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41.741杨双Bt基因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株系的抗虫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含有Cry3Aa基因的重组质粒pBCC3为基础,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从pBCC3中克隆出抗虫基因Cry3Aa,将其正向插入载体pCAMBIA1305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pCAMBIA1305 -Cry3 A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Cry3Aa基因转入已转Cry1Ac+ APl基因的741毛白杨无性系pB29中,获得转双Bt基因的741杨.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多次继代筛选,获得抗性稳定的无性系9个,编号为pCCA1-pCCA9.采用特异引物分别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Cry1Ac基因稳定存在于pB29中,Cry3Aa基因已整合到各无性系的基因组DNA中.ELISA毒蛋白检测,转基因株系都有Cry1Ac和Cry3Aa杀虫蛋白表达.用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柳蓝叶甲(鞘翅目)和美国白蛾(鳞翅目)室内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双抗性.根据对测试昆虫的致死率划分高中低3个抗性水平,其中pCCA2,pCCA5,pCCA6,pCCA9具有双高抗;pCCA3,pCCA4和pCCA7对柳蓝叶甲表现出中、低抗性,对美国白蛾则高抗;而pCCA1表现对美国白蛾的极低抗性,对柳蓝叶甲则高抗.
关键词:载体构建;Cry1Ac基因;Cry3Aa基因;双Bt741杨;抗虫性
-
4842.树枫杜鹃菌根真菌分离与鉴定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树枫杜鹃;菌根真菌;18SrDNA;Meliniomycesvariabilis
-
4843.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对黑松、马尾松针叶含水量、色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含水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抗氧化酶
-
4844.竹材受不同败坏真菌危害的宏观和微观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观察研究各种不同真菌败坏竹材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结果表明: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团仅聚集在竹材表面,不能进入竹材内部,不会破坏竹材的内部结构或影响内部颜色变化;变色菌不仅在竹材的表面聚集,还深入到竹材内部使其内外都发生青色、褐色或黑色等颜色变化,但对竹材的质量没有大的影响;腐朽菌不仅侵入竹材内部,还造成竹材明显质量损失.变色菌和腐朽菌侵入竹材的过程为:菌丝由外部细胞壁纹孔侵入竹材内部,沿着后生木质部导管、原生木质部和薄壁组织细胞壁之间的孔隙蔓延,填充到竹材的维管束中.腐朽菌密粘褶菌降解竹材的过程为:穿过细胞壁的菌丝在周围的胞壁上形成孔洞,孔洞逐步扩展,各孔洞连成片,最终导致组织的破损和崩解.竹材组织受褐腐菌侵染发生降解的顺序是:先是木质部导管细胞壁,而后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壁,最后是纤维.
关键词:扫描电镜技术(SEM);霉菌;变色菌;腐朽菌;竹材
-
4845.沙冬青细胞对MeJA处理的初始生理响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研究沙冬青细胞经茉莉酸甲酯( MeJA)瞬时处理后发生的Ca2+离子流、H2O2含量及质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eJA引起沙冬青细胞H+质子内流、H2O2积累及膜电位去极化.胞内钙库抑制剂钌红预处理细胞后,抑制了MeJA处理引起的H+质子内流、H2O2的积累及膜电位去极化;表明MeJA瞬时处理后,胞内钙库中Ca2的释放是细胞随后产生的响应.H2O2清除剂预处理彻底抑制MeJA引起的H+质子内流及质膜电位的去极化反应,证明H2O2的积累位于H+质子内流的上游,H+质子内流是沙冬青细胞膜电位去极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沙冬青;Ca2+离子流;H2O2;膜电位
-
4846.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落叶松;种;杂种;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评价
-
4847.三峡兰陵溪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DNA空间异质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土壤DNA;空间分布;插值法;多元回归;湖北秭归
-
4848.基于红边参数与PCA的GA-BP神经网络估算叶绿素含量模型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利用便携式ASD野外光谱辐射仪对杉木冠层叶片光谱进行测定,同时以分光光度法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提取.样本经均值处理、平滑处理和微分处理后,进行红边参数提取.对11个红边参数以PCA方法进行降维,将得到的前7个主成分得分作为网络输入参数,叶绿素含量作为网络输出参数,以遗传算法(GA)优化网络初始权值阈值,建立隐含层神经元数分别为4,6,8,10,12和14的6种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R2,RMSE和相对误差作为模型精度检验标准,结果表明:6种模型预测精度均可达到92.0%以上,其中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0时,预测精度最高,可达97.372%.说明此种模型可对杉木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高精度估算.
关键词:红边参数;GA-BP神经网络;叶绿素含量;模型
-
4849.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人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关键词:云杉;种和种源;生长;生长相关;生长和形态相关
-
4850.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低,这与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最低形成鲜明对照.与之相反,退耕地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活性最高,而草地中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居于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则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pH值也呈显著的相关性.脲酶与有机质含量之间、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pH值之间均分别呈显著相关性.林地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居于最低,岸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N,P含量.消落带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高,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N,P元素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增加林地,限制在消落带进行耕作等农事活动.
关键词:三峡库区;岸坡;用地类型;土壤酶;土壤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