作用,发现在酸性pH条件下,交联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较交联之前有所提高,乳液在4℃放置30 d后,乳液粒径可保持0.35 μm左右.
    关键词:水溶性大豆多糖;交联;乳化稳定性;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ces;cross-link;emulsion stability
  • 174.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酶法制备二酰甘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樟树籽油(Camphor seed oil,CSO)为原料,优化脂肪酶水解CSO制备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工艺.通过丙酮和叔丁醇对脂肪酶进行预处理,对3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Hpozyme TL IM、Novozym 435)进行筛选.以反应产物DAG质量分数和三酰甘油(TAG)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含水量(加酶量的30%~ 50%)、加酶量(油质量的8%~ 10%)和温度(55 ~75℃)作为变量,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CSO制备DAG工艺.结果表明,Lipozyme RM IM经过预处理后,重复使用次数可达到11次,RSM法优化CSO制备DAG的最优工艺条件:加酶量10%,含水量40%,温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DAG质量分数和TAG质量分数分别为50.38%和40.68%.此工艺为樟树籽油工业化生产中链DAG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关键词:樟树籽油;二酰甘油;脂肪酶;响应面法;camphor seed oil;diacylglycerol;lipas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75.汽爆酸碱耦合解聚玉米秸秆分子结构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爆破+5% H2 SO4和蒸汽爆破+5% NaOH的耦合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聚处理,并对解聚前后秸秆的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前相比,经蒸汽爆破+碱解聚处理后,秸秆中大部分半纤维素被脱除,半纤维素由29.10%最低可降至4.61%,木质素由38.12%最低可降至10.74%.经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处理后,纤维素含量由31.54%分别提高到65.16%和80.41%,秸秆最大失重率为81.86%和89.31%,最低吸热量为87.48 J/g和114.79 J/g,降解温度达到350℃,热稳定性能增加,表面结构疏松,出现小孔和裂缝.说明蒸汽爆破酸耦合和蒸汽爆破碱耦合解聚方法对玉米秸秆分子结构有一定的解聚效果.但就脱除半纤维素效果而言,蒸汽爆破碱耦合法优于蒸汽爆破酸耦合法.
    关键词:蒸汽爆破;酸碱;解聚;玉米秸秆;steam explosion;acid-alkali;depolymerization;corn stalk
  • 176.糯米蛋白的酶解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在水磨糯米粉生产过程中,基于单因素试验,通过SAS 9.0分析软件,建立酶解糯米蛋白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得到最适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4 000 U/g,料液比为1∶9,温度为40℃,时间为4.5h,蛋白提取率可达到78.75%.该条件下所得的糯米粉质构特性与传统水磨糯米粉相比没有变化,收集水中蛋白质含量提高80倍,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50.36%,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糯米;中性蛋白酶;酶解;响应面;氨基酸组分分析;waxy rice;neutral protease;enzymolysis;response surface;amino acids analysis
  • 177.紫苏种子性状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研究调查了10个不同品种紫苏的种子性状,测定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对籽粒性状与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紫苏品种间种子直径和千粒重以及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BS-1种子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在10个品种中均最大,是高脂肪高蛋白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直径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与种子直径、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3种营养成分之间,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优质紫苏新品种培育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紫苏;种子性状;营养组成成分;相关性分析;perilla;seed traits;nutritional components;correlation analysis
  • 178.复合壁材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麦芽糊精(MD,DE17)分别和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复合作为壁材,可改善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大部分微胶囊直径1~5 μm,内部呈空腔状,CLA油滴(50~200 nm)包埋于囊壁中.增加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 MD,DE17)的比例,微胶囊收缩加剧.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微胶囊;壁材;微观结构
  • 179.“长林”系列油茶籽中非油类主要功能性成分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对“长林”系列10个品种油荼籽种仁中4种非油类主要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三萜含量,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采用Lowry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总蛋白质量分数为12.96%~17.38%,总三萜为2.56%~5.37%,总多糖为0.65% ~ 1.43%,总黄酮为0.53%~1.06%,4类功能性成分含量在油荼品种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油茶不同功效产品的开发应选择相应的品种.
    关键词:油茶;品种;功能性成分;含量测定;Camellia oleifera;varieties;functional ingredients;content determination
  • 180.运用化学传感器研究煎炸大豆油的品质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探究加热温度、时间与大豆油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大豆油指纹图谱,实现快速检测奠定基础.运用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大豆油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2种方法对加热温度为120、180和220℃的大豆油以及加热时间为0.5、2.5和5h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显著区分出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下处理的大豆油,对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更加有效.大豆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用于“回锅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保证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回锅油;煎炸;大豆油;chemical sensor;frying oils;fry;soybean oil
首页  上一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