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光导透明塑件注塑成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以车灯导光条光学透明塑件注塑成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验方法,考察成型工艺对车灯导光条注塑成型缺陷的影响,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获得了合理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并改进了模温控制系统,经试模,车灯导光条塑料制品光学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关键词:光导透明塑件;成型工艺;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
452.塑件表面模内装饰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简要介绍了塑件表面模内装饰技术的分类及其工艺流程,分别针对模内镶标注塑(IML)、模内镶件注塑(IMF)和模内转印(IMR)等工艺的成型方式、工艺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比较和说明。重点论述了装饰膜的材料和结构,并列举了部分装饰膜的应用;同时讨论了模内装饰技术对装饰膜塑胶片材和油墨的要求。最后,列举了目前国内外模内装饰技术中较为新颖的实际应用和工艺方法,展望了未来塑件表面模内装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塑件表面;模内装饰;塑胶片材;装饰膜;模内装饰技术成型工艺
-
453.工艺条件及稳定剂对CPVC透光率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研究混料时间、混料温度、热稳定剂含量和模压时间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透光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加工工艺条件与热稳定剂含量。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每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在每组实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适度提高混料时间、混料温度、热稳定剂含量和模压时间,有助于提高CPVC的透光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混料时间5 min,混料温度190℃,有机锡含量5%,模压时间5 min。在该实验条件下,制得的CPVC透光率为85.6%。
关键词:氯化聚氯乙烯;工艺条件;热稳定剂;透光率;正交试验法
-
454.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溶液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用溶液接枝聚合的方法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接枝聚合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LLDPE-g-PMMA,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和单体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接枝率增加,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8%,单体比率为150%时,接枝率将达到26.1%。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波谱仪(13C-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证明PMMA分子链被接枝聚合到LLDPE上。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接枝聚合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接枝聚合没有改变晶型,但结晶焓由61.39 J/g降低到47.18 J/g。
关键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合;接枝率;结晶度
-
455.酯交换缩聚法合成高摩尔质量聚醚型聚氨酯的合成工艺与表征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采用酯交换缩聚法,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为原料,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制备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EU)弹性体。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合成聚合物的性能。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预聚温度、缩聚温度等对EU弹性体特性黏数的影响规律。最佳制备工艺为:预聚阶段,分段变温80℃(0.5 h)→90℃(0.5 h)→100℃(0.5 h),压力为2.6 k Pa(1 h)→1.4 k Pa(0.5 h);缩聚阶段:温度为185℃,压力为0.2 k Pa,时间为1.75 h。制得特性黏数为1.553 d L/g、数均摩尔质量为87 079 g/mol的EU弹性体。其邵尓A硬度为68,拉伸强度为4.393 MPa,断裂伸长率为1 325.96%。
关键词:酯交换缩聚;热塑型弹性体;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特性黏数
-
456.高组分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组分纳米碳酸钙(nano-Ca CO3)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nano-Ca CO3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收缩率、密度及比强度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行为,且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高填充份数的nano-Ca CO3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负面影响,而对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明显的帮助。还可明显地降低PP的收缩率,提高比弯曲模量。另外,高填充份数复合材料的密度低于理论值。DSC结果表明,PP由单纯的α晶型向α和β晶型共同存在转变。SEM分析表明,绝大部分nano-Ca CO3是以纳米级分散于PP中;复合材料内部还存在少量微米级和大量纳米级气泡,这些气泡对材料的韧性、比强度以及收缩率都有积极的影响。总体说来,高份数nano-Ca CO3填充PP有研究和生产的价值。
关键词:聚丙烯;纳米碳酸钙;高组分填充;微-纳级气泡
-
457.聚己内酰胺铸膜液的制备及性能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为了避免常规聚酰胺铸膜液的酸性腐蚀,基于热致相分离法(TIPS),优选出N-乙基邻对甲苯磺酰胺(N-E-O/PTSA)作为聚酰胺铸膜液的稀释剂。热失重分析表明,铸膜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远高于制膜温度200℃。此外,差示扫描量热法显示,稀释剂降低了聚酰胺6(PA6)的熔融温度,符合Flory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熔点降低方程。为构筑TIPS法制膜的多重微孔结构,铸膜液中添加了微米Si O2,从而提高了PA6/N-E-O/PTSA体系的结晶温度,而对熔融温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聚己内酰胺;稀释剂;铸膜液;热致相分离
-
458.长链乙烯酯改性聚乙烯醇热塑加工性能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8]
通过山梨醇和甘油复配增塑改善长链乙烯酯改性聚乙烯醇(PVA)的热塑加工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高压毛细管流变仪、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复配增塑剂与改性PV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改性PVA热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溶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和甘油复配增塑剂中的羟基可与改性PVA分子链中的羟基形成氢键,减小了PVA分子链间氢键相互作用,使体系黏度减小,分子链的活动性增强,降低了改性PVA熔点,改善了PVA熔体流动性,有利于实现PVA的热塑加工。复配增塑剂增加了PVA的自由体积,使PVA分子链的运动更加容易,提高了材料的柔韧性及断裂伸长率,减少PVA对水的吸收。当增塑剂含量为10%时,复配增塑剂不易析出,可同时改善改性PVA的流变性并使材料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聚乙烯醇;多羟基化合物;增塑;熔融加工
-
459.耐热尼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7]
针对尼龙耐热性不足的缺点,对不同种类尼龙的耐热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几种提升尼龙耐热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和物理法,从合成、共混、增强、填充、扩链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耐热尼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尼龙;耐热性;化学法;物理法
-
460.乙烯-丙烯酸锌离聚体的制备及红外光谱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5-04-07]
采用熔融中和的方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EAA)锌离聚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理论公式计算了离聚体的中和度,并探讨了熔融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中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范围内,升高熔融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中和反应的进行,提高了EAA锌离聚体的中和度。
关键词:熔融中和;乙烯-丙烯酸;锌离聚体;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