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畜禽粪便属于有机物含量高、卫生风险大的污染物。本研究探寻不同热处理时间下,猪粪(含固率圆27.6%)不稀释直接进行70℃热处理的情况及热处理对中温高固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去除猪粪的部分有机物,并能明显提高高固厌氧消化的产甲烷能力和产甲烷速率。热处理时间为1、2、3和4d时,热处理对猪粪的VS去除率分别为15.1%、15.5%、17.8%、20.0%,甲烷产率(以CH4/VSadd计)分别为284.4、296.3、309.2、264.4mL﹒g-`,相比原粪的甲烷产率分别提高49.7%、55.9%、62.7%、39.2%。热处理时间为3d时,猪粪的甲烷产率最高。热处理对猪粪产甲烷的促进效果显著,能耗适中,并能够起到巴氏消毒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能耗高和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工艺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对工艺结构和脱氮除磷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ABR-MBR工艺结构,可降低43%的运行能耗,同时可保持较高的COD、NH4+ -N、TN和TP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5%、76%和86%。另外,添加颗粒填料可有效延缓膜污染,不过也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明显增大。最终,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采用零价铁和碱激发矿渣对铬渣进行稳定/固定化处理,考察了处理后固化体的毒性浸出水平,矿物组成及Cr形态分布变化情况,并对铬渣的处置和利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还原固定化处理后的样品硫酸硝酸法浸出毒性可满足作为砖或砌块使用的标准,抗压强度均高于15MPa,其中Cr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可被用于采石场修复、封闭泻湖以及作为路基材料等一些特殊用途。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为揭示里湖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硫同位素及氮氧同位素分析水质变化原因,为开发和保护岩溶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1月至12月,2014年5月、10月对里湖地下河进行监测,分析其常规水化学组成及δ34S-SO42-、δ15N-NO3-、δ18O-NO3-特征。结果表明:①地下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受到大气降水、人类活动等影响,各离子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②自污水处理厂运营以来,地下河中硫酸盐浓度略有降低,但仍然偏高,与2010年相比,硝酸盐污染加剧。受人类活动影响上游拉易洞、南丹河,中游凉风洞、甘田坝等地硫酸盐、硝酸盐浓度较高,下游小龙洞处浓度较低;③地下河δ34S-SO42-值在-4.12‰~-0.93‰之间,通过与潜在硫源的δ34比对,推断由工业和居民生活燃煤产生的大量硫氧化物引起雨水酸化,以酸雨的形式向当地地下水输入大量SO42-;④δ15N-NO3-值在0.26‰~11.58‰之间,平均为7.61‰,δ18O-NO3-在-2.33‰~21.76‰之间,平均为9.38‰,结合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土壤氮、人畜粪便和污水是研究区硝酸盐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利用水热反应法制备β-In2S3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并利用SEM、TEM和XRD等对其进行分析表征;采用土霉素溶液模拟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探讨In2S3土霉素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β-In2S3为立方相纳米颗粒结构,该纳米颗粒由纳米片组成,直径约15~30nm。以太阳光为辐射光源,In2S3对土霉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4h内对初始浓度为30mg﹒L-1的土霉素降解率可达98%以上。降解土霉素后的催化剂在无水乙醇中清洗并烘干,经4次循环利用后,β-In2S3的降解能力仍能达到85%以上,表明β-In2S3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光催化活性。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8]
采用盆栽土壤实验,模拟铀(uranium,U)污染土壤,以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为研究材料,每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30g,探索蜈蚣草菌根对U污染土壤不同时间段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蜈蚣草菌根侵染率2013年9月最低为57.14%,2014年3月最高为75.20%,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同一时期蜈蚣草的生物量(干重)Gv组显著高于CK组,根系最为明显;接种Gv组蜈蚣草各器官总U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且被吸收的U主要固定在根部,Gv组根部总U含量均高于同一时期CK组;接种Gv组基质中总U含量小于CK组,其中接种Gv后蜈蚣草对铁锰氧化态和硫化物态U的吸收效果最好;基质中各形态U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接种Gv组比CK组富集系数大,且均大于1;菌根侵染率与富集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接种Gv促进蜈蚣草对U的吸收,因此,蜈蚣草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对治理U污染土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