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 [2021-12-13]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鞍山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其次,深入分析了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原因,重视科学规划,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最后,重点剖析了目前马鞍山市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推动科技创新等对策。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12-11]
爱腾优芒均发布 2022 核心资源片单中,剧集综艺内容均储备丰 富。芒果核心资源中受关注度较高的剧集包括《大宋少年志 2》(预计 2022Q4 播出),综艺包括“超 S 级港乐歌唱竞演节目”《声生不息》(洪啸工作室 负责制)。 短期看行业监管加强对内容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有 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及倒逼内容创新及质量提升, 平台制作成本结构也 有望优化,重点推荐【芒果超媒】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综合] [2021-12-10]
全球经济仍未摆脱疫情的影响,但还是实现了较快的复苏,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实现5.7%。发达经济体复苏情况较好,中低收入经济体复苏艰难,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疫苗接种普及程度和救助政策。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恢复滞后于需求增长,通胀压力凸显,发达经济体开始讨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加息还需要更长时间。疫情加剧了对产业链安全的担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政府均采取措施提升产业链安全,中国企业对海外的产业链拓展受到限制。
[卫生和社会工作,综合,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1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双循环”战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报告在梳理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短期各种震荡叠加因素都会削弱我国经济增长动能的基础上,从“人口转变”下的增长逻辑诠释“双循环”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逻辑和现实挑战,旨在分析中国如何打破对国际大循环的路径依赖,向“双循环”战略转变。中国必须通过经济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份额,促进消费;通过人力资本水平与创新效率的同步提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体系;对外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双循环”战略。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综合] [2021-12-10]
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总体可控,全年经济增长预计8.1%左右。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约束和需求不足同时显现,企业经营困难,财政金融风险隐患有所暴露。2022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扩大内需,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综合,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10]
2022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政策退出外溢效应增加,国际国内周期不同步和恢复进程不平衡特征明显,预计国内供需两侧都可能承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需要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协同性,加快消除供给侧约束,释放被抑制的内需,促进供需两端平衡恢复,及时妥善化解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2-10]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极强的韧性,保持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虽然2022年经济社会持续修复改善的趋势不会改变,但部分动能有所弱化、前期政策推力有所下降、全球疫后恢复格局有所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外溢影响有所加大,且经济运行中风险因素逐步累积,短期冲击有所增多,或将加大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为此,2022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灵活性,并注重解决金融风险、保民生和市场主体、稳出口等问题。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 [2021-12-10]
2021年财政运行情况好于2020年,同时,财政收支也承受较大压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逐季下降,政府性基金收入压力也不小。财政支出在诸多领域的刚性决定了压缩财政支出存在种种困难。2022年经济增速放缓可能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压力。各领域改革的深入、各项新工作的开展都提出相应的财政支出需求,财政支出压力因此进一步增大。2022年中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财政政策应更加注意释放市场活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应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财政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财政政策还应在以下方面发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推进财税改革,促进财政健康运行。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1-12-10]
2021年第一季度税收收入累计增速为24.0%,高于经济增速5.7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累计增速为21.5%,较第一季度涨幅略有收窄,但仍呈较高增长态势,高于经济增速8.8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累计增速为18.1%,高于经济增速8.3个百分点。主要税种除耕地占用税外税收收入增速均高于上年,沿海重点税源大省税收收入均呈高增长态势,直接导致全国税收收入呈现高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经济也同样呈现高增长态势,加上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经济逐步恢复,第四季度税收收入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税收收入增速仍会高于经济增速,2022年税收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 [2021-12-10]
基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效对冲和跨周期调节的有序衔接,2021年的中国货币金融形势从极度宽松逐步回归至相对中性的水平,具体表现为:在政策趋严叠加实体融资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信贷、社融增速以及宏观杠杆率均有所下行;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短期利率低位震荡;国内股票市场增幅较小,内部结构分化且波动性加剧;债券市场陷入结构性“资产荒”,信用债融资恢复但分化明显;房地产市场显著降温;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持续上行。展望2022年,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四个方面: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及中小银行风险。相应地,货币金融政策需要聚焦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突出跨周期调节:坚持结构性调控的同时,适度放松货币总量政策,努力实现潜在经济增长;注重防范外部冲击特别是美联储政策变化导致的外溢性风险;做好防范包括房地产风险在内的国内重点风险应对预案;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