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12-07]
海运贸易复苏,点燃全球造船企业争夺订单热情。2020年中起集运周期开启,期间为避免集装箱运 输货物的高昂成本,租家选择租用散货船,支撑了干散货运。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引发的 原油贸易流向迅速改变,导致阿芙拉型和苏伊士型油轮运价大幅上涨。紧随其后的是成品油轮,9月 VLCC市场即期运价逐渐向其他细分市场靠拢。2023年9月,冬储行情带来干散货运市场再次活跃。
[食品制造业] [2023-12-07]
行业概况:行业处于成熟期,冷冻食品需求长青。从发展历程看,日本冷冻食品于B端先行放量,而后C端崛起;从市场规模看,目前日本预 制食品业已处于成熟期,人均消费量领跑世界;从行业格局看,生产端冷冻食品集中度高,零售端渠道多样、格局分散。从产品看,日本预制 食品包含冷冻、冷藏、常温保质食品三类,冷冻食品以调理食品和农产品为主,调理食品中多数主流品类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长盛不衰。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12-07]
基本金属:经济预期改善提振商品,业绩降幅收敛。黄金:量价趋稳,盈利仍处高位。能源金 属:商品价格持续回落,盈利大幅下滑。稀土磁材:需求结构分化,稀土价格弱势寻底。钛材: 高端需求增速回落,板块盈利下滑。
[金融业] [2023-12-07]
净息差拖累营收,个股延续分化。2023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实现 营业收入4.33万亿元,同比下降0.81%,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30pcts。具 体到营收结构,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同比- 2.05%、-5.41%和+16.23%,净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同比降幅继续走 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59%,拨备反哺是净利润保持正增长的最主 要原因。
[金融业] [2023-12-07]
跨季结束,10 月份理财存量规模恢复,收益基准延续下行态势。(1)10 月 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6.5 万亿元,环比上月增加1.0 万亿元,同时新发产品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降低,同时10 月份新发产品业绩平均比较基准3.43%,报 价水平持续下行。(2)判断四季度难有能“起量”的爆款产品,预计年底 行业规模可能回升在27-28 万亿左右,基本回到去年年底水平(约27 万亿 元),低于去年高点(30 万亿元)和当前公募基金规模(约28 万亿元)。
[金融业] [2023-12-07]
对于10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市场整体预期偏中性。Wind 一致预测数据显示,机构 10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测均值为6536 亿,同比多增384 亿;新增社融预测均值为 1.84 万亿,同比多增9220 亿。参考票据、存单、政府债发行等高频数据表现,我 们认为10 月信贷读数或呈现“总量平、结构弱”特点,预估月内新增人民贷款规 模6500 亿左右;新增社融1.8 万亿,增速9.3%,延续反弹回升态势。
[医药制造业] [2023-12-07]
未来趋势展望:据我们观察和与行业调研,我们对未来集采有以下展望:1)未来全国层面集采仍将以化学仿制药为主,且集采规则或会有微调,但出现较大改变可能性较小;2)随着集采规则合理化、过往批次陆续纳入销量规模较大的产品、龙头处方药企积极布局创新药,我们预计后续批次集采对企业销售的影响将逐步递减,但仍需关注个别大品种的竞争格局变化情况,如恒瑞的碘佛醇、七氟烷、布托啡诺,以及翰森的阿戈美拉汀等;3)在现有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的基础上,未来1-2年全国集采的品类或将进一步扩展至生物制剂,包括生物类似药
[医药制造业] [2023-12-07]
投资建议:由于ADC结构设计复杂,技术平台是创新药企的首要竞争壁垒;同时管线布局是否差异化且形成梯队、在研进度是否靠前决定企业 竞争壁垒能否持续;此外新上市产品能否迅速打开市场关乎企业回血速度。建议关注布局新一代ADC技术平台、ADC在研进度/商业化靠前的创 新药企,如荣昌生物、科伦博泰、迈威生物等;以及ADC CDMO创新药企,如东曜药业等。
[医药制造业] [2023-12-07]
2023半年度,医药各细分板块表现迥异,快速分化。持仓来看,非医药主题基金(全基)医药 持仓占比大约在7.3%,呈低配状态,估值亦处于历史低位。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1)药品: 浪沙淘尽,Pharm 与Biotech 同台竞技;2)上游产业链:需求疲软,等待产业拐点;3) CXO: 景气度未见回升,内部分化;4)医疗器械:院内恢复较快,中长期逻辑不变;5)医疗服务: 刚需项目恢复强劲。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12-07]
商业航天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的航天活动;低成本、大运力是 未来商业火箭的趋势。火箭可回收是实现火箭成本下降的重要路径,其中 SpaceX 引领的垂直起落技术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液体燃料相较固体 能实现火箭可回收,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是液体燃料发展路径之争的焦点。 SpaceX 是商业航天时代的领军者,而我国商业火箭则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民 营火箭公司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参考SpaceX 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十年中 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