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1.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慕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例,探索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针对教学方式不丰富,学生缺乏兴趣、教材编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全面以及课时量和教学任务不匹配,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分配不协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慕课化网络技术,探索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慕课;;校园网;;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
57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商贸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德国,美国等老贸易强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同时,经济总量也在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民币汇率的支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升值趋势,那么人民币汇率对出口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它们有多大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前有关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国家进出口中的作用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对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的文章很少。2017年,我国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长迅速,相比在第二产业中的其他行业,电子制造行业生产速度保持着领先,是行业中的领头羊;此外,去年该行业出口有所好转,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情况有所改善,从2016的负增长到正向,出口货值增加14.2%,与上述工业出口总值比较,增长3.5%,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值的41.4%。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出口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非常重要。有必要研究人民币对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其造成何种影响。作者首先归纳了以往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理论,包括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贬值滞后理论、吸收分析,货币分析和汇率传递不完全性五种理论。然后简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接着分析我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生产情况、效益情况以及出口现状。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共484个样本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测试、最优滞后阶数测试、稳定性测试、协整测试、建立标准化协整向量和VEC模型,最终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基于此,推导出了汇率变动与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关系。我国电子制造业出口汇率弹性为0.61925,其绝对值小于1,表示汇率影响不大。而外国居民收入和外商实际投资额与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实际出口额之间正相关,两者对该行业出口额影响较大,弹性分别为1.67782和1.50551。其次,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促进了短期内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出口。然而,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的长期上扬继续抑制了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出口,表明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存在J曲线效应。第三,从长期看,外国居民收入对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出口额解释程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在三个变量中是对出口额解释程度最高的,在第20期时解释程度达到28.36575%,说明外需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的解释程度也在持续上升,在第20期时解释程度有20.379795%,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企业对外商投资依赖仍较强。最后,以实证结论为依据对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出口提出建议,希望我国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可以抓住机遇,建立新的集成供应管理体系、管理与分享知识、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对外贸易中保持优势。
关键词:人民币真实汇率;;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出口贸易;;影响
-
5723.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型高校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才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基层教学单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关系着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为例,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根据IT教育教学规律,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实践
-
5724.“产教、校企”——双擎助力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本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双助力引擎,探索高校-企业深度互嵌互联,倡导教学融入生产且生产促进教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强调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重构应用式的课程体系,完备教学质量把控与培养反馈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
5725.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分析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助于优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指向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试点,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应用型建设目标,以产学研融合育人为抓手,开展新工科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建设具有航天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卓越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产学研;;协同育人
-
5726.基于OBE理念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针对实践教学现状,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引入OBE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培养方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评价方式方面对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OBE理念;;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
-
5727.电子信息专业嵌入式系统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1]
结合电子行业技术特点,提出电子信息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创新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通过设计项目化、分梯度的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升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嵌入式;;教学改革;;首课引导;;项目模块化
-
5728.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网络在不断的发展,很对时候要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以及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来进行探讨和研究,而且还要对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总结,在电子信息工程其实是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影响下出现的,是为了可以实现信息上的快速传递以及资源上有效的利用,这样反而可以从一定情况下从得出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的工程中的应用,这样可以促进电子信息中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
5729.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2016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该方案阐述了对于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总体要求、责任范围、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重视度大幅提高,一直在促进该制度实施发展,但是学术界近几年对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有限,以及对于该制度的实施范围的讨论也并不全面。因此,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容以及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的现象中作进一步的讨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第一部分是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行简要的概述。首先,对生产者、生产者责任延伸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概念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是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简要描述;再次是对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依据的探索总结,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外部性内部化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最后是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价值功能进行分析。本文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构建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思考。构建现状是从立法现状和实施现状两方面入手。分别从立法背景和现有法律依据两个方面对立法情况进行了介绍;具体从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对象、方式以及组织模式对制度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解释。制度中存在包括废弃物回收利用立法体系不完善、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和公众与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以及参与积极性不够等问题。本文第三部分是对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比较考察。首先是对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践进行介绍,包括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其次是对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的总结,分别为:企业合力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地方立法;政府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本文第四部分是笔者针对第二部分中所提出的问题并结合第三部分对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经验总结,进行反思和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建议为:第一,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立法体系,其中包括按照废弃物的属性进行分类立法,和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第二,明确相关主体的义务配置,其中对政府、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专门回收处理机构等主体进行了明确的责任义务分配;第三,完善监督与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健全;第四,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议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完善法律保障措施以及对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生产者责任延伸;;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固体废弃物
-
5730.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产业园区工业用地管控策略研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1]
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工业用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是关系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但在过去二三十年工业化快速发展中,由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等对工业用地的管控不到位,导致了工业用地低效锁定、产业布局混杂、用地更新难等种种问题。随着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高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对工业用地供给的新诉求的提出,产业园区必须强化工业用地管控,优化提升现有管控制度和方法,以期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用地开发格局。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用地的使用主体,是工业用地管控的直接作用对象。对于园区规划和管理而言,掌握企业在生命周期成长演变过程的用地演变特征,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管理的高效性,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企业用地的用地行为和基本特征,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对应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亡期,企业在用地上表现出入驻、扩张、收缩、退出的变迁行为,其用地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多样性和变动性。然后研究对工业用地管控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用地特征分析发现现行制度存在土地供给过度、规划弹性不足、管理引导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对工业企业用地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企业个体层面和园区整体层面分析企业用地的时空特征,进而得到企业用地特征对规划管控的规律启示。最后根据规律启示从优化供给管理、提高规划适应性、提升规划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工业用地管控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园区;;企业生命周期;;工业用地;;用地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