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1.风电场生命周期CO2排放核算与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提出了风力发电技术生命周期能耗和CO2排放核算的详细方法.应用上海某风电场数据进行核算,结果认为,风机生产阶段能耗和CO2排放占风电场生命周期能耗和CO2排放的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68.23%和67.18%.不确定性分析认为,在所有强度参数中,钢生产综合能耗最为灵敏.风电场能耗强度和CO2强度分别为3.24gce/(kW·h)和9.47g/(kW·h),明显低于3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相同指标,分别为330gce/(kW·h)和915g/(kW·h).20a服役期的50MW风电场满期后,同比300MW火电机组少排放CO2约234万t.
关键词:风电;生命周期;能耗;CO2排放
-
3092.水中污染物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Cu2+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基于Donnan dialysis原理,在无外加电压作用下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原水中的Cu2+,研究原水中可能出现的无机颗粒物,有机物质,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Cu2+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水中添加二氧化硅、腐殖酸、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在长时间运行后均会对离子交换膜去除Cu2+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氧化硅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不会和膜及Cu2+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对膜去除Cu2+效果影响较小,相比空白样,Cu2+去除率下降约4%;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导致Cu2+发生沉淀反应,腐殖酸会吸附Cu2+,使原水中游离态Cu2+浓度显著降低约50%;EDTA酸、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与Cu2+形成络合物,对去除Cu2+有严重影响,相比空白样,Cu2+去除率分别下降约100%(EDTA酸)、78%(氨水)、5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其会大量占据膜内空间,Cu2+基本无去除;Fe3+在弱酸性或中性水中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对去除Cu2+有一定影响,相比空白样,Cu2+去除率下降约12%.
关键词:阳离子交换膜;唐南渗析;铜离子;污染物
-
3093.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源解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对福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5种功能区(加油站、工业区、文教区、公园和居民区)的50个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中PAHs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壤中PAH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福州市表层土壤中PAHs总含量的平均值为595.9μg/kg,在国内外处于中等含量水平,为轻度污染.土壤中PAHs来源以化石燃料的燃烧源为主,煤的燃烧占53%,石油燃烧占47%.不同功能区土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15种PAHs总量的大小顺序为加油站>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不同功能区土壤中 PAHs的来源虽然有所差异,但都以化石燃料燃烧为主要来源.
关键词:福州市;功能区;土壤;多环芳烃;来源
-
3094.不同处理方式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特性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采用单室无膜悬浮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的污泥(直接污泥、微波预处理污泥和酶强化水解污泥)为燃料时MFC产电特性、污泥减量化效果和能源效率.研究表明,酶强化污泥为燃料的MFC(ESMFC)产电周期最长(41d),功率密度最大(775.21mW/m2),但库仑效率(CE)仅10.58%.采用微波污泥为燃料的MFC(MSMFC)CE最高(84.6%),而产电周期(30d)和功率密度(343A1 mW/m2)居中.采用直接污泥为燃料的MFC(SMFC)产电周期(15d)、功率密度(294.53mW/m2)和CE(5.8%)均最小.采用直接污泥为燃料的MFC中TCOD去除率为26.2%,VSS去除率为32.5%.采用污泥预处理手段有利于促进污泥减量化,MSMFC和ESMFC中TCOD去除率分别增加到58.5%和63.2%,VSS去除率分别增加到73.9%和77.1%.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微波;酶;功率密度
-
3095.太湖水体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以太湖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水体多环芳烃(PAHs)含量水平为基础,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计算三湖湾水体PAHs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比例,以此表征PAHs对太湖三湖湾水体的生态风险,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PAHls对太湖三湖湾水体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是:Flua(1.1641%),Phe(0.2206%),Pyr(0.1633%),BaP(0.0175%),Ant(0.0021%),Flu(0.0005%),Ace(0.0000%),∑7PAH的联合生态风险(3.0954%)大于单体PAHs的生态风险.Ant,BaP和∑7PAH对梅梁湾(0.0209%,0.1237%和4.1018%)的生态风险显著高于贡湖湾(0.0023%,0.0085%,3.0414%)和胥口湾(0.0002%,0.0015%,2.3899%)(P<0.05),贡湖湾和胥口湾的生态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Flu和Phe对胥口湾(0.0004%,0.1553%)的生态风险显著低于梅粱湾(0.0011%,0.2999%)和贡湖湾(0.0009%,0.2681%)(P<0.05),梅梁湾和贡湖湾的生态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Pyr和Flua对梅梁湾(0.3268%,1.7156%),贡湖湾(0.1697%,1.2386%)和胥口湾(0.1044%,0.8339%)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分布表明:梅粱湾西北部PAHs的生态风险最大,贡湖湾北部次之,胥口湾最小.
关键词:太湖;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空间分布
-
3096.基于熵值法和GM(1,1)模型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应用信息熵值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灰理论数学建模特点,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重庆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动态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9年期间,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总体水平良好,其中各要索指数评价大小依次是活力指数、恢复力指数、组织结构指数、服务功能指数、人群生活指数;2010~2015年期间,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将以e0.1268的增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此外,建立以熵权综合评价为基础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能够得出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重庆市
-
3097.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复合菌系的构建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针对传统的填埋场稳定化时间长等问题,采用生物强化技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反复筛选与多次传代培养的性能稳定的功能菌群为基础,通过研究不同组合的功能菌群对填埋场所产渗滤液及填埋垃圾稳定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组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复合菌系.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较其他组合功能菌群对渗滤液指标影响最大,渗滤液的产量、COD和氨氮影响最大,使各指标在填埋初期达到峰值后明显消减,分别在49,30和44d后持续低于其他各组,且氨氮浓度130d后低于10mg/L,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渗滤液氨氮排放标准.渗滤液累计产量、COD和氨氮总量在整个填埋周期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6.66%、26.59%和25.40%,降低了填埋场的污染负荷.该复合菌系对垃圾稳定化指标影响最大,至填埋结束时,填埋垃圾TOC、TN和C/N较对照组分别低39.6%、18.95%和25.48%,垃圾沉降率和总有机质生物降解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9.99%和26.23%.
关键词:填埋场;稳定化;渗滤液;功能菌;复合菌系
-
3098.硫化物矿山尾矿缓释抑菌剂滴丸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为阻止或减缓嗜酸性硫氧化菌对硫化矿物的氧化,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广东韶关大宝山多金属尾矿区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杀菌效果.为提高抑菌剂的有效利用率,采用滴制法将其制备成具有缓释功能的抑菌剂滴丸,并分析了抑菌剂滴丸的表面特征、元素组成及缓释性能.结果发现:滴制法可以把SDS均匀地分散在以醋酸纤维素为骨架的缓释滴丸内部;滴丸的载药率可以达到40%以上;实验周期内杀菌成分可在酸性溶液中持续缓慢溶出,溶液中ρ(SDS)逐渐升高.氧化亚铁硫杆菌摇瓶浸矿结果显示:使用抑葫剂缓释滴丸后,实验周期内溶液的pH值、Eh变化幅度较小,而且Zn2+、总Fe的溶出率分别比未加滴丸的处理低61.37%、84.44%,缓释杀菌作用显著.
关键词:硫化物矿山尾矿;酸性矿山废水;氧化亚铁硫杆菌;缓释杀菌
-
3099.上海迎世博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效益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为研究2007年以来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对上海市内出行结构与碳排放量历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步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实际情景(轨道交通加速发展)与基准情景(轨道交通常速发展)下市内出行碳排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轨道交通吸收了全市客运增长量的50%,不仅缓解了个体机动车迅速增长带来的拥堵和污染等问题,也使得整个上海市内客运交通在客运量迅速攀升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却有了明显放缓.与基准情景相比,2007年1月初至2010年10月底世博会结束这段时期内,实际情景下上海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市内出行碳排放总量相对减排了78.9万tCO2当量.
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碳减排;世博会
-
3100.高效稠油降解菌DL1-G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4-15]
从大连保税库区稠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稠油降解菌DL1-Q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菌株DL1-G在第9d对稠油的降解率为39.89%,饱和烃和芳香烃的总含量降低了68.30%;GC-MS分析显示,饱和烃中nC11~nC38、nC6~nC30-烷基环已烷及姥鲛烷(27.179min)、植烷(30.657min)降解完全、未检出,C14~C16二环倍半萜烷及8α(H)-补身烷、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降解率达99%以上,13β(H),14α(H)-C19~C29三环萜烷共降解了36.32%,11种甾烷类化合物共降解了12.04%,芳烃中萘系物、菲系物、芴系物、二苯并噻吩系物、联苯系物、甲基芘系物等都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萘系物、芴系物、二苯并噻吩系物的降解率均达90%以上;菌株DL1-G对多环芳烃(PAHs)中的(葸)、菲、芴、芘、萘的降解率分别达98.55%、97.16%、82.98%、64.85%、63.61%,表明该菌株在稠油污染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稠油;弯曲芽孢杆菌;16SrRNA;筛选;降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