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1.生物滴滤塔同步降解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采用定向驯化活性污泥接种生物滴滤塔(BTF)同时处理甲苯、甲醇、丙烯酸乙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混合废气,考察BTF的长期稳定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平均代谢活性.结果表明,混合气进口浓度低于910mg/m3时,BTF对VOCs混合废气总去除率可维持在80%以上,BTF可高效同步净化中低浓度VOCs混合废气;当进气负荷>120g/(m3·h)时,去除负荷趋于稳定,为100g/(m3·h)左右;CO2的生成量与混合废气的去除负荷的比值为1.731,表明BTF对此3种混合废气有较高程度的矿化;BTF对甲苯、甲醇、丙烯酸乙酯的降解行为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单位体积最大降解速率rmax分别是为90.9,50.5,58.5g/(m3·h).平均吸光度(AWCD)值分析结果表明塔内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
关键词:甲苯;甲醇;丙烯酸乙酯;生物滴滤;动力学
-
3292.青藏高原地区TS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2002年11月~2009年8月的瓦里关山地区TSP样品,通过对数据的日、月、年和季节及后向轨迹等方法的分析处理,揭示了瓦里关山地区TSP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2003~2008年TSP质量浓度多年均值为0.076mg/m3,呈下降趋势.TSP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从秋初开始逐步增大,至春季的4月出现峰值(多年平均值为0.195mg/m3),在5~8月的变化中,TSP质量浓度是逐渐下降,9月份达到浓度的最低值(多年平均值为0.029mg/m3);多年平均值在1~4月均超过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夏季最低,四季的TS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8,0.091,0.037,0.035mg/m3,夏季呈下降趋势,其余季节呈上升趋势.TSP质量浓度明显受到局地气象因子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的控制.降雨量越小、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小,大气TSP浓度越高,反之越低.春季背景大气TSP的质量浓度平均0.12mg/m3,大风天气为0.22mg/m3,浮尘天气为0.329mg/m3,扬沙天气0.382mg/m3,沙尘暴0.874mg/m3,分别为背景大气的1.8、2.7、3.2和7.3倍,雨雪的清除效率分别为33.9%和26.7%.气象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瓦里关山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来源于新疆北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本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TSP质量浓度远低于城市和区域本底站,代表了全球大陆尺度的环境,冬春季多风沙是造成TSP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分布特征;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总悬浮颗粒物(TSP);瓦里关山地区
-
3293.硅藻土基多孔吸附填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碳粉、烧结助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造粒,在设定程序下煅烧,制备了硅藻土基多孔吸附填料(DBPAF),探讨了烧成温度、造孔剂添加量、硅藻土粉体粒径对DBPAF孔隙特征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DBPAF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BPAF的可操作性,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BPAF吸附Pb2+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最适烧成温度范围为900~ 1000℃,最适造孔剂添加量为7.0%,最适硅藻土粉体粒径为2.40μm;与硅藻土原土(粉体)相比,DBPAF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孔隙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物相组成以方石英相为主.研究还表明,烧制过程升温速率以2~5℃/min为宜以保证DBPAF气孔分布均匀;DBPAF对pb2+吸附容量较硅藻土原土(粉体)提高了78.0%,吸附过程速率控制步骤为pb2+与DBPAF孔道内的基团发生的化学反应,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硅藻土;多孔吸附填料;孔隙特征;吸附;pb2+
-
3294.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回归方程的建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为考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于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TN、TP的去除率,建立更为详细的人工湿地回归方程,用以指导人工湿地设计,按照黑箱模型理论,将搜集的500多组数据按照季节、水力负荷、种植植物类型等分类,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人工湿地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季节和水力负荷作为建立回归方程的最主要分类依据.以此为基础,按照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TN、TP去除率回归方程共12组,所得的拟合优度R2值在0.65~0.95之间,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人工湿地;回归方程;水力负荷;去除率
-
3295.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水解酸化48h的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在HAc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2881mg/L,乙酸占总有机酸含量36.1%)中,H16最先利用乙酸和正丁酸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PHAs的合成,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聚羟基丁酸酯(PHB);随后开始利用丙酸和正戊酸,在此过程中聚羟基戊酸酯(PHV)的含量也逐步上升,菌体量同步增长,H16在40h左右处于平稳期,并且达到最大积累率为12.51%(占菌体干重);最后利用的是异丁酸和异戊酸,但是此时H16已经进入衰亡期,菌体量和PHAs合成率都在下降.当以HVa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 =2358mg/L,异戊酸占总有机酸含量29.0%)为培养基时,H16在18h达到生长的峰值,24h达到PHAs合成率的最大值为32.14%(占菌体干重),PHV为PHAs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罗氏真养菌H16;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挥发性有机酸(VFAs)
-
3296.太湖不同湖区夏季蓝藻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采集太湖6个湖区水样,利用营养盐添加,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水华蓝藻在不同湖区水体中生长的氮、磷限制情况和蓝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梅梁湾水体只有氮、磷同时添加才对蓝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该湖区水华蓝藻的生长不仅存在磷限制,而且存在明显的氮限制.在太湖西部河口区、竺山湾和贡湖湾,蓝藻对单独的氮添加没有反应,而单独磷添加和氮磷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表明磷是这些区域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东太湖水体不论氮磷单独还是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均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存在氮磷以外的限制因子.氮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梅梁湾和西部河口区水体培养的蓝藻生长速率最高,表明这两个水域蓝藻的生长潜力最大,氮磷输入极易刺激蓝藻大量增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蓝藻水华在这两个区域更为严重.蓝藻在贡湖湾和胥口湾水体中生长速率较低,在东太湖水体中的生长速率最低,因此这些水域的蓝藻增殖潜力较低.
关键词:太湖;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生长潜力;生物实验
-
3297.中国环渤海地区SO2和NO2干沉降数值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利用耦合了Wesely大叶阻力干沉降模型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对环渤海地区SO2和NO2的干沉降敏感因子、干沉降通量、空气质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季节、下垫面类型为干沉降的主要敏感因子.大气越稳定,干沉降速率越小.太阳辐射越强,干沉降速率越大.SO2早秋干沉速率最小,冬季最大;NO2春、夏、早秋、晚秋的干沉降速率大致相同,冬季最小.SO2的干沉降速率在水面上较大,在沙漠上较小;NO2的干沉降速率在农田上较大,在水面上较小.由于不同敏感因子的共同作用,使得环渤海大部分地区SO2干沉降通量密度为0.05~0.25 μg/(m2.s),NO2干沉降通量密度均为0.05~0.30μg/(m2.s),高值区均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沉降通量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和夏季,白天干沉降通量密度普遍大于夜间,且在渤海海面上也有一定的干沉降通量.由于干沉降、源排放、输送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使得环渤海地区SO2平均浓度为(5~20)×106,NO2平均浓度大致在(20~60)×10-6,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夏季个别地区浓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浓度较低,春、秋、冬3季大部分地区浓度较高.
关键词:干沉降;SO2;NO2;环渤海;数值模拟
-
3298.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在调研大量工业VOCs气体处理工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包括不同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处理气体流量、VOCs浓度、VOCs种类以及所应用的行业等.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吸附、生物法是应用较多的VOCs处理技术.冷凝、膜分离和吸附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大于10000mg/m3的VOCs气体,并可回收VOCs;催化燃烧、热力燃烧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2000~10000mg/m3且不具回收价值的VOCs气体;生物处理、等离子体多用于处理浓度低于2000mg/m3的VOCs气体.在进行VOCs处理技术选择时,应综合考虑VOCs气体特性(VOCs浓度、流量、温湿度、颗粒物含量)、VOCs处理技术的技术经济性能、排放标准等因素.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应用状况
-
3299.铜陵市区表土与灰尘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典型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铜陵市为对象,从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贸用地、文教用地、交通用地和城市广场等6种主要用地类型中,选择64个采样点位,采集表土和不透水地面灰尘样.在对Pb、Cu、Cr、Zn、Ni、As和Cd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就儿童和成人群体在不同功能用地、不同暴露途径下的重金属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表土与灰尘的健康风险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铜陵市表土与灰尘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该市土壤背景值,意味着铜陵城区土壤和地表灰尘已遭受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Cr、Ni、As和Cd的致癌风险均值分别为4.30×10-7、7.18×10-9、4.26×10-4和7.58×l0-8,不同功能用地的致癌风险均显著超过US 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范围10-6~10-4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按受风险值5.0×10-5;表土与灰尘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分别高达5.20和16.58,灰尘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达2.80,都远高于安全阈值1.0,表明铜陵市表土与地表灰尘已对公众身体健康构成危害;主导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效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As,主要暴露途径是手-口摄入途径.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表土;灰尘;健康风险评估;铜陵市
-
3300.衡山大气中PCBs的浓度水平及来源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为研究我国高山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情况,于2009年4月~5月在衡山气象站采集了气相及颗粒相样品.以气相色谱法测得该地区大气中7种指示性PCB(Indicator-PCBs)的平均浓度为180.51 pg/m3,含量最多的为PCB52.与国外高山站点相比,衡山的PCB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后推气流轨迹分析了气流来向对PCBs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北方的气流携带较多的PCBs.主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区PCBs的来源可以归结为3类,分别为:国外的PCBs产品;焚烧炉排放、造纸漂白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国产的变压器油等PCBs产品;含PCBs的油漆添加剂等.
关键词:PCB;后推气流轨迹;主因子分析;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