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1-08-25]
能源网络是能源输送的通道,是沟通能源生产和消费两端的纽带,能源网络的效率与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与安全,构建现代化的能源网络,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能源网络建设应当坚持“统分结合双管齐下” 的原则,既要有“全国一张网” 的整体观念系统观念,加强统筹规划;又要根据不同网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谋划和推进。
[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5]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键是按照能源的商品属性,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政企分开,网运分离,放开竞争性业务,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尽快形成市场导向的能源价格机制,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管理方式,发挥好宏观引导市场监管、资源保护和利益协调职能。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25]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台的涵盖风电、光伏、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08-25]
本文对法国退出核电的原因及所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梳理了日本和韩国核能的发展、核电站分布以及核能政策的发展动向,最后着重对中国发展核能的必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1-08-25]
本文介绍了拉萨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概况,和平解放前,拉萨只有一两个小型工厂,谈不上什么工业经济。真正意义的工业是从和平解放后开始起步的。和平解放后,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及资助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开始建设起现代工业。20世纪60年代初,拉萨已有数十家国有企 业,职工1.7万余人,主要工业品有18种,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的工业经济体制。然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暴露了不少问题,尤其反映在基础薄弱上。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5]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主要是在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江苏省、全国及江苏省各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5]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江苏省物质代谢效率评价,包括物质代谢研究进展及分析方法,区域生态系统及物质能源输入分析,区域系统物质输出,物质代谢效率分析。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2021-08-23]
A smart gas meter not only measures gas flow but also us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connect to local or wide area networks that allow infrastructure maintenance, remote location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billing. In gas utility application, the meters must function for long periods and convey data regularly. A combination of smart metering technology with sensors for smart valves, gas pressure, and gas leak detectors on the same network represent a concrete response for gas utilities to enhance safety and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2]
保障并提升电网可靠性是我国电网内生需求。30/60双碳目标下,预计2030年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超17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装机主体;到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 2020年风+光占比9.5% ),成为电量主体。发电侧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用户侧日趋复杂的负荷将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冲击,将对电网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