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81.2018年中国自动售货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占地体积 小,租金成本低,需要人力较少,满足人们即时便利性消费需求,深受市场欢迎。2017年,随着“新零售”风潮席卷全国,自动售货机“时来运转”,一跃 成为众多玩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企业玩家和公共区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 数大增,预计2020年自动售货机投放量将超200万台。
关键词:自动售货机;行业市场;盈利模式
-
5682.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的实证研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应用和云计算、云服务的普及使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内容无法适应新趋势和新的要求。《刑法修正案(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决定》和《民法总则》中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的内容,虽然为完善个人电子信息法律保护奠定了制度基础,而因第三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不胜枚举,即使对嫌疑人通过刑法制裁,被侵权主体的损失却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个人电子信息的民事司法救济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下一个不得不被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近五年的系统案例为分析样本,运用类型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对于我国个人电子信息权保护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和论证了完善个人电子信息民事司法救济问题的基本对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收集的近五年的典型案例从侵权主体、侵权方式、原告胜诉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类型化分析;第二部分是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以上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个人电子信息权保护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权利主体难以确定,二是证据收集与举证困难,三是权利主体胜诉难,四是所受损失得不到实际救济。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侵权主体的隐蔽性和侵权范围的无限化,二是原被告主体地位不平等性,三是缺少个人电子信息权系统化法律规制四是归责原则不合理;第三部分是在案例总结归纳和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明确责任主体和举证责任的分配、借鉴集团诉讼机制、完善侵权损害赔偿机制、完善多元非司法救济途径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建议,希望文章能够通过对近些年不同地区涉及到的个人电子信息权保护问题的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新出现的问题,对个人电子信息权的民事司法救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意见和方案。
关键词:个人电子信息权;;民事司法救济
-
5683.重庆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坐落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地理位置独特,积极发展物流产业有助于推动重庆经济发展。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重庆的支柱型产业。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逐渐加深,研究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对推动重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入研究产业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根据2012年重庆投入产出表、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2015年重庆投入产出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重庆物流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关联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重庆物流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逐渐加大,优先发展物流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有助于提高重庆经济增长速度。然后根据1988-2016年重庆物流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内,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重庆物流产业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结构性矛盾、运输效率偏低、信息化水平偏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结合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为更好的发挥重庆物流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优化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产业结构性矛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物流产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物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关联性
-
5684.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电子信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应用分析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我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革新,计算机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传播技术,其能够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并将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上传至人工智能平台。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数据矩阵模型的构建,来完成数据参数、权重等的分析,最后将得出的数据信息应用到人工智能领域。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应用,并给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实践应用
-
5685.我国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信息技术安全性已经得到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度。网络为典型的虚拟场所,在其中进行各种交易期间,企业信息安全性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内容。因为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内,势必会涉及到各种企业文件,一旦传输的渠道不具有安全可靠性,就会形成信息泄露等后果,给企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阻碍甚至威胁。本文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旨在提供实践工作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
5686.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创新成果推广大会——CPCA理事长单位深南电路获创新科技类推广项目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创新成果推广大会于5月22日在小平故里——四川广安召开,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之一,张瑾秘书长和会员部张运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了广安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顾问、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原总经理吕新奎;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文胜三位领导致开幕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做了《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的报告,对目前
关键词:成果推广;电子信息行业;
-
5687.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面临问题与挑战(一)核心芯片技术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广东经济体系的突出短板,明确指出"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亟待加强,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缺核少芯"是广东人工智能发展的突出问题。广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对电子元器件需求巨大,但90%以上的芯片依赖进口。2017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进口商品货值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0.8%,占电子信息行业产值的36.6%;其中集成电路进口货值占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
-
5688.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电子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和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的现状形成巨大反差,这一问题在地方高校尤其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政策背景、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原因四个角度论述了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其次,以宝鸡文理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有效探索为例,分析总结了将校企合作应用到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具体为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最后,谈到了校企合作中政策和制度监督的重要性。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
-
5689.数字信号对信息工程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本文首先数字信号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的优势,随后分析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字信号;;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
5690.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00多万,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社会需求量增长缓慢,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行业,社会需求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家教育方针战略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带来机遇与挑战: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衍生新岗位需求,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这是机遇;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依然不高,这是挑战。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改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依然成为教育领域中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査阅,了解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借鉴前人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研究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电子信息行业、高职学生等特殊领域来研究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研究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人力资本理论、需求理论、生涯发展理论来研究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从人性的角度,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对学生个体的一种典型研究,研究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完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系,对于广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本研究结合笔者在就业指导中遇到的工作问题,设计问卷,对广西四所高职院校的350名电子信息类毕业生(2013届-2018届毕业生)、历年录用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的35家企业、来自A学院的电子信息类的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描述统计方法、卡方校验,分析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现状,得出不同类别高职学生在就业核心竞争力某些因素中有显著差异,整体评价低,表现为择业观不科学、职业能力不突出、职业素养水平低、身心素质水平弱。结合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影响就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低的原因,并根据广西地区特色、职业教育特点,提出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支持系统、学生自身的努力相关,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管理平台、完善“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实行“一体两翼”提升模式,多形式提升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所拥有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在校培养以及自身努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生活态度、工作态度、行为规范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职业岗位中能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最终能实现创业创新的能力,且该能力具有岗位职业性、专业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它由择业观念、IT职业素养、身心素质、职业能力四大要素组成。2.除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的认知理念会影响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外、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也会影响就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评价,特别是不同类别的高职学生,会因毕业生类型、性别、所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等因素影响就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3.根据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特点,结合专业特色,从不同层面提出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从社会层面,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管理平台,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信用度管理,完善职工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从学校层面,以“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模式来开展提升工程:“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实践模式、“互联网+”精准指导模式、职业教育的潜移默化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和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从学生个人层面,以“一体两翼”(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职业技能比赛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模式,多途径提升自己就业核心竞争力。本研究的选题是基于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而开展的一项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梳理了工作中一些问题,通过挖掘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既改善“有业不就,有业难就”现象,也提高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更利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