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423 篇 当前为第 333 页 共 343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321.铜陵市区表土与灰尘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典型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铜陵市为对象,从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贸用地、文教用地、交通用地和城市广场等6种主要用地类型中,选择64个采样点位,采集表土和不透水地面灰尘样.在对Pb、Cu、Cr、Zn、Ni、As和Cd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就儿童和成人群体在不同功能用地、不同暴露途径下的重金属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表土与灰尘的健康风险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铜陵市表土与灰尘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该市土壤背景值,意味着铜陵城区土壤和地表灰尘已遭受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Cr、Ni、As和Cd的致癌风险均值分别为4.30×10-7、7.18×10-9、4.26×10-4和7.58×l0-8,不同功能用地的致癌风险均显著超过US 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范围10-6~10-4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按受风险值5.0×10-5;表土与灰尘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分别高达5.20和16.58,灰尘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达2.80,都远高于安全阈值1.0,表明铜陵市表土与地表灰尘已对公众身体健康构成危害;主导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效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As,主要暴露途径是手-口摄入途径.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表土;灰尘;健康风险评估;铜陵市
  • 3322.衡山大气中PCBs的浓度水平及来源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为研究我国高山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情况,于2009年4月~5月在衡山气象站采集了气相及颗粒相样品.以气相色谱法测得该地区大气中7种指示性PCB(Indicator-PCBs)的平均浓度为180.51 pg/m3,含量最多的为PCB52.与国外高山站点相比,衡山的PCB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后推气流轨迹分析了气流来向对PCBs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北方的气流携带较多的PCBs.主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区PCBs的来源可以归结为3类,分别为:国外的PCBs产品;焚烧炉排放、造纸漂白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国产的变压器油等PCBs产品;含PCBs的油漆添加剂等.
    关键词:PCB;后推气流轨迹;主因子分析;衡山
  • 3323.多环芳烃污染对桑园土壤微生物结构及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考察了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桑园3个区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的变化.PLFAs分析结果表明,区域2中微生物PLFA总量最高,主要为细菌和真菌;聚类分析揭示,土壤中微生物的PLFAs主要分为3大类群;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AHs污染程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PAHs污染较高区域,其电泳条带较多,且3个区域中Shannon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区域2种群优势度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多环芳烃;PLFAs;PCR-DGGE
  • 3324.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为了解再生水灌溉对砂质紫色土土壤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其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四川省彭州市灌溉年限分别为3a和8a的2个再生水灌溉区土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分布及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区土壤有机碳、氮和磷主要分布在>2mm和<0.053mm的团聚体中.相比采用地下水灌溉的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的pH值和颗粒组成并无显著改变,而>2mm的大粒径团聚体所占比例下降,向较小粒径转化;>0.25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上升,在所有5个粒级的团聚体中磷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再生水灌溉还有利于紫色土重颗粒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氮的形成,且灌溉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在除<0.053mm的其它4个粒级团聚体中,再生水灌溉区土壤中交换态磷及钙结合态磷比例上升,而铁铝结合态磷比例下降.综上,再生水灌溉有效的改善了砂质紫色土土壤的有机碳库、氮库和磷库,长期灌溉可以减少人工施肥量.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砂质紫色土;有机碳;氮;磷;土壤团聚体
  • 3325.HRT对一体式PTFE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针对垃圾渗滤液高COD、高NH4-N,低生化性的特点,开发UAS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处理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其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HRT条件下,UAS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出水COD除率随HRT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且HRT为12.8h时达到最大值94.96%;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随HRT的延长而升高;膜污染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HRT条件下意味着膜通量较高,会加剧膜污染进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当HRT=15h时,对膜污染的控制最为有利.对膜进行清洗,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凝胶层的形成是膜透水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PTFE膜;膜生物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膜污染
  • 3326.深圳大运会期间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特征及消减情况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深圳大运会期间,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对深圳市5个点位进行大气样品采集,检测其气相及颗粒相中总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以及与2010年夏季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研究PAHs通过各种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实施后的消减情况.结果表明,大运期间5个点位∑PAHs变化范围为15.80~62.09ng/m3,平均值30.77ng/m3,与2010年夏季相比,PAHs平均消减28%;大运期间PAHs单体中均以3~4环为主,平均占总浓度的88%;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大运期间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AHs的主要来源,但是柴油车尾气排放和燃煤电厂废气排放的贡献比率增加;大运期间∑BaPeq比2010年夏季降低36%,BaP浓度以及∑BaPeq浓度都低于我国环境空气中对BaP的限值标准;呼吸致癌风险评价表明,大运期间为每百万人致癌3.8例,2010年夏季为每百万人致癌7.3例,致癌风险下降48%.
    关键词:深圳大运会;大气;多环芳烃;消减
  • 3327.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总氮超标是大部分水源水库具有的共性水质问题.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上游来水氮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底泥内源氮释放对上覆水体水质影响巨大.因此,在泥水界面处对污染底泥进行合理修复以有效抑制底泥氮释放是解决总氮超标问题、控制水源水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修复方法,即覆盖填料、投加功能微生物和投加铁粉在界面处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填料覆盖技术具有更明显的脱氮效果,对氨氮的平均抑制率为83%,最高时可达92%,对总氮的平均抑制率达73%,且效果稳定.
    关键词: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修复法;脱氮;填料
  • 3328.黄棕壤中不同粒径组分的提取分级与表征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剂,采用连续分级法,结合使用筛分、沉降、离心及错流超滤(CFF)等技术,将60目黄棕壤提取分级为细砂粒(50~250μm)、粉粒(5~50μm)、粗黏粒(1~5μm)、细黏粒(0.1~1 μm)、纳米微粒(<0.1 μm)5个组分;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分级结果进行了表征.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所测得各组分实际粒径分布结果与划定的粒径分级范围均很好吻合,表明按上述方法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级是有效、可行的.TEM观察到的纳米粒级成分呈规则球形,绝大部分颗粒粒径在20~40nm之间,有少部分大颗粒团聚体存在.
    关键词:黄棕壤;粒径分级;纳米微粒;激光粒度分析;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
  • 3329.蚀刻液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采用上流式生物膜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印制电路板行业蚀刻液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可行性.结果表明,蚀刻液废水作为NH4+-N源时,其所携带的物质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具有毒性作用.当蚀刻液废水稀释到NH4+-N浓度150mg/L进入反应器14d后,厌氧氨氧化氮去除速率从3.2kg/(m3·d)下降到1.2kg/(m3·d).但是通过驯化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蚀刻液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毒性影响.经过110d的驯化,蚀刻液废水稀释到NH4+-N浓度300mg/L进入反应器后并未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厌氧氨氧化氮去除速率从1.6kg/(m3·d)上升到6.0kg/(m3·d).说明通过驯化培养后,厌氧氨氧化工艺能够很好的运用到PCB行业高NH4+-N废水的处理.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蚀刻液;毒性;驯化;氮去除速率
  • 3330.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药剂使用及费用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在微滤/超滤-反渗透(MF/UF-RO)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加多种药剂,以保障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某再生水厂MF-RO工艺的药剂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MF-RO工艺投加了杀菌剂、阻垢剂、还原剂、非氧化性杀菌剂、中和剂、清洗剂等,在产水量约为7000m3/d时,药剂总投加量为3347.3kg/周,每吨产水的平均耗药量为68.32g/m3.该厂每周药剂总费用约为19,120元,每吨产水的药剂成本为39.02分/t,其中阻垢剂费用占药剂成本的比例最大,达47.44%.
    关键词:污水再生利用;微滤-反渗透工艺;药剂;药剂投加量;药剂成本
首页  上一页  ...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