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6]
行情演绎:1-8月风电零部件、风机指数分别下跌22.6%、26.9%,跑输沪深300 19.4pct、23.8pct;单8月风电零部件、风机指数分别下跌10.0%、 12.6%,跑输沪深300 3.7pct、6.4pct。 基本面回溯:我们认为风电板块指数有所下调,预计主要因为二季度以来风电项目开工节奏较市场预期有所滞后,叠加风电项目的招标量较少,并且 部分风电企业二季报经营相对较弱,从而催栺市场悲观情绪以及对于行业后续发展的担忧。展望后续,我们保持乐观态度,预计随着Q3风电开工量逐 渐释放,产业链各家企业进入密集交付期,以及行业催化的落地兑现,有望形成新一轮的行情。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9-16]
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4.6 万辆,同环比+27%/+9%,符合市场预期。中 汽协数据,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4.6 万辆,同环比+27%/+9%,渗透率 33%,同环比+4.9/+0.1pct。2023 年1-8 月累计销量537.4 万辆,同比增 长39.2%,累计渗透率为29.5%;8 月电动车产量为84.3 万辆,同环比 +22%/+4.7%,2023 年1-8 月累计产量为543.4 万辆,同比+36.9%。
[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5]
光伏:主材企业硅料有望率先出清,一体化企业现金流较为充裕,辅材 环节营运资金投入较大限制二三线扩大出货量 主材企业中,硅料环节具有较强的重资产属性,周期性明显,在主材四 环节中有望率先出清,头部企业扩产空间更为充足。硅片、电池、一体化组件企业虽然后续扩产所需资本开支较大,但头部企业前期已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充足的融资,且在成本管控、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自我造血能力更强,在营运资金方面也可以通过向上游设备、辅材商压 款,以覆盖应收款、存货的增加。因此我们预计头部企业未来几年扩产不会受到资金面制约,新玩家及二三线企业受限更为明显。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5]
随着沙特和俄罗斯决定将 3Q23 的供应收紧计划一次性延长至 4Q23,加之需求旺季临近,我们预期石油基本面的短缺格局或将于年内延续,若伊朗如期于 9 月兑现增产目标,并在 4Q23 维持该产量水平,我们维持 3-4Q23 布伦特油价中枢相应上移至 85-90 美元/桶的判断。往前看,我们提示伊朗原油供应或为年内全球石油市场平衡的关键不确定性因素。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3]
风电行业装机、招标是核心矛盾,2023Q2风电行业装机、招标低于预期,企业出货面临下调,市场对风电企业订单存在担忧。回顾半年报, 除主机、轴承外,风电企业Q2业绩整体同比呈现量利齐升,但对于全年出货有所下调。供给端:塔筒、海缆、铸锻件、轴承扩产持续,但集中于头部企业,二线企业扩产动机不强,产能整体可控;当前风电板块主要矛盾仍在于需求,未来需求增量最明显的方向是海上风电,关注国内海风竞配&欧洲海 风启动进展。结合全年业绩、当前估值、盈利修复弹性和远期空间来看,风电首推海缆、塔筒桩基、主轴环节,建议关注铸件、叶片环节。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2]
氢储运是氢能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氢储运氢能运输成本在其总成本中的占比较高,以天然气制氢为例,其运 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近三分之一,对于氢气的经济性和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政府部门陆续下发多个政策对 氢储运技术发展、氢储运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划,要求并鼓励加快氢储运技术攻关,驱动氢储运体系发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9-12]
我们最近对中国和的海外锂、稀土和光伏公司的业绩更新有一些新的观点。 中国电池制造商盈利改善,但竞争激烈: 2023 年上半年,中国锂矿公司毛利同比下降,而电池制造商毛利同比小幅提高 1-2%,这反映出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国电池制造商承认,该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09]
2021年11月,美国发布《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公布实现2050年碳中和终极目标的时间节点与技术路径。近 年来,太阳能和风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联邦和地方的支持政策、以及消费需求增长共同推动了清洁电力加速实施。预计能 源系统转型(包括清洁电力、电气化、节能等)总共可以贡献大约45亿吨减排量,约占总排放的7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09]
2022 年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数日的限电事件,其影响一定程度延 续至今年上半年。然而水电大省缺电并非巧合,有高耗能产业持续迁入推 高用电负荷等问题多年积累的必然性,也有极端高温天气等小概率事件的 突发性,这恰恰反映出当前处于转型期的电力系统安全隐患增加。水电兼 具基础保障和灵活调节两大系统稀缺价值,然而现有的收益模式一方面难 以满足增量水电不断升高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存量水电的价值 发挥。考虑未来水电降本的空间或有限,我们认为水电发展的重点是针对两大稀有价值,从开发、运行等环节打通物理堵点,并给予相应的市场激 励,科学合理地增加收益,在提高增量水电投资价值的同时,助力存量水 电价值升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