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7-12-30]
根据中金地产组、建筑组策略报告,2018 年地产/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分别为 10%/12~15%,其中地产投资增速或超市场预期,而基建投资增长则呈现出一定韧性。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大背景下,中金交运组预测 2018 年集运需求增速稳定在 5.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17-12-30]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传媒指数调整较大下跌 2%,表现弱于沪深 300(1.85%)和创业板指(-0.26%)。总体看,三季报后传媒板块平均市盈率 37 倍,处于传媒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优质龙头公司 2018 年估值普遍在 20 倍左右,业绩增速在 25%左右,估值和业绩匹配较好。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7-12-30]
经过两年多供给侧改革强力推迚,钢铁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展望 2018 年,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供需栺局可能由紧平衡向宽平衡转变,行业基本面仍将保持平稳,但边际改善因素可能不如今年。我们主要从行业政策、原料价栺、产品结极等方面提出钢铁行业 2018 年十大猜想。
[建筑业] [2017-12-28]
周回顾:1)央行:11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1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2) 11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1.12 万亿;3)统计局:11 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中向好;4) 超过 50 个城市出台住房租赁政策措施,20 家房企启动长租公寓发展战略;5) 中国前 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 7.5%,续创年内新低;6)全国住宅 用地市场持续降温,35 城流拍土地数量同比增幅超三成,合计达百余宗土地流拍; 7)商务部:前 11 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 5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617 个
[建筑业] [2017-12-28]
第一、环保趋严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周期行情的延续。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增 速放缓,需求总量的增速中枢下调,在需求维持平稳的格局下,供给侧收缩 带来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从 2017 年行业数据来看,水泥价格、玻璃价格 持续走高,龙头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其中主导企业的协同限产及外在的 环保督查为主要因素;我们认为,2018 年供给侧收缩依旧是水泥,玻璃行 业的主旋律,重点关注区域间水泥及玻璃龙头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7-12-27]
部分细分市场的优质小白马具有配臵价值和长期持有价值:1)苏 泊尔、欧普照明、飞科电器、华帝股份这样的小白马在细分市场 的行业地位优于二线小龙头,确定性更高。2)小白马估值较高, 体现出估值溢价,但依然具有配臵价值和长期持有价值。
彩电行业将逐渐走出 2017 年低谷,但不稳定的竞争格局依然让整 个板块缺乏确定性。TCL 多媒体(H)受益于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处于上升期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7-12-26]
2017 年 Q3 业绩显著低于去年,行业隐忧依然存在。2017Q3 计 算机行业业绩增速有所下降。2017Q3,计算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 19.00%,这个增速比 2016 计算机全行业同比增速减少了 1.97 个 百分点;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4.60%;相比 2016Q3,计算机全行业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降 9.8 个百分点。业绩情况显著低于去年,反映出 1)前两年大量外延 并购的标的多数低于预期。2)大部分公司的内生成长性较弱。 行业未来几大隐忧仍然存在:1)行业整体增速进一步下滑 2) 收购标的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3)再融资审批趋严 4)估值中枢进 一步下移。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7-12-26]
中国尿素供给实际收缩近千万吨。由于 2016 年中煤炭价格上涨,以 及电价气价优惠相继取消,超过 2000 万吨产能固定床尿素成本劣势凸 显,停车增多。根据百川信息,中国尿素日产已经从 2016 年初 17-20 万吨/日下滑到 16 年下半年 14-15 万吨/日,并在 2017 年全年维持在 14 万吨左右。测算近千万吨产能停产近一年,产能收缩效应明显
[金融业] [2017-12-23]
近期,受中短期流动性紧张及美国加息和减税政策扰动,券商板块跟随大盘持续调整,估值进一步回落至 1.72 倍 PB,处于历史底部。我们假设板块当前 PB 相对于过去 10 年 PB 极值的位置为“水位”,则当前券商板块水位仅 1%,低于所有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向上空间巨大。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7-12-23]
2017 年,除贵金属外,有色金属价格整体上行;特别是,受供给侧改革的铝和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主线的钴、锂等锂电材料价格涨势较好。落实到二级市场,铝、钴和锂铜箔等锂材板块都有超额收益。但铜、锌股价与商品价格背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对需求、价格持续性的认可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