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0 篇 当前为第 501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5001.杜仲HDR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以杜仲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RCR及RACE技术分离出HDR基因的cDNA克隆,命名为EuHDR.EuHDR基因cDNA全长1 653 bp,5'端非编码区长82 bp,3'端非编码区长188 bp,编码460个氨基酸,与喜树HDR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82%;推导EuHDR氨基酸序列中包含转运肽序列(A1-A33)及植物HDR蛋白多个保守的功能位点(A117,A208,A262,A345);EuHDR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占35.65%,β-折叠占19.78%,螺环结构占44.57%;EuHDR蛋白三级结构为单体形式,呈不规则的三叶草形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uHDR蛋白与葡萄HDR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关键词:杜仲;HDR;基因;序列分析;Eucommia ulmoides;HDR gene;sequence analysis
  • 5002.云南河谷构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以云南省境内金沙江、元江、红河和怒江流域自然分布的构树为试材,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构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获得786条清晰可辩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3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80.4%,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出90.3个多态位点.分布于4条水系流域的构树居群间,金沙江流域构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45 5,而元江流域构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129.4个构树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38 6,表明构树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003时,4个构树居群可分为2组,第1组由金沙江流域的构树居群构成,第2组包含分布于红河、怒江和元江流域的3个构树居群.
    关键词:构树;天然林;遗传多样性;AFLP标记;Broussonetia papyrifera;natural forest;genetic diversity;AFLP markers
  • 5003.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l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运输.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对提高马尾松苗N、P、K的吸收和含量效果最好,同时也促进了马毛松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马尾松;水分胁迫;外生菌根;幼苗养分
  • 5004.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态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ROC)含量、储量的垂直剖面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林、笋材兼用林和材用林土壤平均ROC含量分别为2.77~5.15 g·kg-1、2.55~3.67 g·kg-1和3.21~5.36 g·kg-1,ROC储量分别为17.19~32.52 t·hm-2、17.29~24.60 t·hm-2和19.04~31.85 t ·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ROC含量、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 cm土层是ROC的主要分布区;在季节动态上,4月ROC含量、储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季节;ROC与土壤温度、湿度负相关不显著;ROC与SOC、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关键词:毛竹;土壤易氧化态碳;垂直分布;季节动态;Phyllostachy edulis;soil 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vertical distribution;seasonal dynamics
  • 5005.川西山地岷江冷杉风景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将死亡,因此必须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顺利生长,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关键词:川西山地;风景林;空间结构;岷江冷杉;western Sichuan;scenic forest;spatial structure;Abies faxoniana
  • 5006.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6个指标中,优化得到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7个最佳评价指标:分散系数(X1)、团聚度(X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3)、>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0.05 mm粉黏粒含量(X5)、>0.25 mm团聚体破坏率(X6)和<0.001 mm黏粒含量(X7),并以此为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为:1年生林地>2年生林地>4年生萌芽1 a林地>裸露地.在此基础上,以上述7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程为:y=0.309 X1+0.038 X2-0.161X3-0.643 X4+0.491X5-0.032 8 X6+0.129 X7+41.637,因子决定系数R2=0.991 5,F=49.84,各因子间显著相关,方程拟合较好,可为构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评价;Ganxian County;rare earth mining field;Eucalyptus grandis forest;soil anti-erodibility;evaluation
  • 5007.不同改造措施对马尾松低效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通过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试验,研究了不同改造措施(全砍重造(QKCZ)、封山育林(FSYL)和补植混交(BZHJ))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后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碳(EOC)含量分别比未改造的马尾松低效林(对照,CK)增加了1.06~3.30 g·kg-1、16.81~142.29 mg·kg-1 (P <0.05)、12.83~43.71 mg· kg-1(P<0.05)和0.16 g~0.54 g·kg-1(P<0.05);不同改造措施马尾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大小顺序,微生物量碳/有机碳(MBC/SOC)为FSYL> CK> QKCZ> BZHJ,易氧化碳/有机碳(EOC/SOC)为CK> BZHJ> FSYL> QKCZ,水溶性有机碳/有机碳(DOC/SOC)为BZHJ> CK> FSYL> QKCZ.说明3种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措施中QKCZ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
    关键词:改造措施;马尾松低效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
  • 5008.参数化林木个体及林分场景可视化模拟技术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1块林分边界规整的典型杉木人工同龄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冠高与活枝下高等测树因子及林木位置信息.研究冠形曲线函数,利用Direct 3D技术,实现冠形控制下的参数化林木模拟.研究林木模型格式转换方法,为林分场景构建提供模型数据,结合MOGRE技术,研究林分场景模拟技术方法,实现林分场景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参数化林木个体建模算法简单适用,测树因子信息可直接用于林木个体可视化模拟,所建模型可体现林木个体差异,形态逼真;利用MOGRE技术可快速、有效模拟林分场景,所建场景真实感较强.此方法所需数据易于获取,适用性强,可对林木个体及林分场景进行逼真模拟,可为研究林木竞争关系、林分生长、林分结构与林分经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参数化;林木;林分场景;MOGRE;可视化模拟;parameterization;individual tree;stand scene;MOGRE;visual simulation
  • 5009.利用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害竹飞虱(半翅目:飞虱科)的分子鉴定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上述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关键词:飞虱科;害竹飞虱;16S rDNA;分子鉴定;小头飞虱属;梯顶飞虱属
  • 5010.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目标,研究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林分因子来评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高低.结果表明: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层厚度、公顷蓄积量、年蓄积生长量、郁闭度、地被物盖度、下木盖度、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该10个林分因子可作为评价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功能高低的因子.与枯落物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胸径(0.734 7)、年蓄积生长量(-0.806 8)、冠层厚度(0.4647)、冠幅(-0.674 6)、群落结构(-0.370 0)、地被物盖度(0.677 6)、公顷蓄积量(-0.617 9)、郁闭度(-0.587 2);土壤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树高(0.5921)、胸径(0.275 0)、公顷蓄积量(0.827 5)、郁闭度(0.317 3)、年蓄积生长量(0.767 7)、冠幅(0.749 0).秸落物层有效拦蓄水量和土壤层有效涵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郁闭度、公顷蓄积量、下木盖度、胸径、冠幅;林地总的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地被物盖度、公顷蓄积量.
    关键词:林分类型;涵养水源功能;林分因子;forest types;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tand factors
首页  上一页  ...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