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25]
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地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地区,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地区。本文以河南为样本,全面开展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情况入户式调查,厘清农村能源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助力河南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呈现消费品类多样化、能源选择品质化、生活用能电气化的趋势特征,以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豫北、豫中、豫西地区商品化能源消费比例高”的地域差异;河南农村能源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补强、居民收入水平限制能源消费能力、清洁用能意识有待增强等突出问题,亟待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性与清洁性兼顾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强能源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大清洁用能宣传力度。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2-01-2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25]
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开展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的客观、高频、量化评估,及时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绿色能源发展指数的研究与构建,依托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统筹绿能开发、绿能消费、绿能生活三大维度,设计了“三级三类”的评价指标,形成了绿色能源发展指数体系,并以河南省为样本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绿能指数”稳步提升,在全国排位累计提升了9位,其中绿能开发指数、绿能消费指数、绿能生活指数年均分别增长76.7%、29.7%、5.4%,体现出“十三五”期间能源供给引领了全省绿色转型,能源需求的绿色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25]
碳排放监测分析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摸清排放底数、明确减排重点,对于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梳理了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的建设背景,依托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开展了河南省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的功能体系设计工作,建立了涵盖区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模型库,构建了“省—市—县—企业”碳排放监测体系,为构建双碳数字生态,激活能源数据价值,助推河南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现代化技术辅助手段。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25]
近年来,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态势强劲,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超过1亿平方米。地热资源动态监测是保障地热资源科学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河南省促进地热能供暖的指导意见要求,先供暖领域、后其他领域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河南省地热资源监测平台的建设。河南省地热资源监测平台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这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新型能源,分别面向政府、社会、市场提供决策建议、科普科研、技术咨询等服务,为河南省地热资源科学统筹规划、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高质量完成“双碳”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24]
本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新《森林法》的修订与实施,国有林区改革和林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等成绩,对生态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018年中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进一步提高,2018年较2017年提高了2.38个点,增长率为4.6%。中国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蓄积量、面积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全国森林生态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7.30增长至2018年的7.78,增长幅度为6.6%,为2013年以来最大增幅。2018年中国林业产出指数进一步快速提升,从2017年的15.64上升至2018年的17.92,增长幅度为14.58%。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给出“十四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新《森林法》、聚焦高质量生态建设、推动林草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建议。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24]
本文首先探讨了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其次,总结了国内与国外的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即参与形式多样、组织多元等,并提出了其显著成效。最后,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层面提出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农、林、牧、渔业] [2022-01-24]
为加强林业学科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林业学科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的供给能力,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要求,本文对国内林业学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全方位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政策协同创新等建议。
[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24]
本文首先指出,在生态统筹协调治理中,政府与社团组织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不对称关系,以政府处于强势地位,而其他治理主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特征;其次,提出了在资源依赖的视角下,党政主体生态治理的权责同步扩大,“关键少数”的治理责任愈加突出等;继而,总结了不对称关系下生态治理的优化路径,即坚持党的全方位领导,打造生态治理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和环境等,从而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生态治理效能。
[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24]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的社会必然性、经济必然性和科技必然性,其次阐述了国内林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当前国内林业发展的问题及挑战。为便于借鉴,进一步枚举了马来西亚、日本、德国、瑞典等高森林覆盖率国家林业发展的特色。最后从实践出发,为如何构建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促进林业高质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