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作者: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作者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30019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油气集输公司,河北唐山063004
加工时间:2013-10-15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砂质紫色土;有机碳;氮;磷;土壤团聚体
摘 要:为了解再生水灌溉对砂质紫色土土壤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其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四川省彭州市灌溉年限分别为3a和8a的2个再生水灌溉区土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分布及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区土壤有机碳、氮和磷主要分布在>2mm和<0.053mm的团聚体中.相比采用地下水灌溉的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的pH值和颗粒组成并无显著改变,而>2mm的大粒径团聚体所占比例下降,向较小粒径转化;>0.25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上升,在所有5个粒级的团聚体中磷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再生水灌溉还有利于紫色土重颗粒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氮的形成,且灌溉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在除<0.053mm的其它4个粒级团聚体中,再生水灌溉区土壤中交换态磷及钙结合态磷比例上升,而铁铝结合态磷比例下降.综上,再生水灌溉有效的改善了砂质紫色土土壤的有机碳库、氮库和磷库,长期灌溉可以减少人工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