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12-26]
大储、工商储需求高增,户储静待去库结束。总量上,我们预期 2024 年全球储能出货量超 250GWh,同比增长约 40%。我们预期美国在光伏装机高增、储能并网流程加速下,装机量有望实现同比增长超 40%;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因光伏装机增速预期较低,储能装机同比增长约 20%,在电改持续推进、独立储能占比提升下,中国大储运营经济性有望边际改善;欧洲和其他地区受益于能源转型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需求,我们看好大储需求有望保持 50%+高增需求。
[综合] [2023-12-26]
板块表现出现大幅下跌,但国防信息化表现仍较好。1)上周(12.1- 12.8)上证综指下跌 2.05%,创业板指数下跌 1.77%,国防军工指数下跌 3.89%,跑输大盘 1.84 个百分点,排名第 28/29。细分板块方面,国防信息化板块仍表现较好,富士达(11.12%)、中国软件(10.33%)、 蓝盾光电(10.39%)等股票涨幅居前。2)中国于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军事训练。3)中国国防部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维和部长级会议。4)以军 总参谋长宣布加沙地带地面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5)美向乌克兰 力推“混搭”防空系统。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综合,纺织服装、服饰业] [2023-12-25]
复苏有望持续,把握结构性机会。2023 年,消费行情波折起伏,但消费总体处于稳健修复进程中,2023 年 1-10 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 6.9%。展望 2024 年,我们认为复苏可持续,同时,新的消费趋势特点和市场机遇、新的品牌和产品、新的渠道流量和服务形态、新的技术应用等方面,均有望展现出结构性机会。
[金融业,综合] [2023-12-25]
2024 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继政治局会议后,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2024 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政策定调更加积极进取,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各项政策均有望加码。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政策部署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同时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我们认为更多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落实,各项政策可能提前发力,宏观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综合] [2023-12-22]
后续来看:市场趋势上机会大于风险,行业配置上继续关注红利+成长。 (1)市场趋势上,短期趋势虽然可能仍偏震荡,但大概率已接近底部区 域,不畏浮云遮望眼,中长期来看当前入市性价比在继续提高;(2)行 业配置上,随着近期智能汽车等事件驱动的短期行业进入尾声,市场再 度进入高频轮动状态,不确定性增强。在此背景下,我们继续推荐红利 +成长的哑铃策略,其中红利股可以在高频的行业轮动中具有较好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电子、医药等行业则受益于政策导向+产业趋势上行+高 弹性优势。
[综合] [2023-12-22]
从必要性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会出现实体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社 会情绪焦虑的负向循环,经济金融社会难以稳定,信心难以提振。有必要将2024 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2023 年的水平,即“5%左右”。 从可能性看,2024 年是疫后的第二年,疤痕效应逐渐消退,扩大总需求、放松 供给约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稳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 中国有可能实现5%乃至更高的经济增速。
[综合] [2023-12-22]
在年度展望上篇《变革与机遇之"变”》一-“资产之变”一童,我们探讨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篇,我们首次尝试 A+人工远股融合模式,依大用"人工为主、A1 为辅”、“人工为、AI为主"构建了新指数组合与个股精选组合·打通从宏想至个股的信递路径。
[综合] [2023-12-22]
全球和中国都处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重拐点,多期叠加的复杂性加大了宏观政策应对的难度和挑战。 中国经济呈现“波浪发展,曲折前进”的态势,在化解宏观风险过程中,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从全球各 国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在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的下行风险会显著上升,这需要更为积极的宏观政策来为 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导致企业层面资本开支意愿低迷,重大科技突破未能 启动新一轮康波周期。基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科技研发、制造业能力等全方位的大国优势,中国有 望引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第六轮康波周期。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部门做大做优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 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相对于全球日益上升的不确定性,中国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大框架下,通过“去风险”和“促改革”来加大自身的确定性,以“内在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综合] [2023-12-22]
美国补库周期开启。美国正在从减速向加速转变,就业市场旺盛,财政支出 扩张,需求正在走强。推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是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开启, 之后再随着利差的缩小信用将重新扩张。在通胀已经较高的基础上,美国可 能还会发生“二次通胀”。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并未结束,高利率还将持续一 段时间。
[综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12-22]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级蓝海市场。随着人形机器人功能迈向多样化和普适化,产业分工日趋成熟,成本持续下探,人形机器人有望先在工商业普及,逐步拓展至家用、公共领域。根据测算分析,我们预计在中性假设下,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务市场规模为 1103 亿美元,2025-2035 年 CAGR 为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