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1.六盘山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研究造林措施和林龄对宁夏六盘山南部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各坡向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其对造林干扰的敏感程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弱;在阳坡半阳坡,造林10年后的幼龄林0~ 4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96.33 t·hm-2)仍低于灌丛(122.12 t·hm-2),造林20年后的中龄林(189.27 t·hm-2)已高于灌丛,说明土壤碳库已得到恢复;在阴坡半阴坡,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92.37和222.03 t hm-2,均低于天然次生林(256.64 t·hm-2),说明造林20年后土壤碳库仍未恢复;阳坡半阳坡林地在造林后第8年0~4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降至最低,相对阳坡灌丛(32.13 g·kg-1)的降幅为3.72 g·kg-1,需在造林后第16年才能恢复到造林前的灌丛水平;阴坡半阴坡林地在造林后第16年降至最低,相对阴坡次生林(66.30 g·kg-1)的降幅为22.77 g·kg-1,需在造林后第32年才能恢复到造林前次生林水平;阴坡造林后,其土壤有机碳比阳坡损失量大,损失期长,恢复较慢,但阴坡土壤碳库的绝对值在任何林龄阶段都高于阳坡,说明阴坡森林土壤的碳储存能力高于阳坡;在阳坡半阳坡灌丛采用扰动较弱的稀植造林时,造林后第10年0 ~4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1.05 g·kg-1,虽仍低于灌丛(35.55 g·kg-1),但却远高于扰动较强的全面整地后常规密度造林(23.17 g·kg-1).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造林措施;林龄;宁夏六盘山
-
4922.黑松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建立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2,4-D和6-BA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探讨ABA和PEG对体细胞胚成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4 mg·L-12,4-D +2 mg·L-16-BA的DCR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3%;在添加30 mg·L-1 ABA +25 g·L-1 PEG的培养基DCR上,每克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数量达72个,体细胞胚的萌发率为63.8%、植株转化率为43.5%,高质量的黑松体胚能提高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再生植株1个月移栽成活率为50%.该研究可为抗病黑松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黑松;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植株再生
-
4923.重组tHsp70对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利用酵母分泌表达的重组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of tilapia,tHsp70),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抗原在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通过对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水平、吞噬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研究tHsp70对罗非鱼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Hsp70在体外能够与海豚链球菌菌体、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bacteria products,ECP)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均可显著增强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的贴壁和生长、NO释放及吞噬活性(P<0.01),而ECP单独作用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死亡,显著降低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但tHsp70与ECP体外非共价结合后可减轻ECP对巨噬细胞的损伤;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作用于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热休克蛋白70(HSP70),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颗粒蛋白前体(PGRN)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海豚链球菌抗原单独刺激和无刺激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tHsp70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佐剂的功能,为开发罗非鱼链球菌病Hsp70-肽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海豚链球菌;疫苗
-
4924.铅锌尾矿区15种植物的生长及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修复铅锌矿尾矿的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出现叶片黄化、提早落叶或停止生长现象.株高和基径增长率、根系生长、生物量等种间差异显著.根系生长深度受到抑制,最大侧根长、细根长度比例和根系生物量比重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桤木、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紫花苜蓿4种固氮植物叶片受害轻微,均有根瘤出现.火炬树、夹竹桃叶片受害程度较低,相对生长率较高,单株生物量较大.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植株不同器官Pb和Zn浓度高低总趋势为根>茎,部分树种Zn浓度表现为茎>根.在15种参试植物中,截叶胡枝子单位面积地上部Pb和Zn积累量均最高,分别为65,199 mg·m-2,其次为紫穗槐,Pb和Zn积累量分别为43,127 mg·m-2.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火炬树、夹竹桃、桤木、盐肤木、紫花苜蓿和加拿大紫荆等8种植物,它们是铅锌尾矿库植被恢复的适宜材料,其中固氮植物应用潜力较大.
关键词:尾矿库;植物修复;生长;重金属积累;综合评价
-
4925.植物4种水势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可靠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关键词:水势;压力室法;原位法;叶圆片法;小液流法
-
4926.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关键词:平沙绿僵菌;EF-1α;筛胸梳爪叩甲;生物防治
-
4927.广东省养殖罗非鱼、海鲈、尖吻鲈海豚链球菌感染调查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利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结合特异PCR技术,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及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感染情况进行了周年调查.每月固定时间在特定养殖区域采集目标鱼的脑、肝、脾、肾和肌肉等组织,并对其进行海豚链球菌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仅从已经患病的尖吻鲈中分离到3株链球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海豚链球菌.利用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技术对上述养殖鱼类不同组织进行检测,发现罗非鱼、海鲈、尖吻鲈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分别为30.21%、23.53%、14.55%,其中罗非鱼脑和肌肉的感染率明显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20.65%和23.75%;海鲈的脑部和肌肉感染率也较其他组织高(P<0.05),分别为12.1%和10%;而尖吻鲈各组织感染率没有较大差异(P>0.05).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采集样本的海豚链球菌感染率随着其体长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特异PCR;条件致病菌
-
4928.电刺激后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及其抗微生物肽组分的动态恢复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排空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皮肤分泌物,分析皮肤分泌物及其中抗菌肽谱的动态恢复规律.结果表明:电刺激排空后的第0 ~21天时间范围内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总量的恢复呈递增趋势;高效液相色谱显示不同时间收集的皮肤分泌物的组分差异不显著(P >0.05,n=5),但各组分恢复的时间并不同步;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恢复较快的2个组分峰成分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组分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ESI-MS/MS对2组份进行质谱鉴定,确定其氨基酸序列.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抗微生物肽的恢复表达优先于其他多肽,该免疫防御策略可为东北林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保证.
关键词: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抗微生物肽;环境压力;适应性
-
4929.长白山高山草甸植物-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及格局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关键词:显花植物;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网络;结构格局;物种度;Pajek软件
-
4930.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1-15]
关键词:桑树;苗期锻炼;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