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423 篇 当前为第 328 页 共 343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271.干法水泥回转窑共处置滴滴涕废物的示范工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利用新型干法悬浮预热预分解回转窑对滴滴涕废物进行共处置研究.滴滴涕废物以1t/h的投加速率,从窑尾烟室加入窑系统,比较了未处置废物工况和处置滴滴涕废物工况下烟气、生料、熟料、飞灰中滴滴涕和二(噁)(口英)浓度.结果表明:在投加滴滴涕废物工况下,滴滴涕得到有效分解,其销毁率和销毁去除率分别为99.99953%和99.999982%;在处置滴滴涕废物前后烟气二(噁)(口英)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浓度排放远低于水泥窑废物处置要求低于O.1ng-ITEQ/Nm3的水平;该水泥生产工艺系统在处置滴滴涕废物时,二(噁)(口英)烟气排放因子为0.0396μg/t熟料,熟料排放因子为0.220μg/t;滴滴涕废物处置对炉窑生产,运行工况参数和常规污染排放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干法水泥回转窑;滴滴涕;二(噁)(口英);共处置;排放因子
  • 3272.石家庄地区雾霾天气下云滴和云凝结核的分布特征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2009年5~10月在石家庄地区对雾霾天气下的近地面到高空的云雾滴和云凝结核(CCN)进行了7架次飞机探测.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机载温湿仪和连续气流纵向热梯度云凝结核仪获得的云雾粒子和云凝结核(CCN)探测资料,分析了层积云(Sc)和高积云(Ac)中云粒子浓度、液态含水量、粒子算术平均直径和粒子有效平均直径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CCN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谱分布.结果表明雾霾天气状况下,云滴数浓度在102个/cm3量级上.高云粒子粒径总体大于低云粒子.云含水量平均值范围为0.03~0.14g/m3;地面到600m高度内,CCN值的平均值为3034cm 3(过饱和度S=0.3%).对CCN的活化谱进行拟合表明石家庄属于典型大陆性核谱,云对CCN有消耗作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该区CCN浓度累积增加.
    关键词:石家庄地区;云粒子;云凝结核;分布特征;飞机探测
  • 3273.基于筛选层面的北京地区典型二(噁)(口英)类的生态风险评价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以二(噁)(口英)类为研究对象,利用风险评估识别排序模型在稳态假设下对北京地区环境中二(噁)(口英)类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模拟计算和评估,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污染物按风险进行归类.模拟结果表明:当二(噁)(口英)以估算的实际排放比例和排放量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介质中时,以环境介质中的阈值进行分析对,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口英)(2,3,7,8-TCDD)的风险评价因子(RAF)值为235,归为A类化合物,八氯二苯并-对-二(噁)(口英)(OCDD)的RAF值为0.246,归为C类化合物.以生物介质中的阈值进行评价时,2,3,7,8-TCDD和OCDD的RAF值分别为6.70×10-3和1.11×10-3,均归为D类化合物.其余二(噁)(口英)类同族体化合物的生态风险介于这二者之间.
    关键词:RAIDAR模型;二(噁)(口英);生态风险评价
  • 3274.强降雨下农田径流中溶解态氮磷的输出特征——以崂山水库流域为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在崂山水库流域建立了种植5种代表性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和黄瓜的径流小区,对2009~2010年10次强降雨(大雨或暴雨)产流中溶解态氮磷浓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同时记录了降雨基本特征和径流小区各类型作物的种植生长信息.结果显示,5种作物所在径流小区产流中氨氮、硝氮和水溶性磷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别,施肥条件和作物类型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玉米、黄瓜所在径流小区产流中溶解态氮磷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作物,是由于这两种作物施肥量相对较大,而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小.各径流小区的溶解态氮磷流失量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降雨特征与径流小区溶解态氮磷物质迁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迁移量与次降雨量、小时最大雨强呈现显著正相关(P <0.01).
    关键词:强降雨;崂山水库;农田;径流;氮磷
  • 3275.三种模拟消化液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性比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为了解不同方法的模拟消化液对土壤重金属提取性的差异性,比较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3种代表性体外消化方法的模拟消化液(SBET,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PBET,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SGET,Simple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ion Test)对土壤中Cu、Zn、Pb和Cd的溶解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模拟消化液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3种模拟消化液对土壤中Zn和Cd的提取能力顺序为SBET>PBET>SGET;当胃液消化物进入肠液后,土壤中Zn、Cd和Pb在PBET及SGET中的溶解度都显著降低,而对于Cu,由于消化酶(胃蛋白酶、胰液素和胆汁盐)的络合作用,其在肠液中的溶解度不—定低于相应的胃液,因此土壤中Zn、Pb和Cd在胃液中的溶解度代表其在消化道中能被吸收的最大值,即其有可能被人体吸收的最大量.所以出于预防和保护的目的,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中可用只含有胃液的模拟消化液(如SBET法)评估土壤Zn、Cd和Pb的生物可接受性,但胃液中的提取量并不一定能代表土壤Cu在消化道中能被吸收的最大值,建议使用由胃液和肠液组成,且添加了相应消化酶的模拟消化液(如PBET法)对其生物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关键词:体外消化方法;模拟消化液;重金属;土壤;提取性
  • 3276.运用EASEWASTE对污泥填埋系统的生命周期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运用EASEWASTE对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并用泥土作为覆盖材料的系统进行了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填埋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存储的生态毒性(水)、温室效应和持久性生态毒性(土壤).其最大的污染因子分别为Cu、CH4和As.相比于前处理单元和运输单元,污泥填埋单元的环境影响最大,应尽可能加以控制.敏感性分析表明,降低渗滤液的产生量、提高填埋气的收集率以及把收集到的填埋气进行产热发电等综合利用都能有效的降低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应加强对填埋阶段的污染控制,改进填埋场的填埋气收集处理技术,规范日覆盖等填埋操作过程,加强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小环境污染.
    关键词:污泥混合填埋;矿化垃圾;EASEWASTE;环境影响
  • 3277.利用SPR技术测定湖水中微囊藻毒素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湖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方法.将MC-LR共价偶联到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表面,检测了芯片的稳定性,并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对湖水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芯片信号稳定,50个循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2%;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25ng/mL,可作为水体中MC-LR的分析检测方法.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微囊藻毒素;免疫竞争
  • 3278.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采用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检验该工艺处理实际污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进水磷浓度为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经过长期运行去除效果稳定,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98.6%.该工艺对污水中的氨氮、TN、COD等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2%、87%、90%以上,并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无厌氧段实现强化生物除磷,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相比,除磷能力相当,但运行成本较低,经济性优势明显.
    关键词: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生活污水
  • 3279.纳米碳化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为评价纳米碳化钨的水生态毒理效应,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纳米碳化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g/L的纳米碳化钨悬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正常发育和成活没有任何影响.在3g/L的极高浓度下,纳米碳化钨处理24~96h导致31%的幼鱼出现各种发育畸形,33%的幼鱼死亡,但仍有36%的幼鱼发育和活动均正常.通过与受精后5h及30h开始纳米碳化钨暴露的实验组相比,发现受精后24h是斑马鱼胚胎对纳米碳化钨处理最敏感的时期.胚胎卵膜的人工提前去除可以削弱纳米碳化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纳米碳化钨;斑马鱼;胚胎发育
  • 3280.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1-15]

    以龙口市为例,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构建评价系统;结合RS、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方法提取评价因子,建立基于GIS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龙口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优等级占总面积的24.75%,良等占41.78%,中等占5.29%,差等占28.18%,但与1996年相比有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从西北沿海到东南内陆逐渐好转;3个典型分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各异,其变化趋势也有所差别;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工业生产建设、人口迁移等因素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演变起主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并对比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可确定该方法合理有效,是对当前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面向对象;生态环境;空间模糊评判;龙口市
首页  上一页  ...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