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1.福州大叶榕的传粉生物学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榕常年挂果,在每年的1-2月和6-7月有2个明显的花序芽萌发高峰期,单株每年结果1~3次.大叶榕花序果从雌前期到花后期的发育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异:冬季和春季(12月-翌年5月)发育较慢,最长的持续近130天;夏秋季(6-11月)发育较快,间花期明显缩短,从雌前期到花后期仅需约80天.大叶榕雌花期单果进蜂数量以1只占绝对优势,使个体小,数量多的花序果能够获得有效进蜂,既大幅提高了小蜂的传粉效率,也保证了花序果的高结实率.大叶榕花序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其中榕小蜂科的冠缝榕小蜂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其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首次发现姬小蜂寄生于榕果的现象.大叶榕花序果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春季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和Sycophila sp.小蜂是优势种,此期榕果结实率极低,对大叶榕的繁殖利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化和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繁殖特征;花序果;发育;榕小蜂
-
4792.木塑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木塑复合材料(WPC)是一种兼具有木材和塑料双重优点的新型复合材料,在建筑、家具、装饰、运输和汽车内衬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增强木质感,商业化WPC产品的木质纤维填充量在40%~ 60%,甚至超过70%.这种高的木质纤维填充量造成了WPC挤出加工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流动及表面撕裂等现象的出现,由此导致产品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目前,人们对这种高填充体系下WPC熔体的流变行为尚不完全理解,更是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高填充体系下WPC熔体中木质纤维材料与木质纤维材料之间、木质纤维材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其中木质纤维材料(种类、尺寸、填充量)、聚合物基体的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润滑剂、偶联剂都是该复杂体系流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高木质纤维填充体系下WPC的流变行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WPC的配方设计、工艺控制、加工设备升级和模具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木质纤维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热塑性聚合物;流变行为;挤出
-
4793.杉木花粉和花粉管中的微管分布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对杉木花粉和花粉管内微管骨架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杉木花粉在萌发初期的花粉中存在浓密的微管网络,主要呈现横向或斜向分布;花粉萌发后,微管开始从花粉粒延伸入花粉管中,花粉粒和花粉管基部微管排列呈现横向、斜向或螺旋状排列;在杉木花粉管中部微管骨架则主要呈现与花粉管伸长相平行的网络状分布,在部分伸长初期的花粉管中微管会延伸到花粉管顶端.在多数花粉及花粉管中微管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质.在花粉管顶端微管分布有3种形式:1)在花粉管亚顶端有垂直于花粉管伸长方向排列的微管;2)花粉管中微管呈螺旋状分布并延伸到顶端;3)微管在花粉管顶端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关键词:杉木;花粉;花粉管;微管
-
4794.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条件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根据2007-2009年大兴安岭林区闪电和林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发生时的火险状况和雷击火灾案例,提高对这一区域雷击火的认识.根据研究区内11个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采用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计算各站点每日火险指数,分析研究时段内火灾发生与火险和闪电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09年共发生野火195起,其中林火148起,主要发生在4,5和8月份.雷击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份,其中6,7和8月份闪电最多.闪电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东北部,大部分闪电活动伴随着降水,但在比较干旱的年份,容易出现干雷暴天气,易引发雷击火.根据林火及火灾发生前24h的闪电分布分析,雷击火占总火灾的5.1%,闪电活动不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原因.雷击火主要发生在火险比较高、闪电活动频繁且无有效降雨的区域.
关键词:大兴安岭;雷击火;闪电;森林火灾
-
4795.几种梓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关键词:梓属;花粉形态;四合花粉;分类学意义
-
4796.干旱区木本植物盐分积累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通过对干旱区4种木本植物体内Na+,K+浓度和水分、光合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盐分积累与其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梭梭和柽柳能够吸收、积累较多的Na+,而花棒和沙枣组织Na+浓度相对较低;与花棒和沙枣相比,梭梭和柽柳具有较低的组织水势和渗透势、较小的蒸腾失水量和较大光合作用有效水势范围.表现为植株水势、渗透势和蒸腾失水量与其组织Na+浓度呈负相关,而光合作用有效水势范围大小则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盐分积累能够降低组织渗透势和水势、增强水分吸收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减少蒸腾耗水,有利于植株在低水势下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即干旱地区的植物通过积盐可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关键词:干旱区;木本植物;盐分积累;水分吸收;耐旱性
-
4797.石榴-小麦间作系统的地面热通量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利用实测的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数据模拟石榴-小麦间作系统的土壤热通量.结果表明:利用地温和含水量数据模拟的土壤热通量值与热通量板实测结果一致性较高;土壤热储量是地面热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土壤表层热储量并以某一深度处的实测热通量值代表地面热通量的方法误差很大;石榴-小麦间作系统内的地面热通量存在显著的水平空间变异性,小麦覆盖区域地面热通量几乎一致,均显著小于石榴株间裸地.
关键词:土壤热通量;热储量;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温度
-
4798.不同混交度指数的比较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混交度.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为例,采用基于GIS的Voronoi图分析方法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物种空间状态和全混交度都是对简单混交度的改进,所以各混交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全混交度增加考虑最近邻木相互之间的树种隔离关系,并引入生物多样性Simpson指数,可明显提高对不同混交结构的分辨能力.
关键词: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混交度;全混交度;Voronoi图
-
4799.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防浪效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对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为期1年(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的实地监测,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红树林防浪效应的影响,通过波高、流速等数据的变化对红树林的消波效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 30m宽的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带平均消波系数为0.12,最大消波系数可以达到0.47;风暴潮期间平均消波系数为0.18,最大消波系数为0.33,消波效能提升了38%;2)根据消波系数公式计算30 m宽红树林带的消波系数为0.58,远大于实测消波系数;3)一般情况下,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对于波浪的消减效能随着来波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海水将林木全部淹没时,林带基本失去消波能力,甚至发生林后波高大于林前波高的现象,这说明林分高度对红树林防浪护岸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4)在潮位起伏的海岸环境中,不同树种、林龄搭配的多层次结构有利于提高红树林的综合消波防浪功能.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系统;波高;消波系数
-
4800.5年生刺槐4个无性系的枝干生物量及热值对比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对河南省陕县5年生的3-I、豫刺槐1号、匈牙利四倍体、一般刺槐(CK)4个刺槐无性系的生物量、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单位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分别在3 750 ~3 950 kcal·kg-1与3 800 ~4 000 kcal· kg -1之间,高低排序均为3-I >CK>豫刺槐1号>匈牙利四倍体;部位间单位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分别在3 800~3 960 kcal·kg-1与3 840 ~4 000 kcal·kg-1之间,高低排序均为树干中部>树枝>树干上部>树干下部;无性系间单株枝干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分别在10 900 ~ 35 000 kcal与11 000~35 500 kcal之间,无性系间单株枝干热值排序与枝干总生物量排序一致,均为豫刺槐1号>3-I>CK>匈牙利四倍体.综合热值、灰分含量和生物量分析,对刺槐进行能源林经营的品种选择是有效的,无性系豫刺槐1号选做能源刺槐树种栽培最为理想,3-I次之;树干中部为理想能量部位,树枝次之.
关键词:刺槐;灰分含量;热值;生物量