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23]
自二战结束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且粗钢产量不断提升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钢产量不约而同的在70年代初达到产量峰值,其中英国1970年钢产量达到峰值,为2832万吨,美国和日本钢产量均在1973年达到峰值,产量分别为13680万吨和11900万吨;德国和法国钢产量均在197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5323万吨和2702万吨。同时,这些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3%~77%。其后,这些国家钢铁工业进入长达30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其主要诱因是1973-1975年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而内因则是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入尾声,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钢铁需求见顶,供需失配。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23]
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等用钢行业的投资增速下滑,钢材需求总体偏弱,与年初的需求预期存在一定差异。钢铁企业面对煤焦价格高企、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钢材库存居高不下等不利条件,按需调整产能,保持了生产经营基本稳定,实现了钢产量同比下降、钢材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有效地支撑下游用钢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恢复。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2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23-03-17]
国内双碳政策预期再升温,将制约远期钢、铝等高碳行业的供应。近半年来, 各地密集出台双碳相关政策,高碳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预期再度升温, 相关商品远期的供给可能因此受到抑制。2 月份欧洲正式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 (CBAM)协议,将于2026 年正式开始逐步削减免费配额直至2034 年全部取 消免费配额,截至2 月28 日,欧洲碳价为96.33 欧元/吨,而中国仅为55 元/ 吨,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高碳行业的出口也会受到抑制,且中长期角度来看我国 碳价中枢将逐步向发达国家靠拢,也会推动国内高碳行业的供给减少。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在上游环节,具备战略意义的有色小金属资源以及后端高精尖技术产业链,亦是我国自主可控 步伐下的重要布局。目前小金属价格整体处于历史中高位水平,我们从供需基本面出发,系统 性梳理主要有色小金属供需结构,去伪存真,希冀寻找穿越周期波动的景气品种。第一档景气 品种为锑、钼;第二档景气品种为钨、锆、钒、钛;第三档景气品种为钽、铌、锗、锰。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我国已进入低碳发展实质性推进阶段,钢铁行业属于碳排放量较大行业之一,政策、供应链和社会责任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钢铁企业低碳发展责任大、任务重,还存在低碳转型基础薄弱、低碳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低碳发展背景下新业态需要,分析传统钢铁企业组织管理体系情况,研究钢铁企业组织管理强化路径。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氢能作为未来清洁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氢能制备、运输储存体系、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目前,氢能制备以化石能源为主,以电、生物质和核能为能源的新型制氢技术尚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此外,以加氢站为核心的运输储存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氢燃料电池成为各国氢能应用主要的发力点。作为氢能应用主要的下游行业,钢铁行业氢冶金工艺在国内外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化规模逐渐增大。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及区域资源优势,精准谋划布局氢冶金产业,有序构建氢能-钢铁产城融合园区,加强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切勿盲目跟风。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中国钢铁工业乃“国之大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有力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中国钢铁工业正在面临成熟期的“阵痛”:行业产品面临由大变强变精的全面转型,行业整体面临严格的“双碳”达标测试,原料端的安全保供局面面临彻底的改善和转变。今后,在冶金科技助力下,“双循环”模式下产生的巨大内需为钢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内驱动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钢铁工业必须“砥砺前行”。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钢铁工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继续引领全球行业发展。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改革开放以后,钢铁行业进行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涉及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其中,钢铁行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钢铁行业扩大企业自主权不是突然发生和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伴随着思想转变、打破禁锢、先行先试、全国推广等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并不是严格按照时序排列,有些工作是齐头并进、相互交融的。希望通过对钢铁行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发端及早期代表性事件的回顾和考察,能对新时代钢铁行业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提供有益启示。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3-03-17]
从宏观经济来看,2022年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经济下行、物价上行的滞胀态势,由于外部冲击、疫情反复和房地产下滑,国内经济修复动能偏弱,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2023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或将有所改善,进入内外需求增长动能转换期。高度依赖房地产的旧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影响有望明显减弱。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总体上看,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