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1.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杜仲遗传多样性体系建立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关键词:杜仲;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Eucommia ulmoides Oliver;germplasm resources;optimization of SSR-PCR system;primer screening
-
4982.油松当年生小枝异速生长规律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通过标准化主轴估计分析了10余年生油松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当年生小枝的异速生长规律,包括当年生小枝的节间生物量-节间长度、节间生物量-针叶生物量、节间截面积-节间生物量、节间截面积-针叶生物量两两相关关系,进而剖析了油松当年生小枝的生物量分配方式、传输模式和形态结构关系,并通过独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均非常显著,观测值和预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节间截面积和针叶生物量外均大于0.85,说明上述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SMA斜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级别的枝的异速生长关系是相同的;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权度关系明显小于l;叶生物量和小枝截面积的权度关系接近于1,说明二者为等速生长.
关键词:异速生长;权度关系;标准化主轴估计;油松;allometry;scale relationship;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Pinus tabulaeformis
-
4983.杨树花枝盆栽加温促进生根人工杂交育种技术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杨树杂交育种是杨树改良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绝大多数栽培品种都是通过这一途径选育出来的,因为杂交种可以具有需要的优良品质和适应性.[1-2].除了自然界有少量天然杂交种外,人工杂交是获得杂交种的最主要手段.从种子发育的母本所处的环境来分:一种是在室外大树上的人工杂交,另一种是母本花枝切枝后在室内人工杂交.
关键词:杨树;人工杂交育种;花枝盆栽加温;生根
-
4984.基于竞争势的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林分2008年至2011年每木检尺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开展对开阔比数模型fo,简单竞争因子模型fH和竞争压力指数模型fCSI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林木综合竞争因子即竞争势模型fC=1/(fo+fH+fCSI),计算结果经过残差分析方法剔除异常,以竞争势为依据将林分总体生长量分配到林木个体,构建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别以fC、fH、fCSI三个模型为依据的林分生长量分配结果,计算通过模型分配到个体的生长量与个体实际生长量之间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6,0.44,0.29.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势模型可以作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中林分生长量向个体分配的一个依据,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开阔比数;简单竞争因子;竞争压力指数;竞争势模型;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open comparison;simple competition index;competition pressure index;stand growth distribution model
-
4985.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对首个轮伐期内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速生期叶片养分年平均适宜范围值:N(2.98%~3.37%)>Ca(2.26%~2.95%)>K(0.65%~0.73%)>Mg(0.35%~0.46%)>P(0.11%~0.13)%),属喜N、Ga树种.(2)速生期叶片养分的年、月变异极显著,林木生长规律一致,叶片对养分吸收、积累、分配与转移的动态变化反映了体内养分循环的特性.林木生物量分配顺序各年都相同:干>枝>侧根>主根>干皮>主根皮,叶随林龄增加递减;养分分配速生期为:侧根>枝>干>干皮>主根>主根皮,后期枝、干大于侧根,叶随林龄增加递减,但养分分配比叶高于于.生物养分量的积累与分配与林木生长一致.(3)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速率:生长前期为0.47,后期为0.28;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前期生产1t干物质需要的主要养分量分别为:N:7.6 kg,Ca:4.97 kg,K:1.89 kg,Mg:0.84 kg,P;0.26 kg,后期则为N:4.3 kg,Ca:6.34 kg,K:1.39 kg,Mg:1.14 kg,P:0.18 kg.人工林采伐后年平均移出养分量占土壤相应年平均速效养分量为:N:36.80%,P:52.8%,K:19.73%.支出较大.但是土壤养分供给水准较高,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以林木和土壤为主导的养分循环仍处于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之中.
关键词:I-69杨;生长规律;生物养分量;动态平衡;养分循环
-
4986.杨树生物钟节律基因PtCCA1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生物钟节律基因CCA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一条包含1902 bp开放阅读框的杨树CCA1基因cDNA序列,其编码63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8.90 kDa,等电点为6.33.分析显示含有1个Myb-like DNA结合域及2个蛋白跨膜结合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PtCCA1基因主要在杨树叶组织中表达;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该基因在杨树中的表达量呈现白昼不断降低而夜晚逐渐升高的昼夜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tCCA1基因在调控杨树光周期响应途径中的功能以及杨树光周期敏感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杨树;RtCCA1;生物节律钟;基因表达;Populus;PtCCA1;circadian clock;gene expression
-
4987.枯叶蛱蝶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应用扫描电镜对枯叶蛱蝶成虫触角及其感器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枯叶蛱蝶触角为棒状,其上共有5类感器,即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Ⅱ)、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并对各类型感器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描述.雌雄虫触角感器形态相同,在感器数量与分布上,只在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Ⅱ)的数量以及腔锥形感器分布上略有差异,其他感器类型的数量和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异.在感器总数上,雄虫多于雌虫,但雌雄触角性二型现象依然不明显.对其触角的研究是探索其嗅觉识别机制的前提.
关键词:枯叶蛱蝶;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
4988.杨树伐桩嫁接与植苗林的生长及碳储量的比较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关键词:杨树;根桩嫁接;土壤养分;叶片养分;碳储量;生物量;Populus;stump grafting;soil nutrient;leaves nutrient;carbon reserve;biomass
-
4989.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0.01),且嗅觉测试表明,薄荷精油(稀释102倍)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4±5.47)%,香叶醇(1 mol·L-1)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引诱率为(70±10.00)%.风洞行为趋性研究表明:稀释102倍的薄荷精油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2±8.37)%,而1 mol·L-1的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佳引诱率为(66±8.94)%.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EAG;行为反应;Monolepta hieroglyphica;EAG;behavioral response
-
4990.毛竹花期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未开花毛竹和开花毛竹叶、花、枝、秆和鞭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开花毛竹内源激素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与花形态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开花毛竹相比,成花期(6月中旬)开花毛竹叶、枝和秆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枝的AB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秆的ZR含量显著升高;扬花期(7月中旬)开花毛竹枝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而GA3含量则显著升高.内源激素在开花毛竹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IAA为秆>鞭>枝>花,GA3为花>鞭>枝>秆,ZR为花>枝>秆>鞭,ABA为秆>枝>花>鞭.二级枝中IAA含量显著低于一级枝,而其GA3和ZR的含量高于一级枝.IAA、GA3和ABA在竹杆中的含量呈向基性增加,而ZR则呈向基性减少.在成花期和扬花期ABA、ZR和GA3所占比例高于未开花毛竹,高比例的ABA、ZR和GA3和低比例的IAA可能促进毛竹花的发育.
关键词:形态分化;内源激素;开花;毛竹;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endogenous hormones;flower;moso 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