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5-03-27]
日本和美国的消费升级基本都遵循“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路径。美国消费先后经历“一战”休整期(1930-1945 年)的基础消费阶段、1945 年-1970 年耐用品升级阶段,于 70 年代后实现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到以服务消费的为主的过渡;日本消费升级基本遵循相同路径,于 90 年代实现服务消费赶超,但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2010 年以后服务消费未能像美国一样延续持续高涨的趋势。
[综合] [2025-03-27]
特朗普拟推出 500 万一张的“金卡”,就算不考虑项目本身的法律挑战,要想用“金卡”项目收入来减轻美国债务压力,可能也是杯水车薪。按照目前门槛更低的投资移民签证 EB-5 的申请数量来推算,其为美国财政带来的年收入只有 200 亿美元左右,大约占 2024 财年美国赤字的 1%。
[金融业] [2025-03-27]
过去一周,国内主要市场指数中,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1000、中证 500 指数均上升。其中,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 2.18%、1.59%、1.43%和 0.97%。过去一周,中国公布 1-2 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报 4%,较去年底数值上行 0.3%。从该指标能看出,在政府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消费热情逐步回暖。并且上周末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及周一召开的提振消费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强调了促消费是政府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所以我们对应能看到过去一周家电行业涨幅靠前,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资金预期今年多项促消费政策能落实的确切反应。
[金融业] [2025-03-27]
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金融服务机构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和客户需求,其中拥有竞争优势的是那些通过数字化转 型创造价值的公司。金融服务机构准备好通过数字创新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了吗?业界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决定成败。本报告主要目标读者是金融服务行业中希望利用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并推动增长的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官、首席技术官和高层管理人员。
[综合] [2025-03-26]
近年来,消费需求侧对情绪价值的关注度提升,悦己、社交等新消费热度攀升。2024 年居民更重视消费的情绪价值。其一是具有“悦己”属性消费大幅增长,如谷子经济 2024 年规模增速达 40.6%。 其二是以运动为代表的具有“社交”属性消费大幅增长,2024 年体育娱乐用品零售同比 11.1%、超过全部商品(3.2%)。其三是外卖、预制菜等具有“宅消费”属性的规模增速较高,分别 7.2%、33.4%。
[批发和零售业] [2025-03-26]
贵州茅台:本月飞天整箱、散瓶和茅台 1935 批价为 2230/2200/700 元,较上月持平/-10 元/持平。中长期来看,今年年初以来飞天整箱、散瓶和茅台 1935 批价-10/-30/+10 元,较去年同期-690/-470/-190 元。
[综合] [2025-03-26]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放开,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企业向外探索边界,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做出首批出海尝试。以传统贸易出口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房地产业] [2025-03-26]
长期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快速扩张、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充裕的流动性为特征,如今则已进入一个质量、韧性和审慎增长至关重要的时代。政府支持仍在,但正变得更有针对性,倾向于支持与国家优先事项相符的行业和地区。投资者、开发商和用户都在重新调整策略,深入参与运营细节,韧性和适应能力可能比单纯的规模更为重要。随着供需失衡持续存在以及各类资产的租金增长放缓,利益相关者必须接受无差别扩张和轻松获利的日子已经过去。市场氛围已经转向稳定的重新定位、选择性投资以及对可持续资产管理的重视。办公和物流等行业必须适应更加竞争的环境,租户寻求成本效率,投资者则要求稳健的长期基本面。与此同时,零售和住宅领域反映出更加挑剔的消费者群体,关注真实性、可负担性和生活质量。
[金融业] [2025-03-26]
全球资产:A股科技+港股+中概领先,A股相关+黄金+欧元+日元其次;美股相关+美元+原油跌幅最深;利率走势:美债利率向下,中债利率向上。影响较大事件:1)中国产业+政策催化:Deepseek闪耀+中国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两会政策向好等,支持中国资产向上;2)美国衰退担忧:特朗普紧财政倾向+关税推进,叠加景气端验证拐头向下,美股整体调整。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5-03-25]
相较于2024年聚焦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全球市占率超60%)和人工智能基础创新,2025年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战兴产业攻坚”“未来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新兴产业攻坚:1、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的广泛应用。2、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