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12-11]
2017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政策思路开始从规模导向到品质导向转变,双积分制度保障新能源车中高速增长,2018-2020 年整体销量有望超过120/180/250 万辆,相应动力电池需求可达56.3/90.6/143.6GWh,复合增速维持55%以上。2021 年补贴全部退出后,在双积分制的顶层设计下总量管理目标从2020 年产销量200 万辆提升至2025 年700 万辆,同时引导行业向高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高品质方向发展,高镍三元、硅碳负极以及软包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有望加快推向市场。
[汽车制造业] [2018-12-11]
临近年末的12 月,有关补贴退坡是否存在过渡期的猜想将逐步清晰。由于业内普遍预计补贴退坡过渡期的存在,12 月的电动车产业链整体的景气度较高,建议关注量价齐升的中游环节。投资组合:宁德时代、新宙邦、比亚迪、银轮股份、盛和资源。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2-10]
企业的盈利主要由收入、成本决定,而当前汽车行业处于集中度加速提升、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推进当中,零部件企业收入不确定性显著加大。而相对于成本端影响盈利的多少,未来数年产品本身所处的赛道和下游客户的产销,对企业的生存影响明显加大。本文以期从收入视角对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机会进行梳理。
[汽车制造业] [2018-12-10]
2018 年 1-10 月汽车累计销量 2287.09 万辆,同比下降0.1%。自 2000 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期,而在 2011 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出后行业增速中枢逐步下移,复合增速从 2000-2010 间的 24.1%下降至 2010-2017 间的6.9%,行业进入增速换挡期。
[汽车制造业] [2018-12-10]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德国、美国等,对比中国当前人均 GDP 水平所处发达国家的大致阶段,比照该阶段之后发达国家汽车销量情况,可以发现,整体汽车销量增速放缓,成长属性弱化,周期属性更强,且在几年至 10年左右时间达到销量顶峰。趋势上,政策、技术、国际化车企引领等多因素推动新能源车进入未来10年成长周期,也即是电动车引领行业进入第三轮成长周期,我们在 2018年初提出重视电动车全球化,在此重申重视全球化。
[汽车制造业] [2018-12-10]
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全退出,终端消费进入负增长通道。电动汽车扶持政策频繁变动,电动化难以有效提振市场热度。进口关税、合资股比限制等行业政策发生巨变,产业全面转型诱发市场担忧情绪。截至2018年12 月4 日,今年汽车行业累计跌幅是31.27%,同期沪深300 指数跌幅是20.05%。汽车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汽车整车、汽车服务和汽车零部件等子行业表现基本一致。
[汽车制造业] [2018-12-10]
汽车零部件抗风险能力优于整车厂。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竞争仍十分激烈,市场较为分散,单一合资车企的市占率远高于自主车企,其中德系、日系车企销量在我国相对较强。合资车企国产化带来的大批零部件配套供应机会使得大批自主零部件厂商得以崛起,零部件进口比例不断减少,自主替代率逐步增加,且进一步替代外资及合资零部件供应商,自主替代进程不断深化。零部件企业由于给众多企业配套,抗单一主机厂销量下滑的风险能力较强。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12-08]
新能源汽车成长性确定,关注全球化格局演变与产业链机会: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1)政策鼓励高端化,叠加双积分政策保障新能源车提升供给端质量;2)车型升级,消费者选择增加刺激需求端增长;3)新能源车乘用车渗透率低,长期存在广阔替代空间。对应产业链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应当将目光聚焦全球化格局演变。国内优质产能稀缺带来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2018年1-10月CR5达到77.8%,其中CATL占据41.3%,已经具备全球化竞争的实力。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12-08]
被动元件作为电子产业的基石,国产化率亟待提升。被动元件中电容、电阻、电感市场份额达90%,全球范围内日系厂商占据了被动元件的半壁江山,国内厂商相较于国际巨头不论从销售规模或是技术实力差距都还较大。未来智能手机红利的逐渐消退,5G以及汽车电子将接棒推动被动元件市场规模的增长,我国在5G和汽车电子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未来必将给国产被动元件厂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12-04]
电子行业的获利:苹果新机定价略高于预期。由目前XS及XR初步销售数据判断,对后续需求给予中性判断,预估对供应链的拉货刺激力度有限。至于上游板块,包括半导体、LCD、LED行业景气仍未有好转,预期未来整体行业将处于调整格局。看好的个股目前仍主要落在手机板块,主要看好苹果链国产厂商份额持续提升以及安卓手机规格创新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