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1.火炬树雌雄株生理生态特性差异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种,雌雄异株,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火炬树除了能够进行种子繁殖还具有根蘖繁殖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兼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双重特性的植物,其扩散能力和有效定居能力一般较强,尤其外来植物往往会自然逃逸成为入侵力极强的植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2]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3]等.
关键词:火炬树;雌雄异株;光合参数;外来种
-
4932.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库尔勒;Euzophera pyriella;antennae;sensilla;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
4933.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演化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结果表明: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呈减少趋势,早期减幅大,中后期减幅小;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演化受地貌因子、群落生活史、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小;凋落物现存量生物量与其分解失重率、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含碳率变化不显著,凋落物现存量碳密度变化规律与凋落物现存量变化规律一致,单位面积凋落物碳储量表现为碳源效应,且早期碳源效应较强、固碳能力不稳定,中后期碳源效应较弱、固碳能力稳定;凋落物碳密度(Y)与其现存生物量(x)的关系:Y=b.+b1x(b0、b1为常数).
关键词: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现存量碳库特征;自然恢复;喀斯特森林
-
4934.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选择以杉木和木荷为优势树种的中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树种组成Ⅰ和Ⅱ,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5和0.52,树种空间配置较简单,林分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杉木、木荷和苦槠大小比数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余树种大小分化明显,平均大小比数在0~0.88之间,既有占优势的树种(泡桐、马尾松和丝栗栲),也有受压的树种(柯木、漆树、枫香、青冈和虎皮楠),林分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0和0.52,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乔木层树种不稳定;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构单元而言,林木水平分布存在波动性变化,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49 9和0.536 4.这些林分空间结构信息可为指导杉阔混交人工林合理择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择伐经营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杉阔混交人工林;空间结构;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Cunninghamia lanceolata-broadleaved mixed plantation;spatial structure;mingling degree;neighbor-hood comparison;uniform angle index
-
4935.普通油茶不同树体结构与光能利用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营养建造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是光合作用,树体结构是形成油茶个体与群体经济产量的基础,培育合理的树体结构是提高油茶光能利用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改善树体结构,提高光合效能,是实现其丰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油茶;树体结构;光能利用;整形修剪
-
4936.采伐对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密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揭示了采伐干扰对森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土壤密度,轻度择伐则对土壤密度无显著影响;②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降低了其各土壤层和中上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含量;③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则分别显著降低了中下部和中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④轻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提高了16.2%(P>0.05),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8.5%和30.1% (P <0.05).
关键词: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有机碳储量;采伐干扰;Daxing'anling;Larix gmelinii-Carex schmidtii wetlands;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harvesting
-
4937.山桐子自然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发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不饱和脂肪酸中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2-3].
关键词:山桐子;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变异
-
4938.猴头菌锰过氧化物酶1基因在构巢曲霉的异源转化与表达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为提高猴头菌菌株CB1锰过氧化物酶(MnP)基因的表达产量,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携带有He-mnp1的重组质粒pLB01/He-mnp1转入到构巢曲霉尿嘧啶尿苷营养缺陷菌株TN02A7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化子菌株TN02A 7-He-mnp1,并在乙醇脱氢酶启动子alcA(P)控制下实现了异源表达.将TN02A7-He-mnp1、TN02A7、构巢曲霉野生型菌株WJA01、猴头菌菌株CB1在相同的木质素环境下进行培养并检测MnP酶活性,结果表明:转化子菌株TN02A7-He-mnp1在0.05 g· L-1血红素的情况下、诱导96 h后酶活性最高为38.31 U·L-1,比不添加血红素的酶活力高8.64倍,但比猴头菌菌株CB1的酶活力低,而TN02A7与WJA01始终无MnP酶活性,说明基因He-mnp1已经成功地被转化到TN02A 7-He-mnp1中,并在木质素环境下得到表达,血红素是重组MnP基因异源表达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文为生产MnP和提高MnP产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猴头菌;锰过氧化物酶;构巢曲霉;转化;表达;Hericium erinaceum;manganese peroxidase;Aspergillus nidulans;transformation;expression
-
4939.华北南部低丘山地刺槐林土壤温度与冠层气温关系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土壤温度是大气与陆地表面水热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实际气象条件、地形、土壤质地、地表植被类型及冠幅、土壤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相对于气温,土壤温度的观测和资料获取更加复杂和繁琐.目前,土壤温度资料的获取手段主要为野外实测,包括气象台站的日常观测及基于特定科研需要的试验观测,但目前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通常是离散的,在空间上不连续,难以满足生产和研究工作的需求[1].
关键词:冠层气温;土壤温度;刺槐人工林;模型预测
-
4940.三种色型玛咖甾醇组分及含量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行菜属(Lepidium)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秘鲁海拔4 000 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这些地区海拔高、土地贫瘠、岩石丛生、风强、气温常处于冰冻状态、气候恶劣,几乎没有其他农作物能生长[1];因此玛咖的引种栽培,对高寒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玛咖;甾醇;组分及含量分析;气质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